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歌声传四方:雪域讲给世界的脱贫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7.第一书记郭开春:帮助弱势群体办事就是要发自内心

不带个人的主观色彩去评判一件事,始终是笔者追求的写作宗旨。然而,在记录中一次次被郭开春的行为所感动,笔者只想把被感动的采访告知更多的人,让所有关心中国贫困地区的人,从点点滴滴看见一位扎根在基层的扶贫干部的真实行踪,看他怎么用心用情去向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数字脱贫”说不。

2019年4月8日,云层很厚,飘着细细的雪粒。

上午霍西乡党委书记慈诚嘎瓦开会宣读决定,调整我到拉当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组织驻村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开会前慈诚嘎瓦书记、周健勇乡长找我谈话,说原来拉当的第一书记调走后,村两委班子比较散漫,整体工作推进力度不大。经考察,他们认为我是军人出身,能吃苦,愿奉献,肯干事,半年的时间在瓦尔村建立了良好的干群关系,老百姓很认可我的工作。

我清楚,2019年全县要脱贫摘帽,将迎接州级、省级的检查验收,原来的第一书记工作干了三四年,各方面的情况都比较熟悉,而我是半路上去拉当村开展工作,没有群众基础,情况又不清楚,工作难度是非常大的。瓦尔村的第一书记拉多主动找到我,说:“你在瓦尔村干得那么好,群众基础又扎实,何必从零起步呢?拉当村情况很复杂,村里离乡政府又远,你语言又不通,又是外地干部,管理难度非常大,村里也还经常停电停网,开展工作异常困难,会遇到很多你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还是留下吧。”

实际上,在拉当村我经历的困难,跟拉多书记所说的一样,异常艰辛。

但我认为,既然书记、乡长把那边的真实情况告知我,组织上希望我去打开局面,作为一名党员,就要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逃避,那入党誓词就成了空话。何况过去还在部队摸爬滚打锻炼了18年,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我只提了一个要求,希望搭配一个双语干部,便于开展工作。

霍西乡地广人稀,长期以来,所有行政村书记都是由当地干部担任,外派的援藏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还是第一次。

拉当村位于色达县与炉霍县交界处,离乡政府64公里、县城104公里。该村村民与炉霍县卡娘乡东谷村、色达县霍西乡甲日玛村村民交叉混合居住在一起,情况十分复杂,边界矛盾纠纷较多,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基层组织涣散,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群众外出放牛,家中无人是常态,找干部、找群众就成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具体的工作。

记得上任第一天,2019年4月9日上午,村支部书记央洛带着贫困户忠波和她下身瘫痪的女儿木托找到我,希望我到县上相关部门去申请办理残疾证。

通过了解,我得以在前期全县开展的“回头看”中,查找出木托的实际情况,通知木托抓紧时间体检,如符合残疾条件,便能享受国家的补贴。

我带着木托和她的家人、村支部书记央洛、驻村队员扎西泽吉一起到县城,通过温江援藏队的刘小书副院长的联系,医院同意给木托做残疾评级体检。填写了残疾证申请表,又带着木托来到照相馆拍了证件照,完后又将她抱上车送到医院体检,最后为她鉴定为二级残疾。

办完事后我请他们吃面,木托妈妈忠波讲,木托是2016年在色达中学读初二时检查出患了骨结核,突然就不能走路了,下肢瘫痪。家人2017年带着她到陕西治疗,没有太大效果。出院回来后,相关部门除了为她报销医保外,还通过扶贫基金、大病救助基金解决了大部分医疗费用,但当时的政策还不健全,没有按照分级诊断,逐级转院的要求,导致当时的报销比例只达到70%,没有达到95%的报销比例标准。

可喜的是2019年9月,县上专门下发补充文件,通知2015年以来至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按救助政策补报,都能够享受到95%的报销比例。

得知政策后,我专门抽出时间和驻村队员秋巴、村委会主任玛罗玛、村统战宣传员瓦洛一起骑摩托车,沿着崎岖的山路翻山越岭20多公里,跑到他们家的牧场去通知她。遗憾的是他们把剩余的单据弄丢了,只有病历。我听后非常遗憾。

