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小架套路与推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式 金刚捣碓

一、动作

1.两手向左,接对方右臂

左裆向上收紧,膝盖上提外转,右裆向下放松,膝盖下沉内转,腿微斜蹬地,身向左微转,重心渐移左腿。同时两手边随身微向左转动,边徐徐向胸前屈臂举起,左手逆缠到左肩内侧前30多厘米,与肩同高,手指斜向左前上方,手心斜向右前下方。右手顺缠到胸口上方,与身体相距20多厘米,手指斜向左前上方,手心斜向左上臂。两手心斜相对,相距约30厘米,两肘屈,肘尖下坠,眼看左手中指。(图1-1)

图1-1

2.双手向右捋对方右臂

右裆向上收紧,膝盖上提外转,同时左裆向下放松,膝盖下沉内转,腿斜蹬地,右脚尖向外摆约七八十度,身向右转,腿稍下蹲,重心到右腿。两手同时随身走上弧,向上向右再向下画圆。右手逆缠经口、右眼、到右肩前30多厘米,手心斜向左前下方,手指斜向左前上方。左手顺缠向上到下巴前20多厘米,手心斜向右大臂,手指斜向右前右上方。两手心斜相对,距离约30厘米,眼看右手中指甲。(图1-2)

图1-2

3.左腿向前上步,为下一个动作做准备

左腿屈膝抬起,斜向前伸出,脚跟内侧着地,脚尖斜向右上方。左裆向上收紧,膝盖上提外转,同时右裆向下放松,膝盖下沉内转。在膝盖外转同时,左脚以跟为轴向左转,脚尖向上,身向左转。右腿蹬地,左脚尖向前落地,膝盖90度弓起,脸端向前。在左腿前伸弓起同时,左手微逆缠走下弧,随腿向前向上到下巴前20厘米,手心斜向右前右下方,手指斜向右前上方,肘与膝相对。同时,右手逆缠划弧,先微向后向下,再顺缠向前到右胯旁,手心斜向上,手指斜向前,眼睛注视左手中指。(图1-3)

图1-3

4.右手向上击对方下巴,抬右腿撞对方裆

左腿向上站起,左手向怀里逆缠,到上胸前10多厘米后,沿胸前中线逆缠向下到肚脐前,手心向下,手指向右。左手一动,右手即握拳顺缠,从左手外向上到下巴前20多厘米,拳心向里,拳面向上。右腿随右手向上提起,膝屈90度,小腿垂直,脚底平,眼视右手。(图1-4)

图1-4

5.两手配合采对方手和右脚跺对方脚

左腿屈膝下蹲,同时,左手心顺缠向上一翻,手心成臼状。右手逆缠向下,如同杵捣臼直捣左手心,拳心向里拳背向外。右腿随右手一块向下,屈膝震脚落地,两脚距离与肩同宽,重心仍在左脚,眼平视前方。(图1-5)

图1-5

要虚领顶劲,立身中正,目平视前方,松肩坠肘,身微向前,含胸塌腰,臀微上泛,气沉丹田,两裆向里合,两膝向外撑,小腿垂直两脚平行。

二、动作提示

(1)打拳一定要沉肩坠肘,不可架肩扬肘。读者不妨体验一下,两臂在胸前举起时,沉肩坠肘,会感觉到气下沉到丹田,心旷神怡。架肩扬肘会感到气涌到胸,重心上提,立不稳当,转动不灵,且气向上冲头,不利心脑血管健康。

(2)动作中要求两手相距30多厘米的原因是:小架每个动作都是在模拟推手,推手中要一手接对方手,一手接对方肘,手到肘距离30多厘米。本书中,所讲手或脚的距离位置,是个约莫数,因人和功夫而异,多点或少点无所谓,无法追求准确。如动作要求手向上高不过眉,低不过鼻,这本身就有差距。又如动作画圆,越小越好,功夫差,圆必大,功夫好,圆才能小,我们没有理由要功夫好的也要把圆画大。

(3)动作3左膝向前弓时,膝不可超过脚尖,也不要向两侧偏斜。超过了不符合圆的要求,时间久了还因有棱角血脉不畅通,容易引起膝痛,望读者注意,后边各式中不再提示。

(4)太极拳要求两手在胸前斜放,掌心掌背不正对自己,且是动态,因此,两手的位置很难准确描绘。同样,弓膝和蹬腿,内转和外转,每次程度也都不一,肢体动作很难用文字表达。好在图像较多,直观性强,望读者参阅领会,只要自己感到顺遂舒坦就行。

