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贵州省各行业就业问题研判
一 就业的宏观产业环境问题
当前中国致力于技术创新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这种趋势的发展必将带来产业结构的剧烈变迁。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术水平要求逐渐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经济总量占比的减少,将推动第一、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快速向第三产业转移。此外,经济增速下降、人口老龄化、巨量农民工回流就业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使贵州省宏观产业的就业环境变得更加严峻。
二 各行业从业人员薪资增长问题
整体来看,贵州省GDP历经7年的高速增长,于2018年首次降到10%以下,增速放缓意味着全行业整体增长水平有所降低,对就业吸纳能力也将随之降低;同时,在政府的资金投入方面,如何有效地使用好固定资产投资这一“经济杠杆”去撬动行业的转型与发展,提供更加公平的行业发展环境,是解决市场劳动力盲目择业的关键。同时,贵州省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这两个行业中,属于当前就业吸纳能力最强的两个行业,政府部门应该健全这两个行业的就业环境和公共设施,避免因这两个行业在短期内的人员集聚而形成资源的浪费,做好对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引导,是政府部门当前可能会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此外,贵州省房地产等多个行业的薪资待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是贵州省未来就业工作过程中面临的新挑战。
三 城镇采矿业就业问题
据统计数据显示,贵州省城镇单位采矿业从业人员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从业人员规模从2013年的46.56万人减少至2017年的36.60万人,2013—2017年贵州省采矿业就业规模减少近10万人,是18个行业中就业人数减少最多的行业。转型发展压力与转移就业风险是该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未来一段时间内采矿业从业人员规模可能将持续下降,转移就业压力较大。究其原因,可能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生态”战略发展背景下,受制于该行业传统生产模式与属性,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对就业岗位产生了强大的“挤出效应”;二是能源行业整体不景气,该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总体上低于贵州省全行业的平均工资,且行业平均工资增长速度低,处于全行业最低增速水平,导致该行业就业吸纳能力较弱,转移就业压力较大。
四 城镇水资源与电气能源业就业问题
2013—2017年,贵州省城镇单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从业人员规模减少了4.28万人,从业人员复合增长率为-8.56%,居于全行业从业人员增长水平的倒数第一。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提升,大量的智能产品逐渐替代了人工操作的岗位,直接导致该行业就业岗位的减少;二是该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减少,行业发展和生产资金不足,行业发展空间扩张有限,间接导致就业规模减少。
五 城镇建筑业就业问题
2013—2017年,贵州省城镇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规模虽呈增长趋势,但其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从该行业的平均工资变化状况来看,其工资的增长速度也有所降低,且行业平均工资居于贵州省全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之下。究其缘由,一是在2013—2017年,贵州省在建筑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复合增长率为-20.05%,在全行业中缩减最快,由此导致该行业从业人员规模的降低;二是该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居于贵州省全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之下,工资待遇水平相对较低。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发力,该行业就业岗位可能进一步缩减,从业人员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风险。
六 城镇制造业就业问题
2013—2017年,贵州省城镇单位制造业从业人员规模占全行业从业人员规模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虽然城镇单位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20.69%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该行业从业人员规模增速出现下降趋势,就业吸纳能力和增长潜力逐渐降低,从业人员有流失的风险。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业正面临不断转型升级,机械化、信息化、电子化的发展趋势对该行业就业岗位产生了替代效应;二是该行业的工资水平竞争优势不足, 2017年该行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与贵州省全行业年平均工资约有10000元的差距。因此,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加的同时,提升制造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是该行业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七 农林牧渔业与金融业就业问题
一般而言,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增加,对本行业就业吸纳能力有正向推动作用。然而在2013—2017年,农林牧渔业与金融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7.07%、42.31%,其从业人员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21%和3.42%,两个行业的就业人员数量的增速均有所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林牧渔业与金融业的就业推动能力有限。其原因可能是该行业在结构布局、生产效能与发展规划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另外,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贵州省在农林牧渔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受到限制。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制定战略方针和着力提升从业人员待遇水平等措施,是解决这个行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关键。最后,农林牧渔业是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该行业投资对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就业拉动能力有限,如何提升农林牧渔业就业能力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八 流通产业就业问题
流通产业是指商品所有者一切贸易关系的总和,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合,包括批发、零售、物流、餐饮、信息和金融等诸多行业,目前流通产业已经在我国第三产业中占主导地位,其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产业。贵州省流通产业面临着产业价值增加、产业结构变化、产业价值链升级等诸多挑战,这种变化直接影响着就业结构的变化。流通产业受到政策、经济形势、转型过渡期等因素的影响,使行业发展不协调,各个行业对于就业人员的吸纳能力差异性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