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医诊疗设备与临床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十一、神经肌电图系统

肌电图是用肌电仪记录下来的肌肉生物电图形,对评价肌肉、骨骼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在肌肉放松、产生随意收缩、电刺激支配该肌肉神经时,测得的肌电图呈现出单纯相、混合相和干扰相三种典型的波形,它们与肌肉负荷强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当肌肉轻度负荷时,肌电图出现孤立的、有一定间隔和一定频率的单个低幅运动单位电位,即单纯相;当肌肉中度负荷时,虽然有些区域仍可见到单个运动单位电位,但另一些区域的电位十分密集不能区分,即混合相;当肌肉重度负荷时,肌电图出现不同频率、不同波幅、参差重叠难以区分的高幅电位,即干扰相。肌电图的定量分析比较复杂,必须借助计算机完成(图1-11)。

图1-11 神经肌电图系统

【仪器原理】

肌纤维与神经细胞一样,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属于可兴奋细胞。它们在兴奋时最先出现的反应就是动作电位,即发生兴奋处的细胞膜两侧出现的可传导性电位。肌肉的收缩活动就是细胞兴奋的动作电位沿着细胞膜传导向细胞深部(通过兴奋-收缩机制)引起的。

肌纤维安静时只有静息电位,即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的电位差,也称为静息电位或膜电位。静息电位表现为膜内较膜外为负。常规以膜外电位为0,则膜内电位约为-90mV。

肌肉或神经细胞受刺激而产生兴奋,兴奋部位的静息电位迅速发生改变,首先是膜电位减小,达某一临界水平时,突然从负变成正的膜电位,然后以几乎同样迅速的变化,又回到负电位而恢复正常负的静息电位水平。这种兴奋时膜电位的1次短促、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变化,便形成动作电位。它总是伴随着兴奋的产生和扩布,是细胞兴奋活动的特征性表现,也是神经冲动的标志。

肌电图测量正是基于上述生物电现象,采用细胞外记录电极,将肌肉兴奋活动的复合动作电位引导到肌电仪上,经过适当地滤波和放大,电位变化的振幅、频率和波形可在记录仪上显示,也可在示波器上显示。

【操作方法】

1.打开稳压器电源,待电压稳定至220V时打开肌电仪进行操作。

2.操作者要了解受检者的病情及肌电图检査目的,以便选择所要检査的肌肉及检査项目。针电极肌电图检査有一定痛苦,要对受检者详细说明检査方法及意义,以取得配合。

3.排除肌电图检査的禁忌证(如局部皮肤感染等),操作前要选定所要检査的肌肉,了解其生理功能。同时要求操作者技术熟练,熟知仪器性能,以免造成肌纤维损害及不必要的痛苦。

4.如需使用针电极,使用前要经过高压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针电极,检查前对局部皮肤用酒精消毒。先将针电极刺入皮肤,插入受检肌肉内部,观察插入电位和自发电位,接着记录肌肉轻用力收缩时的运动单位电位,最后观察重用力收缩时的募集电位。检查结束后拔出电极,用棉球按压局部止血。

5.操作结束后先关肌电仪,再关稳压器电源。

【临床应用】

适用于肌电、神经传导速度、体感诱发电位的检测。

1.正中神经

(1)运动检测方法:

较为常用且容易操作的刺激部位包括:①掌中部;②腕(最远端腕横纹上方约1cm处,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③肘(肘皱褶线,肱二头肌腱和肱动脉内侧);④腋部。也可在Erb点刺激。最常用的记录部位是拇短展肌。手背接地。一般用表面电极刺激,记录M波时最好用表面电极,必要时用针电极。

(2)感觉检测方法:

逆向法检测时,用表面电极刺激和记录。一般在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皱褶线上方刺激正中神经(混合神经),用指环电极于拇指、示指或中指记录。将记录的活动电极置于近指间关节,参考电极置于远侧。

2.尺神经

(1)运动检测方法:

一般采用表面电极,常用的刺激部位包括:①腕部(紧靠尺侧腕屈肌内或外侧、腕皱褶处);②肘部尺神经沟稍上方;③肘下(尺神经沟远侧约3cm处);④肘上;⑤腋部。也可于Erb点刺激。可用表面电极或针电极于小指展肌记录,活动电极置于肌腹,参考电极置于第5掌指关节处。检测尺神经深支时,可于第1骨间背侧肌记录。手背接地。

(2)感觉检测方法:

逆向法检测时,表面电极于腕部刺激,指环电极于小指记录。活动电极置于近指间关节,参考电极置于远侧。手背接地。

3.桡神经

运动检测方法:

可用表面电极在前臂(记录电极近侧8cm处)及上臂外侧(肱骨外上近端6~10cm处)刺激,也可在桡神经沟、腋部及Erb点处刺激。用针电极或表面电极在桡神经支配的肌肉记录。较常选择的肌肉包括示指固有伸肌、指总伸肌、肱三头肌、肱桡肌及肘肌等。接地电极置于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一般用表面电极刺激。记录时,可采用逆向法,于虎口处安放接收电极,在接收电极正极向前臂10cm及14cm处刺激。

4.肌皮神经

运动检测方法:

表面电极在Erb点刺激,接地电极置于肩峰或上臂,记录电极置于肱二头肌,活动电极置于肌肉中段最突出处,参考电极置于肱二头肌腱。记录运动反应时可用针电极,也可用表面电极。

5.腋神经

(1)运动检测方法:

运动传导检测时,用表面电极在Erb点刺激,接地电极置于肩峰或上臂,记录电极置于三角肌,活动电极置于肌肉中段最突出处,参考电极置于三角肌止点。记录运动反应时可用针电极,也可用表面电极。

(2)感觉检测方法:

