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散皆有道:穿透金钱本质的对话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零花钱的谜题

P紧跟着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儿子就成魔鬼了。”

“对啊,说金钱是魔鬼是人找的借口。”我接着就问P:“你能告诉我你每月给你儿子多少零花钱吗?”

“300元。”P有点错愕,没来得及反应就回答了:“他上了小学后就开始给的。”

我进一步问道:“每月都给吗?”

“是的。”P接着说:“不管他有没有花完,反正就300元。我儿子还挺节约,几乎不花,在这方面我倒是挺放心的。”P欣慰地笑了。

“你有问过他不买零食吃难受吗?”我皱了一下眉头。

P答道:“我还真问过他,他说其他同学去买零食时他确实也挺馋的,但想到忍忍就能攒很多钱,自己就舍不得花了。”

我笑了:“那你有接着问他为什么要攒这么多钱吗?”

“问了。”P为自己能与儿子这样交流而感到颇为得意:“但我儿子也回答不出什么具体的理由,就觉得钱好,留得越多越好,他还说节约是美德。”

“我能感觉到你挺认可你儿子的想法,对他的行为也蛮赞赏的,对吗?”我的语气中明显含有不屑的成分。

“是啊,我觉得挺好的。”P似乎感觉到我问得有点奇怪:“有什么不对吗?”

“错大了!”P一下子傻了,我接着问他:“以你家的条件,一个月300元负担重吗?”

“不重不重。”P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给个500元、1 000元也没问题,只是不想让他养成乱花钱的习惯。”

我非常理解地点点头:“明白,说明你是琢磨过给多少钱合适的,你认为平均一天十几元对你儿子来说也不算多,花了很正常对吗?”

“对的。”P点了下头。

“那他不花是不是就不正常了?”我偏了下头,看着P。

P顿住了:“老师你让我想想。”

我一边站起身一边说道:“我沏点茶,你慢慢想。”

我沏好茶,还没等我坐稳,P就急不可待地问:“您的意思是钱就应该花掉,不花就不是正常了,是吗?”

“是啊,你要引起重视了。一个小孩子为了存钱,连自己吃好喝好的本能欲望都能抑制住,是有点中了金钱的‘毒’了。”我有点叹息。

“我父母跟我们一起住,应该都是他们教的。”P急忙解释道,似乎要撇清跟自己的关系。

“我猜就是大人的言传身教导致的。大多数中国老人都不舍得花钱,因为他们是从物资匮乏的年代走过来的,导致其已经失去花钱的能力了。跟老人生活在一起,子女的教育一定不能让他们插手,他们的大多数观念都太陈旧了,这是原则问题。”对于老一代的育儿观念,我一向是非常不认可的。

“老师说得对,尽管有难度,但原则问题不能错。”看得出P暗暗下了决心。

“中国的隔代关系都说了几千年了,要各就其位太难了。再说即使是夫妻,对小孩的教育也很难达成一致,但最起码你心里要有一杆秤。你刚才不是也挺赞赏你儿子的守财行为吗,说明你的金钱观也是存在问题的。”我直截了当地说道。

“说实话,我还真是想不起什么时候反思过自己的金钱观,今天我一定洗耳恭听,请老师给我指明方向。”P说得很诚恳,没有显出半点不快。

“脑子是你的,我只能给你点拨一二。”P的诚恳使我更乐意将交流进行下去了:“我现在问你,钱是交换媒介,既然只是媒介,那么钱如果不交换成我们想要的东西,是不是就是废纸?”

