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研究](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36/43461236/b_43461236.jpg)
三 长江经济带工业同构性研究
(一)测度方法和数据来源
1.测度方法
考虑到数据的易得性和操作的可行性,采用结构相似系数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2003~2011年的工业同构性水平。结构相似系数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推荐使用的一种测度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ABD4/2280621840964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1301.jpg?sign=1739923040-gl7vmEwFUS61GbUn4gJzZlT0Wjh9IV8R-0-9e30da946719e985ac876c171cbb19a4)
式中,xik和xjk分别表示地区i和地区j中k部门的产值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Sij是区域i和区域j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介于0和1之间。Sij越大,表明两地产业结构相似度越高,产业同构性越强。Sij=1时,两地产业结构完全相同;Sij=0时,两地产业结构完全不同。
在此基础上,综合采取结构相似系数与区位熵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2012年的工业同构性水平。区位熵(Location Quotient)是刻画区域分工格局的指标,可从区域分工的角度衡量某一产业的地区专业化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ABD4/2280621840964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1401.jpg?sign=1739923040-HLDpvJtBpbCXPLAEDQ1kt7vXAWBZOu6J-0-3c812a1a33400a9cf1836b27b62d3f28)
式中,qik代表地区i中k部门的产值,qi代表地区i的总产值,qk代表k部门的总产值,q代表总产值。区位熵越大,表明k产业在地区i的集聚度越高,但区位熵大于1并不一定表示k产业在该地区占据优势地位,只能说明该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如果要进行全区域的比较分析,必须加入“总量”概念,当该产业规模达到一定总量时才能凸显其优势地位。
2.数据来源
本节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2003~2011年的结构相似系数,所采用的数据来自2003年、2004年、2006~2012年的《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和2004年的《中国经济普查年鉴》;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2012年的区位熵和结构相似系数采用的数据来自沿线11省市2013年的统计年鉴。
(二)测度结果分析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基于26个工业大类(不包括D44、D45、D46)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2003~2011年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基于38个工业大类(不包括D44、D45、D46)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2012年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相关工业行业分类及代码如表1-1所示。本节对工业同构性水平作如下划分:①强,工业结构相似系数大于0.85;②较强,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70,0.85];③较弱,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55,0.70];④弱,工业结构相似系数小于0.55。
表1-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工业行业分类及代码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ABD4/2280621840964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1501.jpg?sign=1739923040-zSIeSvEUc7DdkHPGDgYDhPZ6PQNb1XZ2-0-1873435825f27ad7be4d7a0414bed016)
表1-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工业行业分类及代码-续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ABD4/2280621840964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1601.jpg?sign=1739923040-0vCo1jMjwFX5hQw6oIoaTMTIF4NQIS8w-0-37efbb9a370a47b93ac66336127410fc)
1.2003~2011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工业结构相似系数
本小节从地区内部和地区之间两个视角研判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
(1)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内部工业结构相似系数。如表1-2所示,下游地区工业同构性较强,2003~2011年下游地区内部工业结构相似系数由2003年的0.804上升到2011年的0.826,工业结构呈现进一步趋同态势。2003~2011年中游地区内部工业结构相似系数由2003年的0.887下降到2011年的0.789,工业同构性由强降至较强。虽然中游地区的工业结构相似程度依然较高,但区域工业分工逐步趋于合理。2003~2011年上游地区工业结构相似系数在0.540和0.600之间波动变化,地区内部工业同构性较弱,地区工业分工较为合理。
表1-2 2003~2011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内部工业结构相似系数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ABD4/2280621840964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1701.jpg?sign=1739923040-JfVsIDhaGu10DQ1G4jQEN04aFj3aX9Ih-0-1bfceb97203bbb2bb7683deafae7aa3c)
(2)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之间工业结构相似系数。如表1-3所示,2003~2011年下游-中游工业结构相似系数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态势,由2003年的0.704下降到2007年的0.641,随后又小幅上升至2011年的0.697。下游-中游工业同构性由较强降至较弱,地区之间的工业分工情况有所改观。2003~2011年下游-上游工业结构相似系数由2003年的0.505上升到2011年的0.557,虽然工业同构性存在着增强走势,但同构性较弱,下游-上游工业结构相似程度不高,地区工业分工较为合理。2003~2011年中游-上游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先由2003年的0.706上升到2005年的0.741,随后又下降到2011年的0.680。中游-上游工业同构性由较强降至较弱,地区之间的工业分工逐步趋于合理。
表1-3 2003~2011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之间工业结构相似系数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ABD4/2280621840964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1702.jpg?sign=1739923040-U5FzOQuzZExG6H92sm0TiQUYPQ8lUWpo-0-740bff45d96df5df9aa7d966459f101e)
(3)工业同构的合意性分析。长江经济带工业同构性较强,下游-中游、中游-上游工业结构相似系数较高,下游-上游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也呈现由小变大的趋势。然而,造成产业同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产业同构不等于重复建设,不一定必然对地区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国内学术界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成因归结为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
工业发展效益用于判断工业同构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采用工业利润率作为衡量工业发展效益的替代指标。若地区工业利润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则表明地区工业发展处于过度竞争状态,工业同构是非合意的,对地区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反之,则表明工业同构是合意的,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如表1-4所示,2003~2011年长江经济带工业利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有所缩小。下游地区工业利润率仅在200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年份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游地区工业利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星缩小;上游地区工业利润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等。长江经济带工业利润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与同构性水平负相关,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同构是非合意的。
表1-4 2003~2011年全国及各地区的工业利润率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ABD4/2280621840964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1801.jpg?sign=1739923040-3N5MEdHlSxxrXzLfcesAQu90cjb6kkdU-0-1753526a1091cd0bcc634dd98d86d3e1)
