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关系
一、微观经济单位的活力
企业和个人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微观经济单位。微观经济的活力体现于企业的活力和个人的活力。企业的活力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有主动性、积极性,能够主动、积极地调整生产规模,改进技术,开拓市场。个人的活力是指个人在生产要素供给、消费和投资活动中有主动性、积极性,能够主动、积极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增加社会的财富以及提高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了使企业有活力,必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使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同生产成果密切联系。为了使个人有活力,必须保障个人通过正当方式得到的收入与积蓄起来的个人财产,并使个人感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
只要企业真正自负盈亏,企业必然首先考虑如何才能增加盈利,避免亏损。国家通过价格、财政、信贷等经济调节手段而给予企业经营的影响,企业固然要关注,但如果企业认为接受国家的经济调节要比不接受国家的经济调节更能增加自己的盈利或减少自己的亏损,那么企业就会按照国家经济调节的意图来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模、投资规模、产品结构等。这样的企业就是有活力的企业。
同样的道理,只要个人成为有自由选择权的消费品需求者,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者,他就会根据价格水平和市场前景来调整自己的支出,或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模、投资规模、产品结构等。这就是个人经济行为的活力的表现。
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活力,自然形成了微观经济活动的自发性。这种自发性就是:每一个有活力的微观经济单位(包括企业和个人)都是生产经营的决策者,他们各自按照自身的现实利益和对未来利益的预期来进行活动。只有在他们自身的现实利益同社会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现实利益一致的场合,他们的活动才符合于社会经济的现实利益。只有在他们对自己未来利益的预期同社会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未来利益一致的情况下,他们的活动才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向。然而各个微观经济单位自身条件的差别是客观存在,他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行为的差别,以及他们对自身未来利益的预期的差别也是客观存在,因此必然有一定数量的微观经济单位的活动不符合社会经济利益的要求。
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方面,微观经济单位越有活力,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就越有可能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另一方面,微观经济单位越有活力,它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越能发挥出来,从而越有利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微观经济活动的自发性是一种坏现象。正确的认识应当是:为了使微观经济单位具有活力而产生的微观经济活动的自发性以及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不适应,不过是为此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二、微观经济活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微观经济活动对宏观经济有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可能使本来比较适应的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关系变得不适应,或者使本来不适应的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关系更不适应。
例如,当社会上有较多的企业根据自己的价格预期、利率预期或对市场供求状况的预期,改变目标存货水平和实际存货水平,改变进货量的时候,或者,当社会上有较多的企业由于生产技术方面的重大变革,从而变更资金量的时候,宏观经济都会因此受到影响,甚至会发生较大的变动。
又如,当社会上有较多的个人根据自己的价格预期、利率预期或对市场供求状况的预期,改变自己的消费品购买量的时候,或者,当社会上有较多的个人,由于个人消费偏好有较大的变动,从而改变自己的现金持有额的时候,宏观经济也会因此受到影响,甚至会发生较大的变动。
微观经济活动对宏观经济的上述影响是正常的,也是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应当重视的。国民经济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就是应当从多方面获取信息,以便及时了解微观经济活动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将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宏观经济的较大波动。
三、宏观经济研究与微观经济研究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研究与微观经济研究是经济学中两个不同的,但又彼此有联系的研究领域。国民经济运行分析属于宏观经济研究领域,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和个人经济活动分析,则属于微观经济研究领域。在宏观经济研究中,研究者运用总量分析方法考察国民经济的活动、一般市场的变化;在微观经济研究中,研究者运用个量分析方法考察个别经济单位的活动、个别市场的变化。
对国民经济管理的研究主要是宏观经济领域内的研究,但由于这一研究的重点放在“管理”方面,而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之一在于协调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关系,因此,国民经济管理的研究必然涉及微观经济领域内的问题。这就是说,如果不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并对其有所了解,国民经济管理的研究是无法得出正确的论断的。
从方法上看,国民经济管理研究中不仅要运用总量分析方法,而且要运用个量分析方法,并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这正是有关国民经济管理的研究与一般意义上的宏观经济研究不尽相同之处。
还应当看到,由于经济中的总量和个量形成研究中的两个极端,其间有一些中间环节,因此在国民经济管理的研究中,往往需要对一定的总量进行分解。结构分析方法,又称总量分解方法,就是介于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之间的一种分析方法。例如,把国民经济作为总体,把企业作为个体,那么对国民经济的分析属于总量分析,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分析属于个量分析,而对区域经济的分析和对行业(部门)经济的分析,则介于二者之间,属于结构分析。可见,结构分析的运用可以使宏观经济研究与微观经济研究更好地联系起来。
在经济研究的方法中,流量分析和存量分析是两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分析方法。在一般的宏观经济研究中,往往侧重于流量分析,如国民收入变动的分析、货币流通量的分析、总投资与总消费的分析等。然而,在微观经济研究中,流量分析虽然也重要,但对一个企业来说,它所考虑的主要是存量问题,如现有的存货水平、现金的实际余额、本单位实际存货量与作为目标的合意存货量之间的差额等。这表明存量分析对微观经济研究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由于国民经济管理的研究同时涉及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两个领域的研究,流量分析与存量分析应当并重。例如,在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时,既要分析现期的收入,还要分析过去的收入已经转化的财富存量,以及由财富存量再转化而成的收入。这就是说,要使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协调,在国民经济管理的研究中,不仅应当在理论上做某种调整,即把本来应当属于微观经济研究领域的企业经济活动和个人经济活动分析吸收到宏观经济研究之中,而且应当针对社会主义社会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协调的困难所在,把国民经济中存量与流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微观经济中存量与流量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考虑,以便使国民经济管理的研究建立在一个科学的基础之上。
下面,让我们转入第二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我们将力求做到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经济分析并重,流量分析与存量分析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