其间我发现木托的自卑心理很重,为了让她走出自卑,有时我会送一些做好的饭菜到她家,一起拉家常。时间久了,我发现木托的汉语水平比村里多数人好很多,完全不是我第一次帮她办残疾证时所见到的木托,内向、拘谨。而且她喜欢玩手机,打字聊天发短信都没问题,不过手机陈旧没有上网功能。我鼓励她说:“虽然你脚残疾,但你的思想没有残疾,应该寻找自己的价值所在,试一试做电商销售和网络平台,用知识改变命运。如果你愿意,我们会全力帮助你。”木托微笑着点点头,眼神里充满感激。

为了增加木托家的经济收入,拓宽就业渠道,我们为她的母亲忠波申请了森林防护员的公益性岗位,每月500元,并将木托的妹妹满托送到县上参加餐饮服务员就业培训。10月又将木托的哥哥意勒安排到县就业局参加摩托车维修技能培训班。知道木托平时喜欢看书,我和队友们为她送去图书。年底时,我们驻村队队员凑钱为她购买了一部智能手机,通过智力扶持为她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我到村工作的半年多时间里,先后多次将爱心人士和我的原单位柳城街道办捐赠的衣服、电热毯、蓄水桶、大米、粮油等生活物资送到他们家里,解决暂时的生活困难。

木托即将领到残疾补贴,她的哥哥妹妹也学到了一技之长,家里渐渐摆脱了贫困。国家的各项政策扶持还会继续,全家致富的日子一天天靠近。

上任的第一个星期,我将村上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当时全乡只有一辆公用车,下村都是自己解决交通问题。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援藏工作队员是不能够私自开车前往工作地的,我没有开车过来。我把乡上一辆闲置多年的摩托车推出来修好,带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洗漱用品,骑着摩托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骑行三个多小时到达村上。记得到了村上后发现整个村几乎是空村,一了解是春季牧场搬到夏季远牧点,绝大部分人都去牧场了。我打电话给六个村骨干,只有村委会主任玛罗玛和统战宣传员瓦洛联系上了,他们在家看小店。

我找到村委会主任玛罗玛,让他联系其他几位村干部。玛罗玛告诉我不好联系,远牧点没有信号,只能带口信通知他们回来。等了三天他们才从牛场上赶回来,原定于当天下午5点召开的两委班子会议,结果6点半人才陆续到齐。会开了不到一个小时,他们又陆续去上厕所,有的人上了厕所就再也没有回来。会上我做了自我介绍,并就乡上的工作要求和近期的工作任务进行布置,同时每天安排两个村干部陪我一起入户了解情况。

与会人员的表情好似没听到一样,会后我找到村支部书记央洛,告诉他,咱们村委班子这样可不行,希望他和我一起改变当前的局面。他说知道了,再也没有更多的建议。

接下来我准备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可村干部通常9点过都没来,直到我打电话,才慢慢悠悠地来,经常是走几户,就告诉我家里有事,最后只剩我一个人。我的短板是不能进行深度藏语交流,所以我又把走访中发现的懂汉语的群众请出来,帮我翻译,继续入户工作。

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我了解到村里一大半的群众大半年时间在拉当沟放牛,手机没有信号。我就和村干部翻山越岭骑行两个多小时来到拉当沟,到了沟里就没有路了,经常是一天爬了一座山才找到人家,好不容易找到人后,家庭的户口本、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资料不在牧场,都放在定居点家里,工作推进异常艰难。

为了有效破解这个问题,我常常利用老乡从牧场赶回家里取东西的时间,早上六七点出门前或是晚上八九点回到家中的这个时间,上门宣讲政策,了解家庭情况,做好相关登记,完善家庭信息。

我还根据牧区群众居住分散,经常早出晚归不在家的生活特点,总结出一套找群众的工作方法。每次早上入户前一大早跑到山头制高点,清点群众家冒烟的烟囱,只要烟囱冒烟就有人在,然后及时入户做好登记;晚上八九点走到群众家门口看看家中的灯光,发现白天不在晚上亮灯的群众家庭,立刻入户核实家庭情况。白天走村入户,晚上加班加点整理档案资料,每天都工作到深夜1点左右。

在平时,遇到群众到村上或者乡上来办事,无论是上班时间还是下班时间,不管是周末还是节假日,我们都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办理。

在入户中,为了减少做饭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解群众中,我经常吃百家饭,入户到谁家就在谁家吃饭拉家常,通过拉家常来详细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和困难情况,建立朋友亲戚关系。每次吃完饭给钱他们都不收,说给钱就是看不起他们,群众的朴素感情感动着我。