2.2012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工业
为了更加清晰地反映区域工业结构的相似程度,根据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的工业优势行业计算工业结构相似系数,剔除非优势行业对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影响。其中,优势行业以行业代码形式列出。区域优势行业选择标准:①行业产值占地区工业产值的比重大于1%;②行业区位熵大于1。
(1)长江经济带地区工业优势行业。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工业优势行业差异较大。下游地区工业优势行业重合度偏高,中游地区工业优势行业重合度适中,上游地区工业优势行业重合度最低(如表1-5所示)。
表1-5 2012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工业优势行业及代码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ABD4/2280621840964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1901.jpg?sign=1739923040-fEm9NKsGegfuFDyoYozlycCKQSOPKzLx-0-8b89f7797099d7e3d53376f69298bb74)
(2)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内部工业同构性。2012年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整体工业同构性较强,上海与浙江工业同构性相对较弱。如表1-6所示,上海与江苏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为最高的0.747,工业同构性较强,两地有6个相同的优势行业,分别占各自优势行业的60%和46%。江苏与浙江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699,两地有9个相同的优势行业,分别占各自优势行业数目的69%和64%。
表1-6 2012年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内部工业结构相似系数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ABD4/2280621840964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1902.jpg?sign=1739923040-GWcu1JFWQ2HWUgZ8nqpFup36tDR9U7zI-0-3cbcb18c5e81effbed4eaa49bfecaa33)
2012年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工业同构性较弱,除湖南与江西工业结构较为相似之外,其余地区工业分工情况良好。如表1-7所示,湖南与江西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为最高的0.648,两地有7个相同的优势行业,分别占各自优势行业的50%和64%。其余地区工业结构相似系数均小于0.500,江西与湖北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为最小的0.257,两地的工业结构差异较大。
表1-7 2012年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内部工业结构相似系数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ABD4/2280621840964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2001.jpg?sign=1739923040-Yo33JZnKwbwUd5ALbtIAZ1pGmoWKVIx9-0-5e5235986b3f9910e9ea296b665fdb0c)
2012年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工业同构性较弱,除云南与贵州工业结构较为相似之外,其余地区工业分工情况良好。如表1-8所示,云南与贵州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为最高的0.719,两地有7个相同的优势行业,分别占各自优势行业的70%和78%,工业同构性较强。四川与贵州、四川与重庆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449和0.339,工业同构性弱。四川与云南、重庆与云南、重庆与贵州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较小,工业同构性弱。
表1-8 2012年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内部工业结构相似系数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ABD4/2280621840964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2002.jpg?sign=1739923040-ACP2YjqQFA3TORpd3Vsm63wlbbabMsEy-0-baf0a2cbb587c2e8c25620875e6a5878)
(3)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之间工业同构性。2012年中游与下游地区工业同构性弱,各地区之间工业分工情况良好。其中,安徽与浙江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为最大的0.542,湖北与上海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402,其余地区间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均未超过0.400(见表1-9)。
表1-9 2012年长江经济带下游-中游地区工业结构相似系数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ABD4/2280621840964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2101.jpg?sign=1739923040-c9cIVBMgaKmfcxUVhFjNinWfANSTk13n-0-507d635c60ccc4fabddde3d727946a1b)
2012年上游地区的四川、重庆与下游地区的江苏、上海的工业同构性相对较强。四川、重庆承接了较多来自下游地区的产业转移,与下游地区的工业同构性水平明显高于云南、贵州,但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工业同构性依然较弱。其中,上海与重庆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为最大的0.769,两地工业同构性水平较高;四川与江苏、四川与上海、重庆与江苏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均超过了0.400,其他地区之间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均低于0.310(见表1-10)。
表1-10 2012年长江经济带下游-上游地区工业结构相似系数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ABD4/2280621840964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2102.jpg?sign=1739923040-d1uTx0d7khdkx8Cdz4ho1BJ1LjbADFcb-0-d0dc255a4f57923f13eecbeac401f267)
2012年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和中游地区之间工业同构性弱,区域工业分工情况良好。云南与江西、四川与湖南、四川与安徽、重庆与湖北、重庆与安徽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较大,均超过0.400,省市间的工业同构性弱;其余地区之间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在0.100~0.400波动,工业同构性弱(见表1-11)。
表1-11 2012年长江经济带中游-上游地区工业结构相似系数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ABD4/2280621840964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2103.jpg?sign=1739923040-DQP5iczUcH6sPwZFkQt9QWZgS7JXc7kN-0-0c265c541d10ab4ab30adf15114d41ad)
表1-11 2012年长江经济带中游-上游地区工业结构相似系数-续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ABD4/2280621840964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2201.jpg?sign=1739923040-m80qUtWqEwDX90JUOz517f1aLXtcbl5T-0-d1f1849db5ce8ea034fa7e81c194af49)
(4)工业同构的合意性分析。2012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内部的工业同构性呈现下游地区较强、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较弱的空间分异特征,而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工业同构性较弱,区域工业分工差异较大。如表1-12所示,2012年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工业利润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游地区的江西工业利润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49个百分点,其他地区工业利润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游地区的四川、贵州工业利润率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77个和2.83个百分点,而其他地区工业利润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2003~2011年测度结果相同,长江经济带工业结构仍存在非合意性趋同的变化特征。
表1-12 2012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的工业利润率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ABD4/2280621840964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2202.jpg?sign=1739923040-0qrfWvkcBn6yvRwQSPlzRs1T0CHvB5r7-0-2c37d7c73b9e277f95b527a8432a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