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社交,让情绪不再敏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如何面对原生家庭?

如果你存在一些人际社交的困惑,并经常因此而受影响,总是质疑自己,那么有没有想过,其实这一切可能是来自你孩童时期原生家庭的影响?

这似乎有些让人难以置信,可能你自己也不相信,问题的起因并不在于自身,过分的自责只会让你越陷越深。

1.1.1 一个不小心,居然活成了讨厌的父母的样子

“妈,我的脚有些疼。”

“脚疼?哦,把脚剁了就不疼了。”

“妈,我今天生理期,衣服明天再洗吧?”

“怎么就你娇气?其他女孩生理期不也照样干活?养你干吗的?不中用!”

朋友小文在一次吃饭时跟我表示,她家隔三岔五就会发生上述这类“没有硝烟的战争”。

“我现在几乎不回家,省得相看两相厌。总算熬到大学毕业,终于不用再被‘荼毒’了!”她如释重负地说道。

开始时我觉得这可能只是个例,然而随着社交面的拓宽,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自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及成长环境。接触多了之后才发现,果然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绝对不是贬义!我意指,人的成长环境居然能够如此多样化!

有一次,我工作到很晚。北京的7月深夜,忽然下起瓢泼大雨。我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家,忽然接到朋友小秋的电话。

小秋在那边连珠炮似的说了一大堆,我愣了半天才弄明白她要表达的是:她跟父母大吵一架,被轰出来了,现在无家可归,能不能先去我那儿将就一晚上。

我开车接到她时,她已经在外面站了40多分钟,抱着仅有的一个背包上车后,愤怒地说:“气死我了!在家里完全没有私人空间。卧室的门不能关,必须随时开着!整天翻我书柜,查看我电脑,翻我的一切私人物品!不管我上班多辛苦,都得一大早起来干活,准备早餐!生病还被嫌弃,多吃一点贵的东西就被骂!被骂还不能不开心,否则就说我哭丧着脸是要克死他们!最可气的是,他们对我弟弟却特别好,我在家里就像多余的,根本不是亲生的吧?!”

我安慰了她几句,让她消消气,有话慢慢说。

小秋在高中毕业前,一直跟爷爷奶奶住在乡下,她的弟弟则被父母一直带在身边。小秋算是一个留守儿童,直到自己努力考上大学,才被父母接到北京。

结果,跟父母“团聚”并不是美好的起点,而是“噩梦”的开始。

现在她虽然毕业了,但工资微薄,付不起房租,只能暂时住在家里。父母一心攒钱,准备给弟弟买房,要求她的工资必须月月上缴。小秋现在身无分文,连打车的钱都没有,这才打电话给我,拜托我去接她一趟。

她这现状的确是有点儿惨,但我也不好说人家的家事,只好安抚了她,让她在我家住几天。

然而相处的这几天我却发现,小秋的人际社交真的存在很大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她的控制欲太强了。

我吃什么,她要管;我几点回家,她要管;我穿什么,她要指点一番;我喝了什么饮料也逃不过她“智慧的双眼”。

忍了两天,我实在忍无可忍,问她:“亲,你觉不觉得,你都快活成你爸妈那样了?”

小秋一愣:“怎么了?不是吧?你在逗我?”

“你不觉着自己的控制欲太强了吗?在家时你爸妈对你进行各种控制,到了外面你也总是无意识地要去控制别人。你觉得这是为对方好,但对方需要吗?”

她听罢沉默许久,才说:“真没意识到,原来父母对我性格、人际的影响居然这么大!”

1.1.2 你真的是在夸我吗?

小秋可能只是无心一说,自己说不定并没有完全明白,然而她的这句话却点醒了我。那时我才忽然意识到,原来很多在人际关系中存在困扰的社交敏感者,性格方面多多少少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父母及原生家庭的环境有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

我有个名义上的妹妹,因为认识很多年,关系又非常亲密,所以她一直叫我“姐姐”。这个妹妹是独生女,父母的控制欲非常强,他们会在方方面面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她,包括洗澡时间、衣服怎么摆放,甚至不能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否则就是“嘴馋、自私”。她父亲非常暴躁,经常骂她,甚至有肢体暴力行为。这些导致她常年处于紧张的状态中。

