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启仲中医儿科用药经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上篇 单味药应用经验

1.荆芥祛风解表,尤治血尿

【功能主治】
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功能:祛风解表,透疹消疮。主治:外感表证,疮疡初起,疹出不透,吐血下血。《本草纲目》云其:“入足厥阴经气分,其功长于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盖厥阴乃风木也,主血而相火寄之。故风病、血病、疮病为要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荆芥汤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
【应用经验】
郑师讲,荆芥不仅具有解表之功,还有止血之效,可用于鼻衄、肌衄、便血、尿血诸症。《神农本草经》谓其“破聚气,下瘀血”;《药性论》云其“主通行血脉。”郑师认为,荆芥炒炭则表散之性大减,而祛瘀作用犹存,且善入血分以理血,故为祛瘀止血之佳品。临床善用荆芥治疗过敏性紫癜等出血病症,且总结出如何应用荆芥的经验:①紫癜与血尿共存时,用荆芥与荆芥炭各半;②皮肤紫癜消退而血尿不消时,用荆芥炭;③炒炭一定要存性,不可成灰,成灰则止血作用大减。
【病案举例】
段某,男,9岁,河南周口市人,2013年3月22日初诊。

主诉:

皮肤紫癜3月,血尿1月余。

现病史:

患儿3个月前因食用海鲜,继而下肢出现较多出血点,压不褪色,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予口服氯雷他定片、维生素C片等药治疗,皮肤紫癜时轻时重,1月前出现尿检异常,隐血(+)。中西医诊治不见好转而请郑师诊治。诊见:双下肢较多出血点兼有紫癍,色暗红,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血常规未见异常;尿常规:蛋白(±),隐血(++)。

中医诊断:

葡萄疫。

西医诊断: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辨证:

血热发癍,伤及肾络。

治法:

清热凉血,化瘀消癍。

方药:

犀角地黄汤加减。

处方:

水牛角丝(先煎)15g,生地黄10g,赤芍10g,丹皮10g,荆芥炭6g,荆芥6g,凌霄花10g,栀子10g,大黄3g,白茅根20g,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2013年3月29日):

患儿紫癜明显消退,未再有新出血点,大便已通畅。复查尿常规示:尿蛋白(-),隐血(+)。效不更方,再取7剂,每日1剂。

三诊(2013年4月5日):

患儿紫癜消退,紫癍变黄,复查尿常规示:尿蛋白(-),隐血(±)。上方去栀子、大黄、荆芥,加当归10g、红花6g,荆芥炭加至10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症状消失而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注:

笔者曾治一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先后服银翘散、犀角地黄汤、小蓟饮子、知柏地黄汤、归脾汤加减,血尿(+)~(++)迟迟不消,请郑师指导,郑师诊后嘱:此方(归脾汤加茅根炭、茜草炭)改茅根炭、茜草炭为荆芥炭、干姜炭,再进14剂。果然7剂血尿消失,守方调2月而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记忆十分深刻,常有如梦猛醒之感。借此书一角以献同仁。
(冯 斌 郑 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