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文明交流互鉴之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启了对话进程,揭开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友好合作的序幕。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1997年,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行,宣布建立中国—东盟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2003年,中国作为东盟对话伙伴率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2008年12月,中国首次任命驻东盟大使一职。2011年11月,中国—东盟中心正式成立,作为一站式信息和活动中心,着力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投资、教育、文化、旅游、信息媒体等领域合作。2012年9月,中国驻东盟使团成立并派驻大使。

2006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双方在中国广西南宁成功举办了纪念峰会。2011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双方领导人互致贺电,举行了纪念峰会、招待会等一系列活动。2013年,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双方举行了中国—东盟特别外长会、互联互通交通部长特别会议、中国—东盟高层论坛等一系列庆祝活动。2014年,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中国和东盟轮值主席国缅甸、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泰国领导人分别向文化交流年开幕式致贺信。2016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2017年,东盟成立5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2018年,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和中国—东盟创新年。2019年,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2020年,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1]。2021年,是中国—东盟关系承上启下的一年,双方由“战略伙伴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东盟经历30年全面深入发展,各领域都保持了良好合作关系,双方关系已成为东盟诸多对话伙伴关系中最具活力、最富有成果的一组,取得了丰硕成果,是东盟与重要伙伴合作的成功典范,这对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作了重要贡献。

30年的交流互动,中国—东盟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既经历了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乏力、国际金融危机、外部政治势力干涉、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等国际问题的考验,也有区域内部诸如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跨境传染病疫情、自然与气候灾害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即使是一路风雨、一路坎坷,也仍然无法阻挡中国与东盟共筑命运共同体发展步伐。加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既符合时代区域合作发展的要求,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双方优势推动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资源在整个东亚地区的优化配置。未来推动双方共同合作、共同发展依然蕴含着巨大能量与潜力。同时,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也可以有力地抵制外来力量干涉,建立具有决策自主性的东盟命运共同体,并有力地促进东亚和地区繁荣稳定与长久和平。相信随着双方政治、经济、文化与安全合作全方位向更深层次展开,随着双方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及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在文明交流互鉴合作上将进一步得到加强。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2]推动中国同世界深入交流、互学互鉴,实现各区域间更多国家互联互往互通,更加自愿参与世界多边贸易成为可能,“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3]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与东盟关系,正由“成长期”逐步走向“成熟期”。

本书除绪论外共七章:

“绪论”部分包括文明交流互鉴的由来及内涵解释、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途径以及研究中国—东盟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重点研究了交流互鉴作为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阐明中国—东盟文明交流互鉴对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第一章“中国—东盟国家交往和文明互鉴发展脉络”,主要针对在东盟成立前后、新时期等不同时代双方交流脉络与发展等内容。第二章“中国—东盟经济交流互鉴与发展”,着重从域内国家的经济收入、三次产业状况以及农业与能源合作所展开交流互鉴与发展。第三章“中国—东盟社会交流互鉴与发展”,主要阐述了域内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医疗合作、教育和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互鉴与发展。第四章“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互鉴与发展”,主要研究了中国—东盟各国人员交往、友好城市缔结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互鉴交流发展。第五章“中国—东盟文明交流互鉴主要问题”,着重从中国—东盟在经济、文化、社会交往与认同等方面论证了彼此间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六章“中国—东盟各国文明交流实践与潜力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重点讨论与评价了中国—东盟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经验与发展潜力。第七章“中国—东盟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发展方向与路径”,主要探讨中国—东盟文明交流互鉴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与新模式,从全球治理视角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由于研究水平与资料获得的有限,本书对中国—东盟文明交流互鉴研究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在理论价值、理论支持、实践意义与发展新模式等方面,甚至可能还有某些错误之处,在此诚恳地期待读者提出宝贵批评意见与建议,以便及时纠正并在未来研究中获得新进展、新进步与质的提高。中国—东盟文明交流互鉴研究是一个需要多方协作、多元发展以及共同谋划的问题,是东盟研究中实践性很强的区域性问题,不仅有较强的地域特征、文化特征,还包括经济贸易以及各区域相关体制与制度特征。通过中国与东盟国家通力协作、共同努力、共谋发展,既促进了中国—东盟区域人文安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也推动了中国—东盟关系从培育初期、成长期加速迈入成熟期。中国—东盟文明交流、文明互鉴,在于发展与地区和平,在于积极应对该地区不断涌现出的发展中的问题。中国—东盟文化文明交流建设与具体实施,一是要缩小国家间发展差距,让文化交流成为各国交流的重要向度;二是加快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进程,把精力重点集中在互联互通、教育与人才培育、产能合作、跨境经贸、水资源、农业及减贫六大优先领域,提高全域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教育、旅游、信息技术领域的能力建设;三是促进各方合作交流、构建区域中长期发展框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举措促进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


[1]中国—东盟中心官网,“中国—东盟关系”,(2020年版),http://www.asean-china-center.org/asean/dmzx/2020-03/4612.htm。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58页。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