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自然后果法,教会孩子遵守时间
案例:去水族馆的纠结
小雅是个写作业爱“拖拉”的三年级女生。她的父母很想定立一些家庭规则来让小雅明白“作业写得慢会丧失很多玩的机会。”有一天周末,他们和另一个家庭商量下午去水族馆玩,但是前提条件是将作业在上午做完,不然下午就不能出去玩了。
小雅很开心地答应了。可是很遗憾的是,小雅拖拉的毛病并没有改善,而且这个周末正好老师布置的作业又比较多,到了出去玩的时间小雅还有很多作业没有完成。
按照约定,爸爸不让小雅出去玩。小雅很伤心,在家里痛哭。妈妈有些心软,再加上与另一个家庭已经商量好出行,也不好忽然取消,于是只得破坏规定,还是带小雅去了水族馆。
上面的例子中,值得肯定的是,小雅父母想用自然后果法来定立规则,告诉小雅抓紧时间的重要性。
自然后果法指的是会告诉孩子自己的行为会产生的后果,并让孩子体验自身行为带来的后果,父母在之后加以引导,改善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
这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教育方法,也是被教育界认为是较为积极和有效的教育方法。
但是小雅的父母在整个操作中忽略了2个问题:
1.没有提前安排好朋友家庭
小雅父母定了一个看似很简单易行的规则,但周围的因素却没有照顾到。尤其是对另一个家庭欠缺考虑,没有告知他们自己会取消行程的可能性。导致碍于颜面,最后不得不让小雅去水族馆。
2.没有评估好作业量
因为学校这周末布置的作业较多,父母事前没有很好的评估,所以“一上午做完全部作业”的规则本身就有点不合理,所以小雅内心可能也会有些不服气,这就容易造成小雅的反抗。
家庭规则固然是用于日常,但定立规则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全,在第一次实施新规的时候,“提前布局”很重要,过于“随性”往往会带来规则定立的失败。
案例:小美的转变
二年级的小美每天做作业也很拖拉。一天,小美妈妈了解到今天的作业不多,且小美最怕被老师批评。于是跟小美商定:“今天8点前要完成作业,定时收拾书包,如果到8点没做完,也不能做了,但你明天可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小美觉得今天作业不多,很自信地答应了。在小美妈妈的多次提醒和帮助下,小美仍然没有在8点前完成作业。按照规则,妈妈还是让小美停止做作业,收拾了书包。
小美伤心的流下了眼泪。晚上,小美妈妈偷偷给班主任联系,告知了班主任今晚的事情,恳请班主任明天批评一下小美,班主任答应了。
第二天,小美回到家,妈妈已经收到班主任信息,了解了在学校小美被批评和受罚的经历。于是抱着小美,和她商量如何在今天抓紧时间做好作业,保证明天不再被老师批评。
这一次效果甚好,小美刚过7点便完成了作业,妈妈奖励她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并允许看30分钟电视。
在上面小美的案例中,假如小美妈妈没有了解当天晚上的作业量,设定时间不合理,也许会导致小美更大的反抗。
假如小美妈妈没有提前跟老师沟通,也许老师可能会因为第二天事务繁忙没有针对性地配合妈妈,导致小美并没有受到批评,被她“蒙混过关”。
假如小美妈妈没有在第二天跟小美讨论如何提升作业速度,也许第二天小美依旧无法完成任务会再次被批评,破坏自信心。
不过幸运的是,这一次,小美妈妈做的很好,小美作业拖拉的毛病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利用自然后果法改善孩子作业的黄金6步:
1.提前评估当天作业量,合理设定完成时间;
2.告知作业未按时完成的不良后果;
3.预判可能涉及到的人和事,提前做足准备,促进规则实施顺利;
4.温柔坚定地执行规则;
5.事后给予安慰和帮助,讨论如何改进;
6.改进后给予积极的认可和奖励。
其实,这是制定家庭规则的通用法则,大部分家庭规则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模式定立。“自然”的意思是定好规则之后让后果自然发生。而不是任由孩子不守规矩、做作业拖拉。更不是要你做“甩手掌柜”,作业做不好就交给老师处理。
相反,这个方法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评估好作业量,并做足准备,保证规则顺利实施。这是小美和小雅执行作业规则时的本质区别。一个预估好了周围环境,一个没有,最终直接决定了规则制定的成败。
另外,提前告知孩子自己的行为即将导致什么后果,会让孩子心理上有所缓冲,更容易接受“自然后果”。
在孩子接受了结果后,家长如果能积极“复盘”,与孩子深入讨论下次如何做可以做的更好,可以让孩子在下一次更容易改善自己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