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山西省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全省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m以上,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61.1m,为华北最高峰。
全省纵长约682km,东西宽约385km,总面积15.67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6%。2012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610.83万人。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山西省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种达120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有70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36种。
二、山西省主要气候资源基本特征
山西省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中温带半干旱、暖湿带亚湿润气候区。全省太阳年辐射总量在4900~6000MJ/m2,日照时数为2088.0~2977.5h,日照百分率为47%~67%。全省年平均气温为3.9~14.0℃,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全省年降水量介于362.4~606.5mm,呈现山西省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全省云量偏少,日照充足,光、热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水资源不足。
三、山西省主要气候资源分析
1.日照时数
山西省玉米生育期内日照时数在623.3~1496.5h,其分布趋势呈盆地少于山区,南部少于北部。大同为1041.8~1496.5h,而南部地区的运城和临汾分别为623.7~1080.4h和623.3~1013.5h。
2.气温
山西全省玉米生育期内的平均气温绝大部分地区介于19~25.1℃,总的分布趋势呈由北向南升高,由盆地向高山降低。大同地区的温度最低为19℃,运城平均温度最高为25.1℃。
3.积温
作物要完成全部生育期,需要一定的热量积累。一地的热量状况,一般都用活动积温来表示,即稳定高于某个农业界限温度持续期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简称为积温。山西省日平均气温不小于0℃初日由南向北逐渐推迟。日平均气温不小于0℃的持续天数则由南向北递减。日平均气温不小于10℃的持续天数也由南向北递减。积温的分布,受地理纬度、地形地势等的影响很明显,基本上是由南向北递减。
4.降水量
玉米生育期内的降水量分布介于108.8~725.6mm,6—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生育期的80%左右。
现将全省玉米生育期内的降水量、日照、积温、平均温度按行政分区汇总于表1-1。
表1-1 山西省各地区玉米生育期内的降水量、日照、积温、平均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