P若有所思:“是这个道理。”

“金钱只是工具而已,工具是为了干某些事而存在的,就像榔头就是为了敲东西的,怕敲坏榔头就不用了,榔头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这个比喻在我脑子里存在很久了。

“比喻得太好了!非常贴切,非常形象。”P的口吻有点像领导。

我不仅没有介意,而且还很受用地继续往下说道:“钱本来是作为支付媒介而存在的,如果因为怕失去而不去交换了,那钱就成为废纸了。如果用钱交换了夏日里诱人的冰激凌,吃了也就享受到了,私欲满足了,该上课去上课,该回家复习就回家复习,心情愉悦学习效果也会更好。而为了攒钱,没吃没喝没愉悦。如果你儿子明确知道攒的钱将来为什么所用那也就罢了,最起码还有交换目的,没有被钱这个工具所左右。要命的是,你儿子可能根本不知道或者根本就没想过留着钱以后要干什么,就知道钱是好东西,要留着,能不用就不用,慢慢自然就成为金钱的奴隶了。”

“那不就是抠嘛!变守财奴了。”P哑然失笑:“我好像也不是舍得花钱的人,怪不得我儿子抠,看来有其父必有其子。”

我哈哈大笑:“你还可以啦,最起码舍得出高价来上我的课。不过说正经的,你日常花钱时是否都觉得心痛?而且还经常念叨?”

P有点不好意思,搓起了手:“我出生在普通人家,从小到大体会的就是钱不够。可能我儿子受我能不花就不花的思想影响了吧,我还表扬他节约,那他就更以不花钱为荣了。老师现在这么一说我好像被点醒了,不值啊!零花钱就是小时候除生活必须之外用来享受口腹之欲的啊,此时不花,等长大了再花也没太大意义啊,这个阶段的美好没体会到就过去了,何苦呢?为了自己存钱的私心压制了人本能的吃喝玩乐的私心,典型的本末倒置啊!”

“确实是本末倒置,怕就怕因为从小习惯成自然了,以后一生都无法理解金钱的本源是什么,或者都不会去想金钱是用来干吗的,金钱本身异化成了终极目标。这种单纯追求金钱的私欲能把人的私无限放大,贪得无厌基本都是指这类人。而人本能的生存所需、享乐所需,毕竟还是有限的私欲。再说人在不同阶段用金钱来获得不同的满足也是生活意义所在。想想人活这一辈子,怎么样也要过好每一天啊。所以从根本上来讲,过程其实比结果重要。”

P使劲地点头:“老师,我明白了,我要让儿子想吃冰激凌就吃冰激凌,该买什么买什么,不要亏待自己。我还要告诉他,我们家不缺这点钱,零花钱就是即刻马上现在花的,其他有什么需要爸妈会另外给钱的,不用他攒!”

“是的。”我接着说:“应该告诉你儿子,成年以前爸妈会对他负责,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责任,所以钱的事不用他操心。成年以后要靠自己挣钱,小时候攒的钱根本没有实际的意义,再说钱主要是靠挣出来的,而不是省出来的。因为感觉未来总会缺钱而不敢花钱,最后基本都会失去花钱的能力,也就是说有钱也不会花了。而没有花钱能力等于没有生活能力,仅仅是活着,而不是生活,享受生活是基于花钱获得的。我从来不认为不舍得花钱即抠是什么美德,不浪费才是美德!如果我只能吃下两个菜,为什么要点五个菜呢,而且还不打包,我实在不能接受这样的浪费。但当我今天想吃鲍鱼,只要在我能力范围之内,为什么不舍得花钱,而要抠呢?如果大家都不消费,经济也发展不起来,抠从根本上来讲,于己于社会都不是什么好事。”

“老师,我打断一下,是否可以这么说:过分节约会让我们在与金钱的关系中迷失方向,金钱成为主导,我们为金钱而活,在金钱上的自私成为最没有回报和价值的自私。”

我颇有感慨地说:“确实,本能上我们都为了自己,结果变成为了钱了。金钱本身又不能吃又不能喝,除了拿钱跟自己较劲,一定还会跟别人在钱上较劲。这样的小孩将来成年了基本会只认钱而不认人,与他人也就无法和谐地相处。”

“最后这句话老师能否具体展开一下?”P还是很善于抓住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