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幸福同行:一位“蜗牛校长”的教育手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0 校门口靓丽的风景线

每天放学,当我们学生的队伍与家长队伍相遇后,马路立刻喧嚣起来。以和我们学校仅一墙之隔的青岛路为例,那可是不少同学上学、回家的必经之地。窄窄的东关口商业繁华,人流、车流争道而行,碰擦事件频发,安全隐患令人担忧。每到放学时,路边摊点也出来凑热闹,导致本来就拥挤的路段,变得更水泄不通。学生上学放学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校园门口交通拥堵该怎样解决呢?我想,校园里有“七种秩序导护”,校外也要坚决“导护”起来!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教育是合力作用的结果,它需要家庭与学校紧密配合、互相支持。为进一步做好学校各项工作,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也为了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增加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确保教育的自律和公正,更好地发挥家长作用,规范、协调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工作,促进家校沟通、联动,我校决定成立家长委员会,按班级设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在“班级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设立“校级家长委员会”。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保障校园及周边安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了创建安全、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创造良好的上学、放学秩序,根据《东关实验小学2019—2020学年度家委会工作计划》安排,鼓励更多家长为孩子们的安全服务,最大限度为学校减压,最少时间让家长接送,学校家委会定于9月上旬启动“爱心家长交通导护员活动”。我校家委会发动学校各个班级,成立了家长志愿导护队。活动计划一推出,就得到家长们的大力支持,报名人数远远超出了预计人数。活动启动后,我们根据“家长交通导护员值日表”提前协调并提供各年级担当值日期间的人员名单,并以微信、QQ群、手机短信等方式通知和提醒值日家长交通导护员,建立值日家长登记制度。我们还制作家长交通导护员值日证件(背面附相关职责),提供必要的防护服和基础用具,宣传优秀家长交通导护员事迹。

每天上学和放学时间,在学校周边的路口,他们穿着黄色马甲,挥动鲜艳小旗,耐心引导学生和家长避让车辆,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减速慢行……孩子们在学校家长导护队的声声叮咛和安全护送下,井然有序地走进校园,开启了一天的美好学习生活。在家长导护队的感染下,其他家长也自觉按照学校要求,把接送车辆停靠到学校外围的指定地点。学校门口不再拥堵,变得秩序井然。

导护中有年轻的爸爸妈妈,也有爷爷奶奶,在家委会上他们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导护心得,有位家长说:“早晨7点半,我们就来到学校。当我们穿上志愿服时,突然感觉自己担负起一种责任,内心有一点激动,可以为孩子做点事情,为学校做点事情!”

“请骑电动车的那位家长往后挪一挪。”“穿黑色大衣的大爷,请您不要挤,二(3)班学生出来了,请各位家长有序排好队接孩子。”——这是每天家长导护组人员有序指挥学生上学放学,进行爱心导护的场景!

还有家长说:“每周的星期一,我都记忆尤深,因为这是我们导护的日子。一开始天天把它放在心上,只是觉得自己既然报了名就不能忘记,也不能迟到,仅此而已。后来真正来到导护现场,亲身体会了一把导护的不易。我的工作是导护孩子们安全离校,结束一天学习的孩子们都迈着轻快的步伐排着队从学校走了出来。没有了早晨的紧迫感,孩子们像一匹匹脱了缰绳的小马,开始没有秩序地乱闯起来,这时是考验耐心的时候了。我站在路口眼疾手快地拦截住一匹匹准备横穿马路的小马并严厉地教导他们,以一位母亲的身份关怀着每一个孩子。寒风吹在身上虽然很冷,但我们对孩子们的热心和关怀让我们充满力量与激情。在一遍一遍的阻止和教育的过程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样的爱才能被称为博爱。”

导护组中年龄最大的组员吴爷爷说:“有些家长带着孩子走到这根警戒线前,车子还要再往前走,却被车子上的孩子叫住,‘停下,从这里走进去!’这时家长才会停下来。亲爱的家长们,我们是孩子的成长模范,希望我们给孩子作出好的榜样,让孩子从小学会尊重别人、遵守纪律。”

“今天是我们四(1)班执勤的日子,早晨不到7点,我就早早来到学校。当我穿上志愿服时,突然感觉自己担负起一种责任,内心有一点激动……可以为孩子做点事情了!7点开始执勤,因为下雨,天还没有大亮,孩子们已经陆续开始入校了。走路来的孩子们,非常有序地沿着安全通行路线行走,按秩序在导护家长的指挥下安全地过马路、入校。一切工作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就这样十几分钟以后入学高峰时间到了,校门口一会儿就堵得水泄不通了。我们的工作也变得紧张起来,大部分家长都能积极有序地配合我们的工作,按要求在指定的地点送孩子,也有个别家长不遵守规则,乱停车不及时离开,我在上前劝导时偶尔也会被冷眼相待,但想着孩子们的安全,心态摆好,也就觉得自己做的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小事了。有开车来送孩子的,我会马上上前领过孩子帮家长们关好车门,为孩子整理好书包,指引他们从安全通道安全通行。看见骑着电动车急匆匆冒雨来送孩子的家长,我会为孩子们撑起伞,扶他们走过水坑。每次看见家长们感激的笑脸,听见孩子们那稚嫩的道谢声,我的内心都会非常满足,感觉再冷的天也变得暖和了。”这是一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的心声。

“家长志愿者导护”已成为家校合作的新模式,在学生上学、放学的重要时段和重要路段,设立“家长志愿者导护岗”又成为保障学生安全、构建平安校园的重要辅助力量。在学期结束的表彰大会上,我们表彰了来自全校的50名家长导护,对家长们每天的导护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感谢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安排给予很大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参与这次活动,家长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老师们每天工作的辛苦和不易,导护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责任非常重大,但是老师们却天天在耐心地做、认真地做,而且风雨无阻。通过参与导护,家长们深深感受到老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怀和关心都胜于几出。家长的心得也道出了作为导护员的自豪感以及对孩子安全的责任感,增加了亲子之情,强化了亲情呵护的认同价值。家长们纷纷表示:“一天的导护工作,虽然紧张辛苦,但我们的内心有温暖、有震撼、有感动。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都在为孩子们保驾护航,我也是其中一员。这虽然只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还是万分感谢学校和老师对我们的信任,能给我们这样接触孩子学校生活的机会。通过这次学校导护,我对我们的学校、老师和孩子们有了新的认识,也更能体会学校和老师对孩子们的默默付出和用心。感谢学校和老师们的用心和辛苦付出!”

家长爱心导护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家校合作。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为了学生的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切实为青少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本着教育、教学为生命线的办学理念,严格要求学生。家校合作促使家长将社会上的一些教育建议带到学校或者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同时将学生生活情况反映给学校。学校利用家长这丰富、有力的资源,可以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在爱心家长导护队的感染下,其他家长也自觉按照学校要求,把接送车辆停靠到学校外围的指定地点。学校门口不再拥堵,变得秩序井然。“大手牵小手,文明一起走。”爱心家长交通导护改善了学校周边环境,营造了城市文明氛围,为孩子们的健康出行保驾护航,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