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著作全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刘峰(1923~2003)教授原籍安徽,早年依安徽省萧县圣泉寺雨亭老和尚座下祝发出家,赐法名澄璧,字玺山,号常净;1940年于北京弘慈广济律寺戒坛,依德现明老和尚圆具足戒,同年入广济寺弘慈佛学院学习;1942年毕业后,又到青岛湛山寺佛学院依倓虚法师学习,对中观学产生了极大兴趣,于是常在湛山寺佛学院图书馆阅读有关经论,开始自学三论宗经论,后来又到上海法藏讲寺从兴慈老和尚学习天台教法。

1956年中国佛学院成立后,刘峰进入中国佛学院学习;1961年本科班正式毕业;1962年进入研究生班依周叔迦居士研究三论宗。“文革”期间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1972年平反后,回到北京进入中国佛教协会参加整理《房山石经》的工作;1980年中国佛学院复学后,调到中国佛学院任教,1986年恢复中国佛学院研究生班后,被聘请为中国佛学院三论宗硕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被评为中国佛学院副教授。

刘峰教授一生热衷于中国佛教教育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佛学院恢复以来,一直任教于中国佛学院,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几位中国佛学院佛学专业教师;也是学术界当时仅有的几位佛学研究者。在中国佛学院执教20多年来,刘教授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坚守在中国佛学院教学岗位,为中国佛学院的完全恢复和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制定了中国佛学院三论宗四年本科的教学计划,完善了佛学院的教学大纲;后来又为中国佛学院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制定了学习计划和研究方向,使得中国佛学院三论宗研究生有了详细完整的研究体系。从1986年开始刘峰教授为中国佛学院培养了六届共8名三论宗硕士研究生。如今在国内各大佛学院所开设的三论宗课程,担任教学任务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佛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他们为三论宗在国内各大佛学院的开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峰教授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在了对三论宗的研究上,不图名、不为利,除中国佛学院或中国佛教协会举行的一些重大活动之外,很少参与其他社会活动。由于身体原因和教学任务繁重的缘故,刘教授的个人著作和论文发表得比较少;早期发表的佛教学术论文主要有:1960年发表于《现代佛学》第8期的《三论宗的“于谛”“教谛”两种二谛义》;1962年发表在《现代佛学》第1期的《读书札记二则》;1962年发表在《现代佛学》第3期的《试译僧肇物不迁论》;1983年发表在《法音》双月刊第5期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义》;1993年发表于《佛学研究》总第2期的《鸠摩罗什——中国三论宗初祖》;1996年发表于《佛学研究》总第5期的《读〈华严经〉记》;“纪念法尊法师圆寂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大般若经部类简介》等。刘峰教授还参与编辑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和《中国佛教》(四册,知识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录了刘峰教授撰写的大量词条。

刘峰教授对三论宗的研究专著主要是作为中国佛学院的教材,有:(1)为了教学工作所编辑的《嘉祥宗要》,此书是根据吉藏大师所著的《大乘玄论》等主要著作,从中领悟吉藏大师思想之精髓而编辑所成,是学习和研究吉藏大师思想最好的综合性资料;(2)《三论宗纲要》,是学习三论宗的最初入门书籍;(3)《〈三论玄义〉记》,是近代最好的《三论玄义》的注释书,也是学习和研究三论宗的纲要性书籍;(4)《〈百论〉释义》,是根据吉藏大师的《百论疏》,结合自己在教学上的心得撰写的;(5)《〈十二门论〉释义》,是在住院期间研究吉藏大师的《十二门论疏》而撰写的;(6)《摄山传灯录》,主要是介绍三论宗在中国汉地的师资传承;(7)《摄山散逸录》主要收集了历代高僧大德对三论宗典籍所作的经论诸序、教理论著、书诗杂文等;(8)《〈净名玄论〉标注》,为了研究和阅读的方便,刘峰教授重新给《净名玄论》加注了现代标点。刘峰教授的这些著作都是当代的惊世之作,是学习和研究三论宗的重要著作,同时也是研究吉藏大师思想的重要资料,在海内外及教内和学术界均产生了很大影响。

刘峰教授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一生,也是为佛教、为社会奉献的一生。自从童年进入佛门,他一生从未离开或放下过对佛教的修学和研究,就是生病住院也要看书研究,《〈十二门论〉释义》就是在住院期间完成的。刘峰教授留给后人值得学习的有以下几点:第一,契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在上海“金刚道场”时,他不怕吃苦和受累,甘愿做典座为大众服务而换取可贵的时间来学习和研究自己所爱好的三论学;再有,比如生病住院、在家休养都能抓紧时间,看书学习和为人讲解三论思想,力争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认识三论宗,并且使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和研究三论宗。将三论宗发扬光大是他毕生的志愿。第二,在治学态度方面,刘峰教授是一个非常认真执著的人,对三论宗有着特殊的执著和热忱,以吉藏大师的著作和思想为中心,对于吉藏大师的所有著作全部仔细认真做了深入研究,对于部分著作研究数十遍之多。每次有人提问题时,不假思索地直接从吉藏大师的著疏中翻到所要查阅的内容,可见对吉藏大师的所有著疏非常之熟练和精通。第三,在研究方法方面,他认为学习和研究佛法最可贵的精神就是能够领悟佛经的精髓,对经论有其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多读原典,才能对中观思想融会贯通和把握其思想要领。他这种独特的研究风格对中观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吉藏大师的三论思想再次在中国佛教史上现出了曙光;对三论宗在中国佛教未来的发展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第四,在宗教信仰方面,他坚持佛教仪规,自进入佛门终身素食。他作为一名在家佛教徒,能够始终如一坚持素食更是难能可贵。第五,在生活习惯方面,更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他生活淳朴节俭,省吃俭用,将节省下来的钱财全部捐献给他当年出家的寺院,用来修建寺院和重塑佛像,而他自己一件蓝色的中山装穿了几十年。这些研究学问的方法、教学精神和待人的态度,给后人在研究佛学以及做人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经验。

在刘峰教授去世十周年之际,对刘峰教授生前所有遗著进行了重新整理、编辑、校对等工作,由中国佛学院研究部作为《法源丛书》正式出版发行,以此纪念刘峰教授去世十周年!祝愿:刘峰教授“乘愿再来,高树法幢”!

理净 敬撰于北京

2012年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