有一次我俩去看电影,她看到邻座是个中年大叔,就很犹豫,纠结好久才小声跟我说:“能不能跟你换一下?”我感到很奇怪,但还是同意了。

电影散场后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爸爸总打她,导致她看到四五十岁的男人就害怕,也不敢回家。她晚上经常做噩梦,梦见父母来到北京,追着她打,每次都从梦中惊醒。成年后,阴影也始终挥之不去。但她的情况不是最糟糕的——是的,还有比她更糟糕的。

我做心理咨询师的时候遇见过一个案例。有个姑娘(化名小美)起初求助了一些职业方面的问题,后来又说自己经常抑郁,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说着说着,她发给我几张照片,是她自我伤害的照片,不能详细描述,惨不忍睹。

发了之后,她故作轻松地说:“我妈有狂暴症,经常往死里打我。小时候看到她我就哆嗦,到现在我都憎恨自己。自我攻击和伤害会让我觉得好一些,否则真的活不下去呀!”

我对她进行了一番安慰,结果她又说:“我有各种情绪问题。参与社交会一无所有,但如果拒绝社交,还是会一无所有。不管怎样都会一无所有,现在我已经不折腾了。”

由于出生年代及成长环境的原因,很多父母的视野、格局、思维受到限制。他们之中有些人没接受过教育,很难理解什么是“爱”,既没从上一辈那里感受过爱,也没在后来的学习及工作经历中习得爱。他们认为,给子女一口饭吃,就是爱了。他们甚至会认为,“我对你严苛、控制、管你,是‘为你好’,是‘爱你’的体现。别人我还不想管呢!你能被我管、被我打骂,是你的荣幸。我是在教育你。你之所以能长成这样,都是我‘管教’你的结果”。

他们从来不会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更不明白该怎样摆事实、讲道理。子女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就会造成性格缺陷,出现各种情绪、心理问题。

小结

长期被原生家庭阴影笼罩,会让社交敏感者极度缺爱,严重缺乏安全感。这会让他们无法建立任何一段亲密关系,不相信任何人,哪怕之后组建婚姻,也很可能因此而快速离婚。他们不知道该采用怎样的方式跟父母沟通,往往只能逃避、逆来顺受或粗暴抵抗。这些会让他们习得沟通无效,不如放弃,或沟通无效,只能以暴制暴。长大后走入社会,上述习得就会让他们采用同样的方式去解决遇到的各种人际问题。造成社交敏感者人际关系紧张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跟父母相处的时候就没有学会该怎么沟通,或者说无论怎么沟通都没用。这会导致他们走入社会后要么不敢说、不敢表达,要么用冷暴力解决问题,要么遇到事情就粗暴应对。

不知道如何跟外界沟通,对人际交往感到紧张。这会让社交敏感者在成年后更倾向于做对内岗位,最好不要整天跟“人”打交道,一个人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他们惧怕一切纷争、矛盾、麻烦,只想把自己藏在“安全区”里。长期从事对内岗位,会让他们的视野、思维、格局进一步受到限制,视野的狭窄会造成信息的不对等,以至于失去更多的机会、资源。所以,绝大多数社交敏感者在孩童时期被原生家庭影响,长大后就会惧怕社会。然而人是社会动物,你的价值必须在社会上充分展示,才能更好地实现。惧怕社会就无法验证价值,就容易造成“讨好型人格”或“索取型人格”。不管怎样,这对个体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大多数社交敏感者不会自我管理,更不会管理别人。他们往往毫无影响力,因此难以胜任需要发挥影响力的岗位(比如销售、市场、商务、策划等)。社交敏感者的困扰之一就是希望赚到更多的钱,然而如果不改变现状,不尝试从事需要发挥影响力的岗位,就很难赚更多的钱,会一直在对内岗位上消耗,难以突破。所以他们之中大多数人最后会卡在职业瓶颈期——有的人觉醒了,迫切需要改变,却又无能为力;更多的人则无知无觉,自我麻痹,甚至自我欺骗。他们会在这种情况下麻木地结婚生子,然后在下意识中继续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他们的孩子。最后,终于活成了当初自己最厌恶的父母的样子,等到20年后他们的孩子长大,继续重复他们现在的悲剧。如此恶性循环下去。

本书会一直围绕困扰社交敏感者的外界情况和内在情绪等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该如何逐渐改善。我们会看到,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最终还是要回到原生家庭中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