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一路艰辛,一路收获
——写给张琪《南段拉祜熙话语法研究》
欣闻张琪的博士学位论文《南段拉祜熙话语法研究》就要付梓出版,真为她高兴。论文的出版是攻读博士学位的一个总结,也算是学有所成。
张琪2016年考到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攻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专业博士学位。当初在确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时候,我否定了她本人想要在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继续做拉祜语地名研究,建议她选一个拉祜语方言,以参考语法的框架做比较系统和深入的调查描写,这样的调查和论文撰写过程对自己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对今后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好在她听从了我的建议,也好在她三年内完成了一篇合格的博士学位论文,按期毕业,我也长舒了一口气,我总算没有成为她读博路上的“绊脚石”。
张琪博士能出版《南段拉祜熙话语法研究》,以下几个特点有必要说一说:
1.踏实的态度
攻读语言专业的博士学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单就语言调查而言,费时费力不说,还容不得有半点马虎。逐字逐句调查,反反复复核对,直到逼疯一个又一个发音合作人,他再也不接你的电话,不回你的微信的情况估计每个人都遇到过。但是我们何曾放弃过?每个人都是面带微笑,脚踏实地,轻轻走过“田野”,用不一样的“乡音”谱写一样的“乡愁”。
张琪博士在博一的时候就开始利用寒暑假下去做调查,而且每次调查时间都很长,音系的整理、语料的标注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一丝不苟,让人“刮目相看”。
2.丰富的语料
语料是语言研究的基础,后续所有的研究都是基于调查的语料。《南段拉祜熙话语法研究》的另外一个特点我认为是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语料。这本书的体量还是比较大,涉及南段拉祜熙话的方方面面,想要把这些现象都要描写清楚,没有丰富的语料做支撑是不行的。
张琪博士在三年的论文基础调查、撰写过程中与很多个发音合作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加之刘劲荣教授的协助,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语料,虽然现在看来有些语料的标注、一些虚词的处理还有进一步推敲的空间,但是这本书能提供这么丰富的语料对于读者也是难能可贵的,也是这本书的贡献之一。
3.他者的视角
听说语言学家Dixson教授招收研究生不太同意他们做自己的母语,我认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母语人在语料搜集方面有很多便利是非母语人无法企及的,但是在语言的分析过程中有些现象可能更容易“熟视无睹”,反而他者的视角却有其独特优势。教过留学生的人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验,“老外”有时候提出的问题也许是你根本没有想过的,因为你作为母语人不需要想那么仔细,“能说会道”就行了,但是非母语则不然,需要了解这个语言的方方面面,《南段拉祜熙话语法研究》正好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张琪博士在云南民族大学读硕士期间就开始接触并学习拉祜语,加上她本科英语专业的背景,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往往能举一反三,从他者的视角,将一些母语人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讲得“头头是道”。
4.绝佳的伴侣
“将发音合作人带回家”,这是每个语言调查者的梦想。我认识好多个这样的语言学者,张琪也算是其中之一。她的先生刘劲荣教授是拉祜族母语人,并且在南开大学获得了语言学的博士学位,受过系统、严格的训练,有这样的“学术伴侣”伴她左右,为她的语言调查、语料分析提供了很多便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非母语对语料把握不准的问题,写不出博士论文都难。希望他们这对学术伉俪比翼齐飞,今后为我们提供更多优秀的学术成果。
当然,《南段拉祜熙话语法研究》也有不少问题,我虽作为导师,但才疏学浅,能力有限,所以张琪博士能将它出版以求教于方家,也是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不二之选。
王双成
2020年8月3日于青海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