走访中,村干部和很多群众从一开始的反感,到观望,到信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这个村过去的几十年里,从来没有来过汉族干部,更别说是第一书记。村里的干部群众没有接触色达以外的世界,突然来了汉族干部,语言不通造成交流上的障碍,干部和群众一开始不适应,甚至反感。有个别村干部私下给群众说,新来的第一书记人不好,别听他的。我没有退缩,坚持走访群众,并把群众的困难、诉求一一登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为了让两户贫困户的孩子继续上学,我三次独自一人骑车前往炉霍县降达小学,为两个孩子办理相关事项。两次途中都遇到暴雨和泥石流。

记得8月20日下午我去学校时,艳阳高照,可两小时后突降暴雨,在为两个孩子办完毕业证从炉霍返回村委会途中,泥石流将唯一的道路给淹没了,路上堵满摩托车和汽车。面对险情,我找来树棍,测试后发现泥石流深到膝盖处。我组织群众把老人和小孩转移到安全地带,青壮年劳力把摩托车抬过去,叫汽车回撤。我浑身稀泥返回小学,通知为孩子们报名的家长,趁黑前返回村里,不然很不安全。

通知完我赶回村里时,在一处拐弯处,由于身体过度疲劳,地面非常湿滑,摩托车冲到水沟里,连人带车倒在了水沟中,疼痛难忍,正好路过的炉霍县卡娘乡的一对藏族夫妻,把我搀扶到路边,打电话要送我去炉霍医院,可没有信号,只能干着急。休息了半小时后,我看看腿上和手关节处是表皮伤,有流血但没伤到骨头,于是我咬咬牙强忍着骑行到村上,把毕业证交给了两个孩子的亲戚,让他们赶紧报名。我来到村委会主任玛罗玛家,没有酒精消毒,有瓶泸州二曲,倒在伤口上痛得我哇哇直叫。村委会主任一个劲地赞叹:“郭开春,你真行!”

不到20天,村里大部分群众认识了我,了解了我,接受了我,对我产生了信任感,谣传的“人不好”成为过去时,认为我是真心帮他们做事的人。群众对我说:“你是我们村里这几十年来,第一个走进我们家里解决我们实际困难的汉族干部。”

我的行为打破了“常规”。一天,村里一名后备干部找到我,说:“如今村里群众都说你好,现在我们一点威信都没有,这样下去那我们还怎么开展工作?”

听后,我耐心地告诉他:“我们这些一线的村干部,就应该心中时刻装着困难群众,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少用点时间晒太阳,多抽点时间搞服务,真心真意为他们办事情,他们才会从心里面认可,跟我们走。要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听后,他点点头说:“看来你是对的,今后我会注意和群众打交道的工作方法的。”

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我走遍全村的家庭,就是想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就医、就学、就业培训、住房安全、养老保险、户籍调整等实际困难。分别为两名残疾人申领残疾证,为两名小学毕业生办理毕业证,为9户临近贫困家庭、低保户、五保户申报危房维修改造,为6名贫困户申请参加厨师、装修、酒店服务、摩托车维修就业培训,为26名群众申请户籍信息变更,为2019年的7名新入学的大学生争取助学补助。在对7名大学生的帮扶工作中,从发现到精准帮扶,我得到了原单位温江区柳城街道办和柳城街道商会的大力支持。为了彻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街道办和商会将对这些大学生进行全面长期的帮扶,支持他们完成学业,改变家庭命运,斩断“穷根”。

我就这样从一个不被大家看好的外来人,慢慢变成村干部眼中的“疯子”(疯狂干工作的人),群众心里的知心人,村里不可缺少的“疯狂人”。

在2019年11月,村支部书记央洛找到我,说他有几句话心里话想对我说。他说:“你来我们村大半年了,我和村里的群众都喜欢你。你工作很负责。过去,很多人开车都不愿意到村子来工作,嫌弃这里路又远,条件又差,来了开个会看一看就走了,而你经常骑着摩托车来回100多公里,不怕危险、不辞辛苦来到村里为群众做事情。我在这里几十年了,不光是我们村里,就是周边的几个村里,都从来没有见过你这样一心一意为群众做事情的人。过去大家开会都说得很好,可会开完了就完了,很少有人能真正地去那样做,你是真正干事的人,我们愿意听你的,跟着你干。我自己没什么文化,但和你一样想给村里做事情,你今后有什么事情跟我交代就行了,我会认认真真地跟着你做好工作。”

央洛书记的话让我感动,我融进了村民,也融进了干部,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我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的工作任务是和村两委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建设基层组织,提升村级治理水平,推动脱贫攻坚,为群众服务办事。

