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诸天从光字片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9章 兄弟相见

自建国二十三年美利坚某高管来华夏交流之后,很多制约条款被取消,给外部交易市场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除了官府层面的交流,很多外部的商人纷纷与华夏开始接触,尤其是海外华商,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积极。

建国二十四年七月。

香江船王赵平南邀请香江各界华商,组建商业交流团来华夏,邱少安和江华也借机随团来到了燕京。

【注:赵平南此人以及商业交流团纯属虚构,请各位不要深究。】

华夏高管非常重视此次交流,热情接待了赵平南一行。

虽然很多华商纷纷捐款,但当谈到是否在华夏投资,很多人还在犹豫。

七月二十三日,大暑。

猛烈的阳光,炎热的天气。

周秉昆身上的工服早就被汗水浸透了,脖子上挂着的毛巾拧了又拧,都能拧出水来。

“秉昆,真顶不住了,咱歇会儿再干吧。”肖国庆一屁股坐在树荫底下,整个人跟从水里捞出来似的,头发湿哒哒地贴在脑门上。

“这天气干活,简直要人命。”周秉昆抹了把脸上的汗,也跟着坐了下来。

周秉昆正和肖国庆乘凉,有个穿着白色短袖的文员跑进车间里,大声问道:“周秉昆!周秉昆!”

“哎,梁干事,你找我啥事?”

“有你的电话,是商协办的打来的。”

周秉昆跟着梁干事快步走进办公室,接起电话:“喂,你好,我是周秉昆。”

“你好,我是商协办吴春华,请你现在来一趟商协。有位燕京来的领导,点名要见你!你知道地址吗?”

“哦,知道。”

“那好,请你尽快过来。”

说完,电话挂断。

“哎,这人咋不把话说全呢?找我过去干啥?”周秉昆纳闷道。

梁干事催促道:“上级领导让你去,你就去呗!管那么多干啥!”

周秉昆抹了把头上的汗,“那行,我去跟厂长请个假。”

周秉昆简单清洗一番,换了身衣服,骑车到了商协的时候,已经过去快两个小时了。

被接待人员领进会客室,周秉昆在谈话的人中看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邱少安和江华。

一进门,周秉昆就看到邱少安对他眨眼睛,他微微愣神后很快恢复正常。

只听接待人员说道:“姜主任,您让我找的周秉昆已经来了。”

一个个头不高,微微发福的中年男人看向周秉昆,脸上带着微笑,问道:“你就是周秉昆?”

“是的,我是周秉昆。”

“你好,我是商协办的姜云海,负责外部商业关系对接。请坐!”姜云海走上前与周秉昆握手后说道:“小吴,给周秉昆同志倒杯茶水。”

姜云海笑着介绍道:“周秉昆同志,这两位是香江来的邱少安先生和江华先生。邱先生有个失散多年的弟弟叫邱少宁,听说你可能知道他的下落,所以特意请你过来问问。”

周秉昆点点头:“我是认识一个叫邱少宁的,但不知道是不是邱先生要找的人。”

邱少安虽然知道是在演戏,还是忍不住急切地问:“少宁现在在哪儿?”

“他在吉春工程三处上班。”

“能带我去找他吗?”

“这恐怕不行,我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个工地刷油漆呢。”周秉昆摊了摊手。

姜云海赶紧打圆场:“邱先生别着急,既然人找到了就好办。这都中午了,咱们先去食堂吃个饭。我这就让人联系工程三处,等您吃完饭,保准能见到人。”

旁边的人也劝道:“是啊邱先生,来都来了,不差这一会儿功夫。咱们边吃边等。”

邱少安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下心情:“姜主任说得对,是我太心急了。那个...能不能请周同志一起吃个饭?我还有些事想请教。”

“没问题啊!”姜云海爽快地答应。

邱少安感激地说:“真是太谢谢了。”

下午,邱少宁急匆匆从工地赶来见邱少安。

两兄弟一见面,那对比可太鲜明了。

邱少安一头黑发梳得油亮,脸上白白净净的,身材发福却显得很精神。再看邱少宁,头发都花白了,脸上皱纹一道道的,瘦得跟竹竿似的。

邱少宁明明比哥哥小了十三岁,可这会儿看着反倒比邱少安还显老。

邱少安看着弟弟这副模样,心里跟刀绞似的。他红着眼圈,声音都哽咽了:“少宁啊...这些年...你怎么过成这个样子...”

