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幸福同行:一位“蜗牛校长”的教育手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8 青蓝工程怎么抓?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教师,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打造出一流的学校。作为刚入职东关大家庭的校长,我深知肩上的责任之重。我常常在思考:打造一流的学校靠什么?靠拥有一批优秀的教师!只有整合全校最强师资力量,才能促进教师加速成长,才能打造出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让东关这所百年老校萌发新芽、枝繁叶茂!

但优秀教师不是自封的,要靠我们学校自己来培养。优秀教师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要有制度保障,二要有一批优秀导师带领,三要靠教师自己的努力。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目前我校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年轻化的教师队伍给学校带来了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但是年轻教师的经验匮乏,同时也制约了教师自身的成长。而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青年教师培养的问题。2019年9月19日下午,由学校教科室、教务处牵头,在阶梯教室隆重举行“共成长、共进步、齐发展”青蓝工程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34位师徒签订了培养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职责,随后我也对师徒们提出建议。

一是师父带什么?一要带德。所谓带德,也就是使自己的“徒弟”具有良好的“师德”。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二要带才。所谓带才,就是对“徒弟”进行业务指导,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有德尚需有才,德才兼备才是人才。德是人之根,才是人之果。三要带教。所谓带教,就是指导“徒弟”的教学工作。指导“徒弟”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共同听课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迅速成长。四要带研。所谓带研,就是指导教研和科研。如果说教学能力好比教师的躯体,教研、科研能力就是教师的双翼。只会教学而不会搞教研、科研的老师,只能成为一名教书匠,绝不会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其学校也就成不了名校。

二是徒弟做什么?要多听课、多思考、多改进,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根据自己的条件创造性地实施教育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努力追求自身教学的高品位。

我鼓励青年教师抓住机遇,自我加压,争创一流,力求在竞争中求生存,在比赛中求发展。最后我还希望“徒弟”努力做到“四心”,即教育事业要“安心”,教书育人要“热心”,提高业务素质要“恒心”,向师父学习要“虚心”,早日使自己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站活讲台!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有思想、有创新、有突破的好老师!

青蓝工程启动后,我觉得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抓。经过处室讨论,并结合学校实际,学校确定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

一是从模仿开始,打造教师成长着力点。

1.引入“空中课堂”,借力课后网络共享名师

开学期初,学校就要求全体教师观看名师空中课堂实录,显性学习名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然后从再造性模仿开始,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她们从模仿于永正、王崧舟等老师的经典课例开始,对导入、教学环节设计、课堂语言组织等方面都精心揣摩、用心模仿。我想,模仿不失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一条捷径。

2.实施“师徒结对”,借助校内资源加速成长

学校定期举行青年教师说课、演课、汇报课等活动,让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心手相牵、教学相长,借助校内资源加速教师成长。我校的毛冬梅和毛敏两位老师就是在“师徒结对”活动中快速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两位老师虚心向师父学习,在办公室里经常可以看见师徒之间就教学设计和课堂细节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的场景。她们为了打磨优质课堂,一篇教学设计稿通常要改上好几次才能定下来,然后再试课,再修改。今年这两位青年教师在沭阳县教育局举行的基本功比赛中均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二是从读书开始,打造教师成长发展点。

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呼吁广大教师做“读书的种子”。老师当“读书种子”,这是一种理想、一种责任,同时也是我们面临的很实际、很紧迫的职业要求,是当下课程改革的形势所迫。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读书的过程,学校强化对教师的读书要求,扩建了教师阅览室,为教师能在学校读书提供场所,并营造积极的读书氛围。学校还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读书,是一种最美的姿态”等活动,让教师分享读书心得。读书活动的开展,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铺好底色。

三是从反思开始,打造教师成长充气点。

只有会反思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开学初教务处就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性是否被调动、教学过程是否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等,让反思成为教师工作的必须,让反思成为教师成长的追求。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对教学中的得失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帮助其作深刻的反思与剖析探究,促使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以便提升教学质量。长期坚持进行教学反思对青年教师形成独特教学风格和专业化成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是从科研开始,打造教师成长支撑点。

教育科研是教师教育素养转化为教学效果的中介和桥梁。学校要求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帮扶下人人参与科研,人人参与课题,人人撰写论文,以科研促教学。本学期除了省、市级课题申报外,学校还实行青年教师校级课题申报。课堂、课程、课题有机结合,三位一体,走出符合学校实际的特色之路。学校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教育科研工作将成为学校特色的新亮点。我校许多青年教师在校级小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不少小课题成功申报成为省、市级重点课题。

学校以“正”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通过“正”文化校本课程建构,打造“学正课堂”,全面提升学生正德、正体、正融、正美、正雅“五正”素养。为了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我们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让东关实小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定期举行青年教师演课比赛、汇报课、读书分享等活动。

镜头一:10月25日下午,在东关实验小学录播室举行“青蓝工程”青年教师演课比赛,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演课活动中,李璇老师荣获特等奖;毛敏、王睿、钱司司、孙迎亚、周亚东、严静文六位老师荣获一等奖;毛冬梅、庄珊珊、王松子、时琳琳、王敏杰、华明洁、邵瑶瑶、仲晶晶、王露露九位老师荣获二等奖。

镜头二: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品味阅读散发的芬芳,让东关实验小学这所美丽的校园因读书而更加美丽,因读书而充满生机和活力,老师们纷纷投入到读书活动中,一个个美丽的身影定格在人间最美四月天。4月28日下午,我校在东关实验小学阶梯教室举行“阅读丰盈东关底蕴、分享积淀教育智慧”青年教师读书分享活动,16位青年教师亲自制作PPT,结合工作实际和生活体验,畅谈了自己的读书感悟。一个个教育故事,一段段教育名录,一条条教育建议,被老师们娓娓道来。老师们的分享各有特色,精彩纷呈,现场掌声不断。

两个多小时的读书交流活动,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在活动中,老师们或深情委婉,或激情澎湃,或儒雅从容,或沉稳有力,充分再现了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与收获。我对老师们的读书分享作了点评,在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读书,读懂不够,学会才重要!

最后,送给青年教师们三句话:一是沉淀一份静气,二是增强一份底气,三是修炼一份才气。我想,要提升一所学校,首先要提升学校的校园精神。要提升一个教师,首先要提升他的价值追求。要提升一个学生,首先要提升他的人生期望。青蓝工程给青年教师们提供了一个舞台,要想在舞台上绽放自我,必须潜心学习、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镜头三:6月30日上午我校举行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本次活动也得到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我本人、吴九银副校长,校工会主席孙海洋等校级领导都参与听课,并提出宝贵意见。青年教师为了能将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地完美呈现,在汇报课上展示出最好的风采,积极备课,虚心向导师和组内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学习取经,经过集体研讨、确定课题、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反复改进和逐步完善,向全校师生呈现了一节节高效的汇报课!

生动幽默的语文教师、力求严谨的数学教师、口语纯正的英语教师、活力四射的音乐教师、注重实践的美术教师……使我们感受到了青年教师的朝气与蓬勃。她们紧跟课改步伐,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相信这样的磨炼定会让她们有所收获。汇报课结束后,导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出精彩点评和悉心指导,听课的老师们也给青年教师提出了宝贵意见。青年教师们大胆反思、主动学习、认真总结,汇报课取得良好效果。

校以师名,教以师显。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青蓝工程”的实施,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让学校收获了累累硕果。我们将继续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帮助她们早日脱颖而出,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