你才是村里的第一责任人,只有你带领的村两委班子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了,拉当村的未来才有希望。他听后,表示非常赞同我的意见和看法。

在深度、偏远的贫困村,确实每天都会出现你意想不到的困难,有件事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村里在2017年就已经开通4G移动网络信号,但信号不稳定,遇到刮大风、下大雪、泥石流等恶劣的天气就会因为停电导致信号中断。2019年7月,村里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泥石流,多处道路、桥梁、电杆被冲毁。长时间的暴雨冲刷,导致村道沿途多被泥石流堵塞。其间我们多次给乡政府汇报,乡政府及时派出挖掘机、推土机开展救援。但前前后后20余次,头一天刚把路推通,晚上下一场雨又被堵塞。其间村上停电停网也是常有的事情。

最为严重的一次是中秋节的第二天,通村的光缆断了。中断了两个多月的4G移动信号,11月底才被抢通。在此期间,村上失去了与外界的网络联系。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我们骑摩托到十多公里以外的炉霍县卡娘乡降达村,打电话和乡上联系,要进行网络办公就跑到降达村中心小学或路口的小卖部蹭WiFi。

那段时间,乡上和村上的联系,都是头一天约定好,第二天按约定的时间进行联系。如有特殊紧急情况,他们就赶到降达小学来给我打电话联系——降达小学成为我们的中转通信站。上级也关心这个事情,一直在积极地与炉霍县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由于我们村属于三边村,离乡上县上比较远,而离炉霍比较近,村上的通信网络、电力设施都是从炉霍迁入,也就导致有时候出了问题扯皮的现象。比如我们用的电,是从炉霍县那边迁过来的,归炉霍县泥巴乡供电所管理,而泥巴乡供电所离我们村有30多公里,每次出了问题,很难第一时间联系到供电所的师傅来修;如遇到大风天气导致变压器的保险闸跳闸,老乡没办法,只能擅自拿着个长木棍去推保险闸,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我都会及时劝导制止,等待专业人员来维修,的确不方便。

在脱贫攻坚检查验收的指标里面,“一超六有”是标准要求,家家户户通电,是硬性指标。县乡和电力公司对接,投入800多万元终于帮群众解决了这一难题。

村上有一建档立卡贫困户让曲多,2018年易地搬迁选点修建的时候,他选的建房点位离村上的定居点比较远,导致家里一直没有电。当时为了解决他家通电的问题,我们专门向乡上申请,为他家配发了一套光伏发电设备,暂时解决他家的基本照明用电需要。

2019年11月,为了彻底解决让曲多家庭用电的根本问题,县上又安排相关部门组织专业电力施工队,为他架设电杆,搭建电网。当老人看到电力施工队到他家门口架设电杆,并为他接网拉线通电时,老人高兴得连鞋子都没有穿,光个脚,冒着零下几摄氏度的严寒,穿着短袖的衣服就从房间里冲出来,一直守候在施工人员身边,激动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地说:“卡卓!卡卓!”我赶紧脱下我身上的大衣给老人披上,并跑到他家里帮他把鞋子拿出来。他家通电后,驻村工作队的三名队员帮他把电视信号设备调试安装好。当听到电视里发出声音后,老人走到电视机面前两眼盯着电视机屏幕上的画面,双手在屏幕上摸来摸去,那惊喜、高兴的样子难以形容。

在拉当驻村的这一年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太多,坦诚地讲,作为一名援藏干部,我可以和很多人一样,轻轻松松干工作,不担责任少干活。但作为一个驻村第一书记,当每次走村入户看到一双双期盼和无助的眼睛,听到一句句“卡卓!卡卓!”的谢语,想想组织的期望和群众的托付,我又精神满满,力量满满,充满活力去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不求锦上添花,但愿雪中送炭。

我在想,看第一书记合格不合格,只需走进村里看通村硬化路是否修好,看住房安全是否有保障,看粮食、副食、蔬菜等食物是否满足基本需要,全年是否缺粮,看有无安全饮水,看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是否齐全,全年是否有缺换季衣服情况,看有无生活用电、有无广播电视、有无文化活动室、有无通信网络,看医疗是否保障,看孩子是否入学,看创建“四好村”情况。这一系列的看,如果其中一项不合格,你就不合格。

其实,对郭开春的采访只能说暂告一个段落,但在段落之外,他的故事还远未结束,他依旧在驻村第一书记的位置上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