记录腋神经感觉电位时,可采用近神经记录法。

6.面神经

运动检测方法:

可在耳垂下、前、后刺激面神经,记录电极可置于鼻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额肌等处。

7.前臂内侧皮神经

感觉检测方法:

采用逆向法检测时,表面电极在肱动脉内侧、肱骨内上髁上方4~5cm处刺激,于内上髁下方7~8cm处放置活动记录电极即可。

8.前臂后皮神经

感觉检测方法:

采用逆向法检测时,表面电极在外上髁正上方、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之间刺激,于刺激点到腕之间前臂后皮神经走行的某一点记录,即从刺激点到腕背面尺骨茎突、桡骨茎突连线的中点。接地电极置于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

9.肋间神经

运动检测方法:

运动传导检测时,可在近端部位刺激(紧靠棘旁肌外侧),也可在远侧刺激(同一肋间隙水平肋缘后6cm处)。于腹直肌记录。T7:剑突或其上1cm处;T8:剑突下1~3cm;T9:脐上2~5cm;T10:脐下3cm;T11:脐与耻骨联合之间的中点。

10.股外侧皮神经

感觉检测方法:

股外侧皮神经为纯感觉神经,采用逆向法检测时。表面电极置于腹股沟韧带之上,刺激髂前上棘内侧1cm处;或者表面电极置于腹股沟韧带之下,刺激缝匠肌起点处。于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的某一点用表面电极记录。活动电极置于髂前上棘下方16cm处,参考电极置于活动电极远侧3cm处。

11.股神经

运动检测方法:

表面电极或针电极刺激股动脉外侧、腹股沟上或下。表面电极或针电极于股内侧肌记录,参考电极置于髌骨上缘。

12.隐神经

感觉检测方法:

隐神经为纯感觉神经,采用逆向法检测,膝关节轻度屈曲时,用表面电极在其内侧面刺激,刺激点在缝匠肌和股薄肌腱之间,髌骨下缘上方约1cm处。表面电极记录,从刺激点至胫骨内侧缘画一15cm长的直线,将活动电极置于其上某一点,参考电极置于其远侧3cm处。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放置接地电极。

13.坐骨神经

运动检测方法:

可用较长的单极针,插入腘窝顶正上方与臀皱褶线交点处,刺激坐骨神经;也可在腘窝处,用表面电极刺激腓神经或胫神经。于腓神经支配的远侧肌肉(如趾短伸肌),或胫神经支配的肌肉(如 展肌)记录。坐骨神经位置较深,其感觉电位较难测定,但也可通过针电极近神经记录。

14.腓总神经

运动检测方法:

可在多个部位刺激。①远侧部位:在踝部于趾长伸肌和 长伸肌腱之间刺激。②近侧部位:在膝部于腓骨头后上方刺激。③如果怀疑病变部位在腓骨头,还应在腓骨头远侧及腘窝处刺激。一般采用表面电极刺激和记录。活动电极置于趾短伸肌,参考电极置于肌腱。

15.胫神经

(1)运动检测方法:

可采用表面电极刺激和记录。刺激部位可选取神经走行中的多个点,最常用的是内踝上、后方及腘窝(稍偏外侧)。记录电极置于 展肌或小趾展肌等处。

(2)感觉检测方法:

采用逆向法检测,用表面电极刺激和记录,也可采用针电极近神经记录。环状电极置于第1趾或第5趾记录,于内踝后、屈肌支持带上方及腘窝接收。

16.腓肠神经

感觉检测方法:

腓肠神经为纯感觉神经,逆向法检测时,表面电极刺激腓肠肌肌腹下缘稍下方,约在小腿中下1/3正中线外侧(外踝上方10~16cm)。表面电极记录,活动电极置于外踝与跟腱之间、踝水平,参考电极置于其远侧3cm处。

【注意事项】

1.肌电图检查

(1)检查前要了解受检者有无出血倾向,如患血友病或血小板明显减少(<20×109/L),或出血凝血时间不正常,应避免使用针电极测定,可用表面电极测定神经传导速度(NCV)。

(2)植入起搏器或有心脏瓣膜病者,应避免用针电极检查,以免出现一过性菌血症而导致心内膜炎。

(3)已接受肌电图检查的肌肉不能同时进行肌肉活检,因针电极肌电图检查可能导致19天“针刺性疾病”。

(4)成人做肌电图检查前应先洗澡、进食,避免因疼痛而发生不适,如晕针等。如既往有晕针史,则不能进行针电极肌电图检查。幼儿做肌电图检查前,不宜进食,以免因哭闹造成呕吐。

(5)测定血中肌酶最好在肌电图检查前进行。有学者研究发现,在肌电图检查2小时后进行肌酶测定,肌酸激酶没有上升到异常水平,但在6小时后,有比测定前基数上升1.5倍的情况,在48小时后可恢复正常。

(6)乙型肝炎患者不使用针电极测定。

(7)严重冠心病患者不宜用针电极测定,因为疼痛刺激可引起心绞痛发作。对一些病情较轻的冠心病患者,行肌电图检查前一定要向其充分说明,检查过程中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有心慌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检查。

(8)有外伤史者,需2周后进行检查,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2.NCV测定

检测前必须向受检者说明该项检查需要一定的电流刺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紧张,不利于检查正常进行。

(1)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不能进行NCV测定,以免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2)由于各种疾病引起的水肿会影响NCV测定的准确性,应注意。

(3)温度每改变1℃,神经传导速度随之改变1.2~2.4m/s,因此室内温度需保持恒定,皮肤温度不应低于30℃。

(4)面神经NCV测定前嘱受检者面部勿涂抹护肤品等。

(5)重复刺激测定前需停服新斯的明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