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内容提要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是作者在《伤寒论通释》的基础上对自己55年来学习、研究《伤寒论》的思考与体会所做出的再总结,具有原创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其中对近百年来《伤寒论》学界的定见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为认识《伤寒论》文本的原典本旨,回归、传承《伤寒论》文本精神,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书考辨探微,钩沉索隐,不落窠臼,论述独到,以点面结合的方式,深入地挖掘阐释《伤寒论》中的难点、疑点、重点,同时对《伤寒论》展开全面铺叙,突出其历史性、传承性与学术性,其主旨是回归原典。

本书具有五个方面的原创性特色。

一、版本特色。本书以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刘渡舟主编《伤寒论校注》重刊本为底本,与日本东洋医学会伤寒金匮编刊小委员会2009年5月据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赵开美辑印《仲景全书》中翻刻宋板《伤寒论》之影印本《善本翻刻 伤寒论》、中国中医科学院藏赵刻宋本影印本对校,对《伤寒论校注》重刊本进行重校、优化。

二、多书校读。本书六病诸篇逐条附列《脉经》《金匮玉函经》《千金翼方》《太平圣惠方》相对应的条文,以便进行校读。这些“相对应的条文”在不同传本中或为一条,或为数条。通过不同传本的校读,可以开阔视野和研究思路,从一个侧面了解林亿等宋臣校勘前的版本概况。

三、完整疏证。本书一改明代以来对《伤寒论》斩头去尾,只解析三阳三阴六病与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诸篇的状况,首次对赵刻宋本拓展至包括卷前各篇序文,卷后跋文以及国子监牒文,全书十卷二十二篇的全部卷篇章节文字,依原顺序对《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以及“诸可”与“诸不可”各篇,逐篇、逐条释论。本书是自赵开美翻刻400年来,乃至林亿校定950年来,首次对赵开美翻刻宋本乃至林亿等校定本的全部文字做出完整、全面、系统的阐释。

四、主张鲜明。本书坚持作者率先倡导的,“让《伤寒论》自己诠解自己,让张仲景自己为自己作注释”的学术主张,寻绎仲景思路,对“误读传统”进行疏理、考辨与阐释,对《伤寒论》的理、法、方、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辨疑解惑释义,提出全新的论述与见解。

五、信息量大。本书与《金匮玉函经》《金匮要略方论》《脉经》等有关仲景遗论,前后纵横印证、贯通、融会,力求在比较中鉴别,在求证中探索文本还原,追寻、发现、阐释《伤寒论》原典本意。

本书具有原创性、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特色,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观点新颖、独到,具有版本价值、收藏价值、传世价值、临床应用价值。广泛适用于中医教学、临床、科研人员与在读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中医爱好者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