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心,陪伴0~6岁孩子成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换个角度看待自己的父母

很多人和自己父母的关系其实并不是那么顺畅,无芥蒂。带着这样的心情去面对自己的孩子,是无法建立全新、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其实,如果人们换个角度,认真地思考与自己父母的关系,多年来积压的负面情绪是可以得到释放的,或者即使无法完全释放,人们也可以立刻识别出自己情绪的来源而做出更好的选择。

l 世界上没有任何关系是完美的

相信很多人回顾童年,都能想到一些父母对自己造成的伤害。首先,这是非常正常的。世界上没有任何关系是完美的,也没有任何人可以让别人处处满意。长辈、伴侣、朋友、恋人、老师都不例外,所以不必过分夸大父母对自己造成的无心之伤;另外,父辈是没有被好好对待过的一代人,他们经历过很多的曲折坎坷。几十年前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教育很难被关注,所以他们的经历可能注定了他们养育子女比较武断、不重视精神交流与情感,因为他们并不了解这些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今人们可以共同探讨育儿科学,探讨儿童心理发展,是我们的幸运。所以,我们不应该拿现在的教育理念去苛责我们的父母。

l 不应过分夸大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

如今全民关注心理学,“原生家庭”这个词频频被提起。比起过去的“父母为大”,现在的舆论好像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仿佛一个人所有的不幸都是原生家庭造成的。性格懦弱或暴躁、人际关系不好、缺乏上进心、懒惰等,都要原生家庭背锅。所有旧观念的推翻、新观念的建立都会有两极间摇摆不定的过程。但是,心理学认为,“原生家庭背锅论”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的父母,也就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其次,过分夸大原生家庭对人生的影响,会让人忘记自己的力量,忽略自己成长的重要性,进而失去对自己人生的把控。放任自己沉浸在对原生家庭的遗憾与怨恨中才是最可怕的。因为那样,除了做个只会抱怨的懦夫,你的人生不会有其他可能。父母没有义务为孩子的一生负责。

l 与父母和解,也是与自己和解

父母是不可以选择的。如果一直对养育者怀有怨念,那么人生可能会是痛苦的,没有人能背负着这样的痛苦去快乐生活。所以,与父母和解,也是与自己和解。放下执念,换个角度,父母和我们一样是有童年的普通人,也会犯错,也有他们无法克服的困难与缺点,也有过单纯天真的童年。生活的经历将他们打磨成如今的样子,他们对孩子的伤害并不是有意为之。与父母和解,那些因原生家庭而起的,对自己的错误评价也就失去了作用,我们可以卸下心防,轻松前行。

诊室里有一位“老”病人,叫姗姗。长得非常漂亮,正值青春年华。每周她都会来咨询。

姗姗本来是在澳洲留学的,但是去了一年多以后,在未告知家人的情况下,退学回国。回来也不住在家里,而是住在一个朋友家。每天只是在家宅着,没有找工作,消磨时间度日。朋友劝说无用后通知了姗姗的家人,家人非常意外也很生气,逼着姗姗去复学或者工作,姗姗不愿意。

第一次来诊室是姗姗母亲带着她来的,两人在诊室吵了起来,姗姗号啕大哭。后来,姗姗慢慢地对咨询师建立了信任,自己愿意来咨询了。她向咨询师讲述了自己的过去:

姗姗的父母在姗姗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妈妈非常强势,对爸爸充满怨言,即使分开了也常常说爸爸坏话。她还经常对姗姗说:“还好你是女孩,你要是个男孩我就不要你,和你爸一样。”爸爸经常拖欠赡养费,妈妈总是让姗姗去要,爸爸又不愿意给,姗姗两边受气。在这样的环境中,姗姗形成了胆小、抑郁、无主见的性格。去国外留学,是妈妈的安排,姗姗并不想去。妈妈将毕生积蓄拿出来,还问亲戚朋友借了很多钱,送姗姗去读书。去了国外,姗姗适应不良,不知道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完全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和乐趣。

经过一年多的咨询,姗姗慢慢好转,对妈妈的恨也少了很多。她理解到了妈妈当时情况的不易,以及妈妈内心的纠结与扭曲。在理解到这些后,她突然知道了自己的生活其实不是一定要这样过。在咨询师的鼓励下,姗姗去找了一份工作,虽然仍然无法让妈妈满意,但是姗姗已经懂得为自己负责。在姗姗的坚持下,妈妈也做出了让步,选择尊重姗姗,姗姗踏上了自己新的道路。

l 学会求助,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不否认这世上有一些人,遭遇过平常人不可想象的痛苦,有些可能就是父母施加的。但也要承认,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子女的。严重的创伤,可能不是一个念头的改变就能治愈的。如果是这样,请你一定要寻求帮助。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科大夫,接受长期规律的心理治疗,你的痛苦会随着一次次倾诉和专业心理治疗慢慢减弱。

曾经我们只是儿女,如今我们可能是父母,或可能快要成为父母。换个立场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父母和儿女,相信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感悟,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心理小课堂

孩子的到来是一份礼物,不仅让我们的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更给了我们与自己父母和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