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科技论文写作的历史回顾
1.2.1 早期历史
科技论文写作的本质是实现知识的交流与传播。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在不断地交流和传播知识,其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升级。从口头交流到文字记录,从任意格式到格式统一,这些进步无一不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史前人类虽然能够进行口头交流,但由于没有通过媒介将信息记录下来,使得知识在产生后很快就被遗失,以致人类进步缓慢。洞穴壁画、兽骨刻画和石刻文字是人类为后代留下记录的最早尝试,这种传播原始信息的线条和图画是最早的科技写作作品,刻制这种图画就是最早的科技写作活动。公元前4000年,古巴比伦迦勒底人写在泥板上的泥板书,就是大洪水的一种记载方式。人类交流需要一种轻便易携的材料。公元前2000年,人们从纸莎草等植物中提炼出薄片,将多张薄片粘在一起后,固定在一根木轴上使用,纸莎草纸是一种轻便易携的传播记录媒介。公元前190年,人们使用羊皮制成羊皮纸。希腊人很早在以弗所、帕加马(位于今天土耳其境内)、亚历山大等地建造了多个大型书库。据历史学家考证,公元前40年的帕加马书库就藏书20万卷。公元105年,中国人发明了纸张。纸是互联网时代之前现代社会主流的书面交流媒介,纸在中国的发明昭示着人类进入纸质信息传播时代。但是,没有有效的复制方法,学术知识还是无法广泛传播。
在人类文明史上,印刷机是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公元1100年,中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但西方社会却认为是古登堡于公元1455年发明了活字印刷,古登堡在活字印刷机上印刷了每页42行的《圣经》。随着印刷术的出现,这种高效的印刷技术大大加快了纸质信息的传播。到1500年,几百种图书各印刷了成千上万册,信息的传播速度已经呈几何级数爆炸式增长。两个最早的科技期刊——法国的《学术报(Journal des Scavans)》和英国的《伦敦皇家学会哲学学报(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1665年开始创办并发行。此后,期刊成为科技传播与交流的主要途径。截至2014年,全世界有将近35000种科学、技术和医学方面的期刊,英文期刊达28000种。这些期刊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大约为250万篇,科技论文发表数量每年都在持续猛增,成为科技领域信息传播与交流的主要方式。
1.2.2 电子时代
早前的科技工作者都是用纸和笔来进行论文创作,创作完成后通过打字机打印出论文的原稿。科技工作者将几份原稿通过邮寄的方式寄到某期刊的编辑部;编辑接收到投稿后,将一份原稿寄给审稿人;审稿人在评阅完毕之后,将原稿和评审意见一同寄回编辑部;编辑部再给投稿人寄一封是否录用的决议信件。如果论文被录用,投稿人需要根据修改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之后将修改稿再寄回编辑部。编辑部收到修改稿后,会安排对论文进行录入排版。最后编辑部会将排版完成的校样寄给投稿人,投稿人检查打印排版错误,并将勘误后的校样寄回编辑部,编辑部修改后,印刷某一卷次期刊的所有论文,完成论文发表。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的过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文字处理软件、图形编辑软件、数字照相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科技论文从写作到发表的各个环节效率。科技工作者们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论文创作,投稿人与编辑之间的沟通也是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投稿系统来往,审稿人在线评审,投稿人也采用线上改稿。大多数期刊既有印刷版又有电子版,但有的期刊只有电子版。许多期刊刚刚出版就可以在线阅读(Published Online),也有些被录用的论文在期刊发表前就可以在线阅读(Articles in Press)。总的来说,电子时代的到来使论文从发表到见刊的时间大大缩减,也使读者的服务得到改善,知识的传播与交流效率获得空前提高。
1.2.3 IMRAD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期刊发表的科技论文都是描述性的论文,这些描述性的科技论文往往按照简单的时间顺序排列。比如,对某个现象或者实验验证进行先这样、然后那样的表述,或者先做了这个实验、然后做了那个实验。对于当时的科技报道而言,这种科技论文写作风格是恰当的。如通信行业期刊、医学病理报告、地质调查报告等科技论文,这种直截了当的叙述风格至今依然沿用。到了19世纪后半叶,科学技术变得日趋复杂。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方法论的地位日渐提高。路易斯·巴斯德是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与化学家,为了纠正那些支持自然发生理论的学者们,巴斯德在论文中尽可能详尽地描述了他的实验过程。因为他这种详细的论文描述,因此读者在研究过后能按照他的步骤重现实验结果,可重复性就成为一条基本科学原则。巴斯德采用的这种论文写作方法催生了高度结构化的IMRAD格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研究成果大量出现,研究投资也必然大幅度增加。不久,这种支持科学研究的正面促进因素中又加入了一种负面促进因素,就是以美国与苏联为主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冷战。美国政府和各组织为科学研究注入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苏联1957年发射了环绕地球的史普尼克(Sputnik)人造卫星。大量资金的涌入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论文,这给当时的期刊带来了巨大压力。期刊编辑们为了精简论文,要求投稿论文结构必须语言简练、结构合理。于是,19世纪下半叶缓步发展起来的IMRAD格式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IMRAD格式的使用不但使论文内容更加简洁、有条理,而且高度结构化的文章也大大减轻了编辑与审稿人的工作负担,成为绝大多数期刊的标准论文格式。
IMRAD就是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 and Discussion)的缩写。它们分别回答了“论文的研究内容是什么”“作者如何研究这个问题”“作者的研究结果如何”以及“这些研究结果的意义”这四个问题。显然,这种格式的论文既帮助了投稿人撰写论文,又为期刊的编辑与审稿人提供了有力的援助。IMRAD格式获得广泛使用,但并非唯一的科技论文格式。例如,有些期刊将结果和讨论合二为一,有些期刊在论文结尾处出现的是结论,有些论文为了表述有力,将方法和结果交替表述,还有些论文在开头处会出现一个很长的文献综述。因此,尽管IMRAD格式占据了主流地位,作者、编辑和读者常常都遇到IMRAD格式,但也会遇到IRDAM、IMRADC、IMRMRMRD和ILMRAD等其他格式。在本书的后续章节,还是按照IMRAD格式中出现的顺序对科技论文写作进行阐述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