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幸福同行:一位“蜗牛校长”的教育手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立德树人

9 如何想到导护的?

下课了,孩子们你追我赶,在操场上玩得不亦乐乎。这种情景让我想到了孩子们童年的烂漫。但是其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有的同学会追逐打闹,还有的会聚集在一起玩自以为乐趣无穷的“危险游戏”……这些都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校长,三(5)班李想同学牙跌掉了,要送去医院。”“校长,四(1)班刘创同学在操场上把头碰破了,需要包扎,家长还要来学校……”放下电话,我顿时感觉压力颇大,刚到这所学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学生受伤的事件就频繁发生。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活泼好动,还不完全懂事,自理能力、自制能力较差,往往做事不计后果,预见不到危险的存在,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虽然安全这件事被天天讲、时时讲,但还是会有学生在学校出现安全事故,班主任的无奈,家长进学校不依不饶的“问责”,拥挤的校园,众多的学生,如何对学生进行有序管理,成为摆在我面前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生命是美好的,却又是脆弱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却又是隐藏着危险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孩子在一个清静、安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自1996年起,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研究部门公布的调查资料显示:安全事故已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有关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和预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有80%以上的意外伤害事故可以被避免。近年来,一些学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焦虑和关注。

目前,中小学校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校园安全如同交通安全一样,不应该也不能出问题,一旦出问题就可能是涉及人身安全的问题。一些学校管理者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对师生安全和校园安全关注不够。有些学校管理者甚至认为,学校只要不出大事就可以,对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缺乏有力的监督和保障,致使一些原本可能避免的校园伤害案件不断发生。另外,部分专任教师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成绩上,对学生身心异常、班级隐患等缺乏预警意识,没有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增加了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机会。

二是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安全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和表面上,应该落实到位。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疏忽和纰漏,这是校园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诱因。如一些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存在着明显的安全隐患,教学设备陈旧老化,不符合国家的基本安全标准;学校校舍、门卫管理制度不严;校园食堂卫生不达标,管理混乱;学校校内外交通不畅,危险隐患多等。这些管理工作中的疏漏,对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助推作用。

三是安全教育工作滞后。很多学校安全保护意识缺乏,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出纰漏的同时,更缺乏对师生及时必要的安全教育。一些学校往往是出了事情才会想到要对师生主体进行安全教育和预防演习,殊不知为时已晚,犹如亡羊补牢,收效甚微。更有些学校打着安全教育的幌子以蒙蔽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待检查结束后即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存在侥幸心理,为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较大隐患。

为了孩子们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所有的教师都应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当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做好安全工作。安全教育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其他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的保障。建立安全意识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一种态度,在科学观念的引导下,面对危险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这是进行安全教育所要达到的要求,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项具体内容。

我相信,学校的安全工作做到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备了安全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掌握了常见的自救自护技能,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思想意识,老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学生中存在的思想认识、安全行为、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问题,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坚决克服松懈麻痹,在安全方面决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确保校园秩序更加优化、育人环境更加和谐、法制环境更加规范、安全工作进一步改善,依法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

我们有理由为孩子的身心健康着想,使我们的校园成为最安全的地方,成为所有家长的放心之地。安全教育责任重大,我们时刻不能放松。作为一名校长,我肩负着很大的责任,要时刻绷紧安全教育这根弦,防患于未然。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和变化的重要时期,是知识、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在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和分析之后,我提出了以“七种秩序”导护为切入点,全面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导护即引导保护。学校全面推行七种秩序,即一严教学秩序、两不上课秩序、三讲安全秩序、四好就餐秩序、五无卫生秩序、六带礼仪秩序、七声放学秩序。“七种秩序”导护实行校级领导带班,全体教干参与,做到与学生同学同吃同活动,在班在岗在状态。分分秒秒安全至上,时时刻刻育德为先,抓好养成教育,让孩子受益一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只有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进而使其终身受益。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好队……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很多时候,学生发生安全事故,教师是不在场的。很多安全问题,其实都可以被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推行的“七种秩序”导护,校级领导带班,全体教干参与,导护人员必须认真履行值班职责,增强责任感,保持高度警惕性,按时到指定岗位进行值班。值班期间值班人员应根据值班职责要求,维持好学生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纪律,及时制止学生的乱跑、打闹现象。为了维持好课间秩序,导护人员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教师的视线范围之内,确保每个学生的安全。在值班期间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不安全事故,当天的值班导护人员必须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同时要第一时间向校长室和家长报告,并做好详细情况记录。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校报、墙报、挂横幅、警示牌、入学通知书、暑假(寒假)致家长的一封信以及班会、团队活动、读书心得、国旗下的讲话等方式大力向广大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除了校内教干导护外,在校外我们还成立了家长导护队。参与导护的家长每天都会按时到学校,穿着红马甲,站上执勤位,疏导交通、护送学生、提醒安全等。每天的导护行动,上下午只有各半个小时,但该时段车流量、人流量都很大,需要家长们不断指挥车辆,来回护送学生。他们认真负责的志愿服务,为孩子们撑起安全的“保护伞”,将这条车流密集的上学路打造成了平安路、幸福路,获得学校、家长和学生们的纷纷点赞。

我想,只有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持续推行“七种秩序”导护制度,才能让导护彰显成效,学生养成教育成效明显,从而就能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东关校园的学生正在把礼貌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努力带给老师,把成功带给自己,把孝敬带给家长,把谦让带给社会……校园里充满了诗书声、感恩声、问好声、歌声、掌声、笑声,声声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