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大扫除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书本镇里有个文字村

书本镇里有个文字村

故事开始前,先介绍主要人物:

爱先生:是爱家的爸爸;

爱太太:是爱家的妈妈;

爱小妹:是爱家的女儿;

爱小弟:是爱家的小儿子;

恨先生:是恨家的独居老人。

书本镇里有个文字村,文字村的村民都不说话。

据说那是因为很久以前,村民都喜欢说大话,胡乱夸口,答应的事做不到,常常不守信用,造成了许多纷争。后来,村民决心不再过这样的生活,他们在村民大会上通过一条自治条约:“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意思是:“用说的,不如切实去做!”

于是文字村的村民们都不再说话了,只用肢体动作来表达意思,而他们也完全爱上了这种方式,因为使用肢体语言,往往必须彼此合作才能完整表达。举个例子:如果有人想要打招呼,便会找“你”先生和“好”先生一起来帮忙;遇到特别的对象,有时还会请“你”先生家的“您”爷爷出马呢!由于大家时常互助,村民们的感情愈来愈好,所以他们也就愈来愈喜欢这种交谈方式了。

我不说,你也猜得到,文字村里最受欢迎的一定是“爱”先生一家人咯!如果有人结婚,一定会请“爱”先生的家人到场。就像上次“我”小姐和“你”先生结婚,“爱”先生的小女儿“爱”小妹便担任花童,当“爱”小妹捧着白纱裙角与新郎、新娘走在一起,大家都知道这对新人想跟对方说:“我爱你!”

文字村里也住着一位独居老人——“恨”先生,很少人愿意与他交往,并不是大家对他存有偏见,实在是因为和他站在一起太容易令人误会啦!

当初“我”小姐和“你”先生才刚认识,第一次约会,在路上遇见了“恨”先生,三个人站在一起,成了“我恨你”“你恨我”。结果害他们彼此误会,以为对方恨自己,还为此吵了一架。幸好“你”先生找来了“对”老师、“不”大婶和“起”婆婆,并且又请来了“爱”太太当和事佬,“我”小姐才肯原谅“你”先生。

“恨”先生根本不是有意破坏人们交往的。

“谁叫我天生就长这样,我也没办法呀!”“恨”先生总是自怨自艾,也因此一天比一天孤独,一日比一日寂寞。

“爱”先生一家人很想帮助“恨”先生,他们认为“爱”氏家族和“恨”氏家族都有心的部首,几百年前一定是一家人,况且现在大家又是邻居,所以很不忍心看“恨”先生这么孤独寂寞。“爱”先生一家虽然有心,但却想不出好法子;就算想出了主意,找来许多朋友帮忙,然而只要有人站在“恨”先生身旁,误会往往就层出不穷:

“你应该恨出去走走”(那就不要出去好了!)

“你应该多恨交朋友”(我本来就讨厌交朋友!)

如此当然很难让“恨”先生体会到大家的好意。

“爱”先生非常沮丧,常常叹着气,歪着头,思量着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看爸爸这么为难,聪明的“爱”小弟好不忍心,于是便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妙计。“爱”小弟找来了许多同学、朋友帮忙,趁“恨”先生不在家的时候,将一切布置妥当……

“恨”先生一回来,“不”大婶受“爱”小弟拜托,赶上前去牵着“恨”先生。“不”大婶和“恨”先生站在一起,大家就不容易误会了。

“爱”小弟和朋友们手牵手站在“恨”先生的家门口,排起了一个招牌:

“我喜爱出借部首”

“恨”先生一直被“不”大婶缠着,“不”大婶拉着“恨”先生四处游逛,引开他的注意力,等到“恨”先生发现了门口的招牌,还来不及了解发生了什么事,开矿场的“金”先生已经带着一批员工,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他们边喘边排:

“我是金”

“我想向你借右边的部首”

原来,“金”先生觉得他的金色衣服已经穿太久了,他想换一身银色衣服穿穿看。

“恨”先生还没听清楚“金”先生的话,认为时间就是“金”钱的金先生,早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拿走了“恨”先生右边的部首。“金”先生成了“银”先生,而“恨”先生成了“心”先生。

当“恨”先生(哦!不!现在应该称呼他为“心”先生)还在发愣时,“董”先生却接着跑来了,也带了一堆朋友,那跑在最后面的是“谢”先生和“谢”太太……

他借走了“心”先生,他要“心”先生陪他一起念书,因为他的老师对他表示:“读书要有心才能明白书中的道理。”

于是,文字村的“恨”先生不见了。也不能说完全不见了,只是“恨”先生总是忙着把部首借给别人解决难题,不是右边的部首不在,就是左边的部首还没回来,根本没什么机会凑出“恨”来。

当然,偶尔还是有一两天,“恨”先生的两个部首会同时在家,不过文字村的村民再也不用担心了,因为当“恨”先生不肯出借部首,坚持要以完整面目待在家里的时候,绝对是为了准备与“不”大婶约会!

原来,透过上次“爱”小弟的出借部首计划,“不”大婶和“恨”先生竟然培养出感情来了,他们最爱在月圆的那天约会,尤其喜欢在院子里荡秋千、野餐,“不”大婶会带来她特别收藏的漂亮杯子盛饮料,而“恨”先生就做他拿手的根茎类蔬菜什锦色拉。

文字村里有座文字庙,文字庙的住持“要”大师每天都要出门散步,当他瞧见院子里相亲相爱的“不”大婶和“恨”先生,他悟出了不要恨的大道理;再走几步,到了“爱”先生家,看见他们一家其乐融融,他又悟出了要爱的道理。经过一番研究,大师写成了一部《不要恨,要爱》的经典,从此以后,他常常以《不要恨,要爱》的道理来解决信徒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心灵获得安慰。

完成了心愿,“爱”先生一家人在文字村里继续过着快乐的生活,文字村也没有可怜的独居老人了,这儿成了全世界最幸福的村庄。

某天一大早,“爱”先生家响起了一阵敲门声,“爱”小弟好奇地由窗户探头出去,竟吓得从沙发上跌下来;“爱”小妹觉得奇怪,也往“爱”小弟刚刚探头的窗子望去……

原来,门口站着“你”先生,而与“你”先生同行的——虽然被“你”先生遮住了半张脸,可是那模样,“爱”小弟和“爱”小妹都认得,那——是“恨”先生!

两位小朋友脸色忧郁地对望了一下,连忙猛力摇头要“爱”爸爸、“爱”妈妈别开门——因为,如果爸妈开了门,他们会看到……

但是,“爱”爸爸以为两姐弟只是在玩游戏,没有停下脚步,仍旧向门口走去。

“爱”小弟和“爱”小妹不敢想象会产生什么误会——门“咔!”的一声被打开了,“爱”小弟和“爱”小妹捂住了双眼,不敢看接下来发生的事。

屋内先是静默了一下,接着,客厅里爆出了“爱”爸爸爽朗的大笑声,“爱”小弟感觉有人将他抱了起来,这时“爱”小弟才看清楚,和“你”先生同行的,不是从前的“恨”先生,而是向“德”先生借来部首的“很”先生。

“爱”小妹也看清楚了——

“很”先生抱着“爱”小弟,身旁站着笑嘻嘻的“你”先生,而“们”先生刚停好车,正从对街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