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问题提出
增强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间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1]。然而,中国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滞后于经济发展现实需求(张杰等,2011a)。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既源于技术创新投入的持续增长,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创新过程中创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张[Zhang等,2004;杰弗逊(Jefferson)等,2006;吴延兵,2006;戴魁早和刘友金,2013a;帕克(Park),2015;俞立平等,2016; Nguyen 等,2016; Kontolaimou 等,2016]。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促进技术创新投入的持续增长以及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活动的效率对提升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量文献对中国技术创新(下文或称“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企业规模[胡(Hu),2001;周黎安和罗凯,2005;安同良等,2006;吴延兵,2009; LinHai mei等,2016]、盈利能力(张西征等,2012)、产权结构(吴延兵,2009;解维敏和方红星,2011)、知识产权保护(李平等,2007; Lin 等,2010; Erin 等,2014;吴先明等,2016)和市场化进程(方军雄,2007;戴魁早和刘友金,2013a;李平和刘雪燕,2015)等都是影响创新投入的重要因素;而企业(或产业)创新过程中的效率高低则主要受到市场结构(杰弗逊et al.,2006;吴延兵,2006;聂辉华等,2008;李广瑜等,2016)、企业所有权制度(方军雄,2007;李春涛和宋敏,2010)、制度环境(成力为和孙玮,2012;戴魁早,2015)和技术来源(俞立平等,2016)等关键因素的影响。
既有文献从不同视角深刻解释了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中国的技术创新,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忽视了一个典型事实的影响。这一典型事实是,中国各地区要素市场因发育程度滞后于商品市场发展而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市场扭曲现象,这种扭曲主要体现在要素流动障碍和要素价格扭曲等方面(张杰等,2011a、2011b;林伯强和杜克锐,2013;毛其淋,2013;谭洪波,2015)。众所周知,要素市场是R&D资金与R&D人员等技术创新要素聚集、流动和配置的平台,因而要素市场的发育或扭曲程度也可能会对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产生直接且重要影响。由此我们自然有这样的疑问:中国各地区的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或产业技术创新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在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家战略[2]以及发展高技术产业[3]已经成为中国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国家竞争优势重要战略的背景下,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此,笔者有针对性地设计“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这一课题,试图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上述问题进行较为系统地解答,进而揭示要素市场扭曲作用于产业技术创新的内在规律。
二 研究意义
本书试图在技术创新等领域的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拓展传统产业组织SCP 分析框架,系统地探讨要素市场扭曲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内在规律。本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本书通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系统地回答了要素市场扭曲如何影响企业或者产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技术创新过程和技术创新绩效,从要素市场扭曲的视角构建一个研究技术创新的FCPP 理论分析框架,丰富和补充了技术创新与要素市场扭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其次,本书系统地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为解决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问题提供一个新视角;在理论上为培育和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研究思路,在应用上为培育和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一条新实现途径。
最后,本书的研究,可以从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系统地探讨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创新效率和创新产出的影响,为政府从要素市场扭曲视角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途径和政策启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