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啟明是我60多年前培正中學的同班同學。我們曾共一張書枱相鄰為伴。我最怕美術課,外出寫生或靜物寫生,我都無從下筆,這時他就來幫我以至代我完成畫作。他的數學稍差,我給點幫助以作回報,因此我們建立了難忘的友誼,多年來仍然牢記這段「互助合作」的往事。那時他的繪畫才能已顯露,畫的聖誕卡在校内展覽,簡直比市面賣的還好。因此我認定將來他會是個大畫家。
歷盡滄桑,去年在老同學吳漢榆的安排下,我們再次見面。兩個老頭子一見如故,毫無生疏之感。他慣性地發表了一番藝術偉論,臨走時贈送兩本畫册。回家後我仔細觀賞,確實心靈有所震憾。深切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界的熱烈嚮往,對祖國和香港本土的濃厚感情,特别是從中可看到香港市鎮的變遷,以及作者對此的獨特詮釋。
我得承認個人缺乏藝術鑑賞力。曾去過巴黎的羅浮宫、美國及意大利不少著名的美術博物館,我能看出一些畫作的獨特性,並引起心靈的震動。但藝術水平誰高誰低,真是說不清。把啟明的作品和這些名作放在一起,我覺得也只是尺寸小一點,油彩與水彩的差别。各有各的欣賞者。
我知道啟明在香港獲得一些獎勵和榮譽,國際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與我中學時的期望有點落差。最近我才知道,他中學畢業後,原有機會出外深造,但因須侍奉雙親而放棄。否則會出現一個與張大千、齊白石齊名的大師。在香港這樣一個美術荒蕪之地,啟明單打獨鬥,達到今日之成就,已屬難能可貴。
最後我想對啟明的「大自然萬物都是由數字組成」偉論作點評論和發揮。對從事數學研究的我來說,自然界是由各種基本粒子和能量組成,它的運動發展可由一系列數學方程式描述(還在不斷探索中)。人類由於有各個感覺器官而感知宇宙萬物的存在,其中視覺是最基本的。然而對畫家而言,他們主要感受到的就是色彩的世界,而色彩就是由不同頻率(或波長)的光組成。這是電腦把畫作(及照片)數碼化(數字化)的物理基礎。故由畫家說出「大自然萬物由數字組成」在一定意義上不僅沒錯,而且是從感性進到理性。一幅畫可由電腦通過數碼化表現出來,那麼電腦能否作畫?這問題就自然地提出來。眾所周知,現代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高精尖的工業産品,都離不開電腦。前些年,發現電腦可做幾何證明這樣高難度的思考,最近又出現了戰勝一流圍棋大師的轟動新聞,使人覺得電腦似乎無所不能。其實,無論電腦計算速度多快,也只能完成具有所謂「可計算性」的複雜難題。對於人類的精神現象,「靈性」、藝術創作,以及其評價標準,都無法從科學或邏輯上加以說明。所以正如啟明所言,畫作是靈性的産物,不具備「可計算性」。由電腦去産生的色彩(或音符)組合,極其量只能達到「工匠」的水平。可以斷言,藝術創作是不能用電腦代替的。
黃鴻慈
前 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
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數值軟件工作組(代號WG2.5)成員
香港浸會大學數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