说着说着,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

为了做好接待工作,姜云海一封调函,将周秉昆和邱少宁临时借调到商协办。

周秉昆私下和邱少安、江华商量后,决定以邱少安的名义,先在吉春投资建一条中小规模的化肥生产线。等人才培养起来以后,再慢慢增大规模。

在吉春考察了一个星期后,选定了位于吉春东面的一块地作为化肥厂地址,距离光字片不远。

邱少安和江华一起与商协办签订了投资备忘录。

备忘录上明确写着:

1、由香江海丰投资公司和香江明朗投资公司共同出资100万港币占股49%,吉春提供土地占股51%,双方共同成立行“朗丰化肥公司”。

【注:关于持股比例,吉春必须占主导地位,原因不解释了,懂的都懂。】

2、化肥厂所有收入,将全部用于国内生产以及扩大经营。

3、聘请周秉昆担任公司总经理,邱少宁担任公司顾问。

在这个阶段,很多外部华商担心自己的钱打水漂,不敢轻易投资。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当前阶段就这样。

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这份备忘录的签订,在香江民间华商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是建国二十四年,两地商业交流活动中,唯一一份落地的投资备忘录,可谓意义重大。

虽然船王只是捐款没有投资项目,但作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依然与有荣焉。

交流团还没离开燕京,赵平南就帮忙联系好了,从美利坚那边替换下来的一条年产4000吨氮肥小型生产线,预计五个月后就能送到大连港。

原本周秉昆想自己独立投资化肥厂,由于邱少宁不愿跟着邱少安去香江,为了让弟弟日子好过一点,邱少安便和周秉昆商量,一人一半出资建厂。

周秉昆和邱少宁两人,以投资商代表的名义在公司担任职务,吉春这边也没有意见。

至于持股比例少,会不会影响到公司管理,这一点反而不重要。

周秉昆投资建厂的初衷,就是借用这层身份,改善一下当下的生活条件。等以后阶段变化了,如果这个公司尾大不掉,他随时可以放弃。

借着这次交流,江华把明朗公司情况给周秉昆进行了汇报,还提起了一个名叫马克·尼尔森的美利坚人。

马克是江华在美利坚大学校友,他的叔叔老尼尔森是美利坚某太平洋基地的一名后勤军需官。

马克找到江华,让江华想办法收购一家制衣厂,他保证每年至少能拿到一百万美刀的订单,但他要制衣厂20%的股份。

而在元朗和观塘一带,只要二三十万港币就能买下一家三五百人的中小制衣厂。

周秉昆给江华签了一份授权书,批准他用明朗投资公司收购一家制衣厂,不但同意给马克20%的股份,周秉昆同样给了江华20%的制衣厂股份。

这次见面,周秉昆对江华使用了一个新获得的技能“行政管理”,给他设置了一道“高级标记”。

有了这道标记,在江华的潜意识里,他对周秉昆的忠诚度会在半年内,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高,直至达到100%。

同时,“高级标记”也会反哺江华,在半年的时间里,逐步提升他策划、组织和协调等方面的综合管理能力,达到高级行政管理者水平。

“行政管理”技能,是周蓉和蔡晓光结婚时,从蔡晓光身上签到获得的能力。

行政管理1级:可设置1个高级标记,3个普通标记。

目前,周秉昆只把这个能力提升到了2级,可设置3个高级标记(已使用1个,剩余2个),10个普通标记。

另外,已经设置的标记不可回收,所以周秉昆仅是在江华身上使用了一次,没敢随便使用这个能力。

有人说,人性是最经不起考验的,尤其是在金钱和利益面前。

这个能力虽然没有属性增益,但却非常实用。

周秉昆可以彻底放权给江华,完全不用担心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