内部控制审计功能与质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中国的资本市场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各项制度逐渐完善,市场中的各项治理机制也逐渐形成。“上市公司审计”作为一项外部治理机制,在保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公众利益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整个市场体系中,随着各项市场化机制的健全,外部审计的监督功能与信息功能也逐渐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然而,由于外部审计固有风险、上市公司代理问题以及监管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存在,在全球各大资本市场中发生了大量的上市公司舞弊以及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等问题。21世纪初发生在美国的安然事件,以及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中一系列涉及公司舞弊和内控缺陷的案件,不禁让市场利益相关者关注公司内部控制以及与之相关的外部审计的功能发挥问题。

审计学术界认为审计是分析性的,它对会计计量和声明的基础进行分析和调查。审计不是源于它所审查的会计,而是源于赖以支持其观念和方法的客观需求。在财务报告审计中,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进行财务报告审计的基础,可以排除公司管理层舞弊和差错的或然性,从而保证财务报告审计质量。然而,公司内部控制是利润动机的自然产物,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系统在受到压力和干扰的情况下会影响其应有的效力。而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完整性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以及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合理保证的有效程度。因此内部控制审计也是审计理论发展和审计学科前沿的共同关注点。

笔者撰写本书的目的正是基于学术界的理论与学科发展需求和实务界的市场检验需求。在现代审计中,财务报告审计依赖公司内部控制及对应的内部控制系统环境。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审计制度,一方面作为一种过程审计可以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和评价,用以确定财务报告审计范围并制定审计程序,从而保障公司财务信息可以真实有效地传达给审计师,并最大效率地完成审计任务。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范围不局限于公司财务报告系统本身,其对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识别与披露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遏制管理层的舞弊行为,并为监管层节约有限的监管资源。本书以内部控制审计所要达成的目标为切入点,以内控审计制度实施十年来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审计需求理论为基础,从审计保险理论、信息理论和代理理论三个方面检验内部控制审计的监督功能、信息功能和保险功能,力求探究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在中国资本市场中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揭示投资者、监管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的内部控制审计治理机制对公司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质量作用及影响的问题。

在代理理论视角下,内控审计发挥监督功能,主要体现在减少财务重述的发生并抑制管理层应计项盈余管理活动。内控审计意见可以预警公司未来发生财务重述、违规处罚和应计项盈余管理的可能。内控审计监督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挥,对监督公司识别内控缺陷、改善内部控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业绩压力和公司固有内控缺陷的存在让公司违规违法行为和盈余操纵存在机会;同时,非标准内控审计意见并不能督促公司对内控缺陷进行纠正以减少财务重述、违规处罚和应计项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公司存在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很难在短期改变。在信息理论视角下,内控审计发挥信息功能,通过非标内控审计意见传递了公司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以及可能导致财报舞弊的风险信号,引起了投资者的负向市场反应;同时,非标内控审计意见强化了非标财报审计意见的负向市场反应,市场投资者对于存在重大内控缺陷的公司更倾向于“风险厌恶”。在保险理论视角下,内控审计发挥保险功能增加了审计的保险价值。审计费用中包含了内控缺陷可能导致法律风险的溢价,“四大”(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包括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的审计费用增加更为显著。法律风险在内控缺陷与审计费用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审计师会对高法律风险公司出具非标内控审计,从而在为公司释放法律风险的同时也缓解了自身的责任。关于内控审计保险价值的研究也表明,审计的保险价值只有在健全法律环境中才能得到体现。因此资本市场中的监管层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建立投资者保护制度,消除法律环境的地区差异,同时加大对存在内控缺陷公司的处罚和监管力度。这样才能实现内部控制审计规范公司内部控制,遏制公司舞弊行为的目标,更好地实现审计的保险价值和保险功能。

内控审计质量是充分实现内控审计功能的重要保障,当前市场中内控审计并不能充分提升财务信息质量和相应的财务报告审计质量。市场中存在的内控审计意见购买活动影响了内控审计功能的充分发挥,内控审计监督功能和保险功能的发挥并不充分。目前在内控审计功能发挥中,审计信息功能相对于监督功能和保险功能的作用更加显著,监督和保险功能有待提升。提高内控审计质量是充分发挥内控审计监督和保险功能的必然选择。只有充分提升内控审计质量,并加强监管举措,才能充分实现内控审计的各项功能,最终实现提升财务报告审计质量进而遏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目标。

本书的研究丰富了审计需求理论在外部审计治理上的应用,对于审计代理理论、信息理论和保险理论在内部控制审计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从内部控制审计这项实务审计中,阐述了投资者保护理论、信息披露理论的实践意义。同时,检验了审计监督这项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并肯定了内部控制审计功能发挥是实现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必要条件,从理论上给未来的内控审计实现机制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方向。从内控审计风险溢价的角度检验了内控审计的保险价值,从公司和审计师的视角检验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风险转移功能,还证实了审计保险理论在内控审计中的应用,对进一步探索审计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书也有助于监管层全面了解评价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功能发挥的效果以及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对监管层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各项制度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2019年证券法修订实施,特别代表人诉讼落地实施,证券虚假陈述司法解释修订。投资者保护新格局的形成,进一步明确了中介机构的责任。会计师事务所承担审计失败后的连带责任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2020—2021年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数量激增,也说明在市场需求和监管政策的双重压力下,外部审计功能正在持续发挥作用。外部审计的监督功能、信息功能和保险功能发挥得越充分,资本市场的活力和效率提升得就越明显。2022年3月,财政部和证监会向注册会计师行业提出了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指导性意见。本书正是在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各项改革和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完成的,相信会给学术界和实务界带来审计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启示与参考。对于本书的完成,特别感谢张立民教授的指导与建议,他在审计理论界的高深造诣让笔者受益颇丰,再次深致谢意。同时也特别感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贸金融研究院的大力支持。感谢中国经济出版社编辑的大力推荐和支持。

仉立文

2022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