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这“理”:国际学生的北理故事(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美好时光在北京

三等奖作品

[印度尼西亚]林新喜

至今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七年前,我看了一本书,是关于中国最后一个皇后的故事,在那本书里很详细地描述了故宫和当时的北京。这么精彩的北京,让我无限憧憬。从那以后,我一直都想来北京看一看,而且,作为第四代华裔,我想了解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不过,正在上大学的我,只能把这个愿望深深地埋在心里。去年,去中国的机会终于来了,我的家人都建议我去中国留学,学好汉语。因为他们认为,作为华人的后代,我没有理由不学好汉语,没有理由不把它发扬光大。

其实,我第一次听到“北京理工大学”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很犹豫。因为理工大学,理工一定强,可汉语呢?正当我左右徘徊的时候,我的一位去过中国的朋友对我说:“新喜啊,汉语能否学好,全靠你自己。我听说北京理工大学是一所名校,学风正,学生踏实,而且我听说那里的男生都很帅,快去吧”。嗯,确实有道理,就这样,我来到了北京理工大学。

第一天到北京理工大学,我发现自己爱上了这所大学,用一个成语来说,这就叫“一见钟情”吧。我爱上了这里的一切。安静的图书馆,高大的体育馆,还有热情的中国学生。我尤其喜欢去中心花园,那里一年四季都有不一样的美。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去那儿坐坐,花园对我微笑,带给我轻松的感觉。

有人可能会问我,难道你没有不习惯的地方?当然有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何况我是一个外国人呢!刚开始时,跟陌生人共用一个卫生间,我真有点不习惯。但是没过多久我就接受了,我是一个适应力很强的人,不管在德国、印尼还是中国,我都没问题。我很强大哦!不仅如此,我还发现跟不同国家的同学住在一起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儿,我可以了解他们的文化。比如说我发现每个国家的人都爱面子,很多欧洲人不开放等,是不是很好玩?记得有一次,我把我最爱的印尼辣酱拿出来给大家尝,开始的时候大家争先恐后,可吃到嘴里以后,大惊失色,有的人找水喝,有的人大声咳嗽,还有的人说不出话。为什么?我觉得不辣呀!

对我来说,北京理工大学不仅是学校,更是家,是温暖的家。老师不仅是老师,更是我的哥哥姐姐,永远爱着我们,宠着我们。学习上生活上有问题,老师们会在第一时间帮我们。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叫了一份外卖,不过那时候我的汉语水平还不高,所以沟通上出了点问题:“喂,你啥地儿?我在海淀黄庄北。”。天哪,我连左右都分不清,更不用说东西南北啦,怎么办呢?没办法,我只好赶紧跑到老师们的办公室求助。

没过多久,我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很顺利,因为第一次跟中国朋友接触,我有点害怕,因为我觉得他们有点过度热情。但是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我们都成为好朋友了,我对中国文化多了几分理解。有一年寒假我没回国,我的中国朋友担心我寂寞,所以邀请我去她家过年。这可是地道的中国春节啊!我兴奋地跟她一起回家,但是一想到文化差异,我马上又有了一些小担心,小恐惧……用一个成语形容,叫“惴惴不安”,哈哈,没想到到了她家,热情友好的问候让我马上消除了担忧,阿姨很担心我吃不惯,所以天天都会问我想吃什么,这菜那菜适合不适合我的口味等。更让我感动的是,阿姨特意在网上搜索我们印尼人喜欢吃什么,在这里,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家庭般的温暖。

总之,来北京留学是我人生最美好的一个决定。所以,趁我还在北京留学,我想好好珍惜每一时刻。将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到了告别的时候,我会很舍不得北京的留学生活。我不会有什么遗憾,并且我会永远记得这段美好的时光。

本文荣获2017年教育部第一届“我与中国”来华留学生征文比赛三等奖。

林新喜,女,1989年生,北理工汉语进修生(2015.9—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