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健康指导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问题5 疫情期间,如何守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针对疫情期间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调节。

一、关注官方信息,科学防范

任何生物在灾难面前,恐惧和不确定性都是最常见的心理反应,这些反应会阻碍我们采取适当的医疗和心理健康干预。面对新冠肺炎,担忧、焦虑,甚至恐慌等情绪的产生往往源自对这种新出现的病毒和其所引发疾病的认识有限,以及大众对科学防护信息的缺乏。但是,随着对疾病传播渠道的发现和阻断,病毒的成功分离、测序,诊断试剂盒的发明、应用,以及多种候选药物的临床实验,对新冠肺炎已经可以做到科学诊断、科学治疗、科学防控。目前,新冠肺炎在湖北以外地区的新增确诊病例数已逐渐下降,治愈出院人数不断提高。要相信以我国现有的医疗条件,加之经历过“非典”的考验,有党和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在人民群众强有力的配合下,战胜疫情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要从官方渠道学习关于新冠肺炎的知识,接受客观事实,正确认识疫情对人类的影响,科学防范疾病。疫情当前,许多人花费大量的时间浏览疫情相关信息。“洋葱可以预防新冠肺炎”“酵素可以消灭新型冠状病毒”……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网络上各种信息真假难辨,甚至夸大风险、渲染疫情,加剧了恐慌的蔓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从权威机构和媒体获取科学、可靠的信息,学习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严格执行“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减少外出”,建立科学防控疫情的信心。但需要注意的是,对疫情的过度关注、反复查看相关内容、过分防护反而会加重焦虑、恐慌情绪,每天定时、适当地浏览新冠肺炎相关信息更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觉察情绪,接纳自己

面对这一公共卫生事件,大众会出现担心、焦虑、沮丧、多疑、焦躁不安等情绪,反复地通过各种渠道浏览疫情信息,甚至还可能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紊乱、肌肉紧张、胃肠道不舒服等躯体症状。这是我们面对危机事件时正常的反应,有助于我们对应激源保持高度警觉性,从而度过这一特殊时期。要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情形,出现这些症状不必过度担心,学会觉察自身情绪的变化,接纳自己的负性情绪,认识到随着疫情的结束这些困扰会慢慢消退,这样有助于我们放下焦虑,保持平稳心态。回避这些情绪、过度的压抑反而有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三、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证据表明,自身免疫力在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中至关重要。均衡的饮食、良好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不仅能保持人体免疫力,更有利于缓解负性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状态。三餐定时定量、每天保证优质蛋白质和新鲜水果蔬菜摄入、肉蛋鱼等熟透食用,每日进行约30分钟的室内有氧锻炼,每天不少于7小时的规律睡眠,有助于我们提高机体抵抗疾病风险的能力,也有助于我们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在疫情结束后可以快速复工复产。

四、积极倾诉,合理宣泄

随着疫情蔓延,目前大部分省份都已采取限制出行的举措,长时间的隔离会减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隔绝的状态更会加剧公众对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和不适感的体验。积极的倾诉、合理的宣泄能防止情绪过度压抑,帮助维持平稳的心态。平时因为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繁忙,很少有空闲的时间进行思想、情感、观念的交流,隔离期间慢节奏的生活为此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人们虽然不能面对面交流,但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法和亲人、朋友沟通,彼此倾诉内心的感受,相互支持与鼓励。而当情绪过载时,不要压抑和忽视自己的情绪,允许自己适当的哭泣、发脾气,或通过剧烈的体育运动等方式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

五、自我调适,身体放松

学会适当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技术,正确评估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进行自我调节,从而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当过度关注疫情信息或出现负性情绪时,可以通过心理暗示和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进行调节。看电影、听音乐、进行适当运动均有助于平复情绪,还可以采用适当的肌肉放松训练,进行深呼吸、冥想、正念等,用积极的行动使自己从恐慌中走出来。因新冠肺炎而出现的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一般通过自我调适,是可以缓解的。

六、寻求专业帮助

当自己的情绪状况持续恶化,或伴有严重的失眠、焦虑、抑郁、暴躁等,通过自我调节无法有效缓解时,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和《关于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的通知》的要求,疫情期间各地精神心理专业机构均开展了在线咨询和心理援助热线服务,组织专家针对新冠肺炎引起的心理问题进行救助。视情况需要,也可以到精神专科医院现场就诊。
(李长宁 闫 薇 王 丰 陆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