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中国智库专家视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自序 回首向来萧瑟处

陈文玲

人的生命是漫长的过程,置于茫茫宇宙之中,融入滚滚历史长河之中,只不过是微茫的一颗颗沙砾,是几乎无人感知的涓涓细流。尽管如此,人还是要在岁月中跋涉,在湍流中激荡,只有当你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当你的行为与捍卫祖国的尊严和权益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一颗颗沙砾才能化作群山的一隅存在,涓涓细流才能成为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我们生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周期中,这是中国智库工作者报效祖国的难得机遇。我有幸生活和工作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有幸在国务院研究室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这些独特的平台上,进行战略研究、决策研究和政策研究,为我的祖国建言、立言和发声,这是我生命中最有价值的时刻,是智库研究者和中国知识分子实现报国之志的时代馈赠。

我是幸运的,是幸福的,也是忙碌的。2016年曾经出版了11部我之前发表过的论文集,我也陆续在核心期刊和重要报刊上发表了几百篇著述。2016年之后又有一批研究成果成为我“思维的足迹”,其中最重要的分四大类:第一类是中美问题研究;第二类是“一带一路”问题研究;第三类是世界经济形势跟踪研究;第四类是国内重大问题研究。“回首向来萧瑟处”,对于中美问题的研究,是我研究和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研究成果中最厚重的部分。

2010年我参加了由董建华先生主持的中美基金会重大课题“未来十年中美经贸关系研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承担了该重大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曾培炎理事长作为课题指导、王春正执行副理事长作为课题负责人,我作为课题组组长组织研究团队,高质量地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我撰写了其中《未来十年全球经济研判》和《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研判》的专题报告,组织大家进行修改并进行课题总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完成的研究成果,受到董建华先生和中美经济学家的高度评价,成果于2013年5月下旬和6月上旬分别在美国和中国发布。

近10年来,我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主要负责组织中心的研究工作。在中美关系相关研究中,我带领中心课题组完成了《美国新一轮战略调整与布局》《中美构建FTA研究》《中美基础设施双向投资研究》《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研究》《对特朗普执政的预判与应对研究》《对美国抹黑中国谎言的批判》《长周期构建中美关系的体制机制研究》等重要课题。其中,我个人撰写了近百篇相关内参和重要文章,在服务决策和引导舆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有幸参加了12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美国全国商会共同举办的“中美工商领袖与前高官对话”,多次参与相关会议文稿起草,多次到美国进行实地调研,多次与美国智库学者和有关机构交流对话,多次受邀在重要会议上做专题演讲,多次接受国内外重要媒体采访,这使我有了大量研究中美关系相关问题并进行表达的机会。

这次,我把2016年以来关于中美关系的重要研究与思考汇编成册,形成即将出版的《变局——中国智库专家视角》上、下册,其中既有我在与美方智库机构、重量级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交流中提出的观点、辨析与诠释、思考与建议,也有针对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对华政策变化的相关理论表述与逻辑分析。这些成果既是我个人的研究成果,也反映了中心近几年做美方工作的轨迹,毫无疑问,在国家高端智库和所有中国人在这一历史时刻所做的努力中,我也贡献了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当前,国际形势处于急剧变化与演化之中,某种程度上国家战略谋划和竞争能力将决定一个国家的胜负与未来。伴随着中国大国崛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中国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近,这也是美国疑虑、焦虑、误判并采取逆历史潮流行动实行战略转向的动因。中国总体向上的长周期不会改变,中国经过艰苦奋斗实现“两个一百年”梦想的进程不会被打断,我们既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为中国智库和智库研究者发挥作用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作为中央确定的第一批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在曾培炎理事长的带领下,做了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建言献策和咨政启民的工作,其中始终把中美问题研究作为国际交流和研究的重中之重,在智库相关评价、评估中,中美关系研究的专项评价位于全国智库的前列。曾培炎理事长亲自组织每一场会议,他的主旨发言是每一场会议的主题,是一次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舆论的思想成果。13轮中美“二轨”对话致辞、中美企业家小型对话、新加坡和香港召开的相关的中美会议致辞都堪称论述中美关系相关问题的经典。2019年7月8日在中国香港召开的“中美关系:现状与未来”国际会议上,他对“美国吃亏论”一笔一笔地算账,受到与会者包括美国参会者的赞赏,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在新加坡“中美关系:为亚洲与世界打造共同愿景”国际会议上,他解析了“中美脱钩论”,拉响了世界上空的警报。而所有这些论述,从观点的提出到文稿的修改,他都亲力亲为,使参与其中的我,无时无刻不受到感染和教益。为了组织好新加坡会议致辞,他反复推敲和修改,10月1日参加了新中国70周年大庆的全天活动,10月2日上午又到会议室开始了文稿推敲。在这个群体中工作,感受到的是博大的爱国情怀,是以国家富强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是用思想的武器战胜对手的力量。

作为国家高端智库中的一员,能在历史关键时刻于特殊岗位上实现报国之志,这是非常难得的人生经历。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与支持,也给了我勇气,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发挥作用的机会。所以,我所有的工作和研究成果,都与这个大的时代背景有关,都与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中美关系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有关,都与我所在的工作岗位有关,都与那些共同为之奋斗的智库同仁有关,都与每一位中国人的情怀有关。

作为对我研究、工作与思考的真实记录的一部独特著作,与一般学术著作和研究成果不同的是,它是多年政策研究工作的延续。我深深体会到,智库工作者要为国家立言、立论、立德、立策,就必须不断学习,只有学习才能看到未来趋势并敢于探索创新的道路,才能有勇气和担当。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决定了一个智库研究者能站多高、看多远、走多久,决定了其思想的深度、高度和厚度。

智库研究者应该具有大视野、大胸怀和大格局,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进退有度,云淡风轻。荀子在《劝学》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从古至今,所有的学问和思想没有生而知之,只有学而知之。荀子的《劝学》历久不衰,成为鼓励人们学习的经典,它告诉我们学习可以登高博见,学习可以横渡江河,学习可以宁静致远。

在智库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要做好智库工作必须把学习作为自己终身的必需品和一种生活方式,在书山学海中遨游,才能遇见更好、更有见识和更具智慧的自己;向那些站在历史峰巅、拥有学识和胸怀抱负的人学习,才能“求其上,得其中”;向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国学经典学习,才能以铜为镜正衣冠、以人为镜明得失、以史为镜知兴替;向习近平思想体系和党中央一系列战略部署学习,才能始终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

202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