(5)太极拳除个别动作腿要站直外,其余腿都要弯曲,弯曲程度不一,但大体上同动作5下蹲弯曲程度。读者可根据自己体质决定下蹲程度,体质好年富力强,可以低一些;体质弱年纪大,可以高一些。

提示一下,小架是高身法拳,身法高易变化,动作灵巧速度快。小架两本最权威著作,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和陈子明的《世传陈氏太极拳术》中的绘图,没有一幅是高身法。并且书中对两手两脚的距离都做了规定,如揽擦衣,单鞭两脚距离要求一尺四五,最多不超过两尺,此距离只能是高身法的距离。有的拳友为了早出功夫,把身法放低是对的。但身法最好不要过低,过低了起身不爽,速度不快,不太符合技击需要,还有可能因膝盖长期负担过重拉伤髌骨,一旦受伤,很难治愈。

(6)右腿震脚时,如同我们生活中用右脚跺东西,虽用力向下,但重心仍在左腿。

随着震脚落地“咚”的一声响,右手到左手心,心气,包括清气都要降到丹田。

关于震脚,有不同争论:异议者认为震脚会伤大脑,震脚者认为震脚不是太极拳的专利,中国武术都在震脚,少林寺演武大厅还有震的坑呢!特警战士一脚把石板震断,力比太极拳大得多,都赞扬说好功夫,怎么单单就太极拳把大脑震坏了呢?两种看法也不必统一,震与不震,由自己决定好了。但是要告诉读者,震脚也是一种技击用法,它用来跺对方脚和加快提起前腿的速度,它还可以振奋精神,威慑敌人。但震脚时要注意全脚掌着地,不能只是脚后跟着地,涌泉穴要虚,脚底成弓形。还要循序渐进,震力逐渐加大。

(7)一定要塌腰泛臀。有的流派主张敛臀,各有各的道理。陈氏认为,塌腰泛臀,小肚必向下,气自然下沉丹田,还有利于丹田气上通督脉。

(8)打拳清气要上升到手指头,浊气要下降到脚趾头。我们打拳,手指头有涨热的感觉,就是清气运到的结果。一个升,一个降,看似矛盾,实际上一气贯通。

三、拳理拳法介绍

(1)动作要缠丝是陈氏太极拳的动作准则,缠丝劲是太极拳的筋脉,太极拳的一举一动都要缠丝。它的形成是随着腰脊转动,身体形似螺丝,当脚蹬地产生的反作用力向手上传递时,如同螺帽沿着螺丝向前,故把它称为缠丝劲。

缠丝劲分顺缠和逆缠两种。判断顺、逆缠丝劲的方法有多种,陈鑫的书中依据劲的走向来判断,劲由肩往指甲上缠叫顺缠,劲由指甲往肩上缠叫逆缠。现代人判断的方法是依据时钟转动的方向来判断:当右手转动方向和时钟方向一致,左手转动方向和时钟方向相反的叫顺缠。当右手转动方向和时钟方向相反,左手转动方向和时钟方向一致的叫逆缠。我判别的方法是双手举到胸前,手心相对。当双手手心向上或向里转的时候都是顺缠,当双手手心向下或向外转的时候都是逆缠。

判断腿的顺逆缠丝,方法同手。右腿顺时针,左腿逆时针转动是顺缠;右腿逆时针,左腿顺时针转动是逆缠。腿的缠丝方向和同侧手的缠丝方向相同,同侧手顺缠腿顺缠,手逆缠腿逆缠。所以本书没有写腿的缠丝方向。缠丝中把顺缠误说成逆缠问题不大,但是一定要缠丝。

练缠丝劲能疏通经络,活动筋骨,按摩内脏,锻炼神经灵敏,延缓皮肤血管老化,美容。太极拳格斗技术,无论是柔化刚发或擒拿,都离不开缠丝劲,所以,我们一定要练好缠丝劲。

(2)太极拳的手在通过两点间距离时不是走直线,而是一边走弧形一边自己旋转。如同地球一边围绕太阳公转一边自转一样。弧度向下叫走上弧,弧度向上叫走下弧。在通过两点时速度也有不同,两头快一些中间慢一些。

(3)太极拳每一式都是由一个或几个圆圈动作组成,圆圈有大有小,有正有斜,有左有右,有急有缓,有有形有无形。这些圆圈在不停息地运转,或是先正转再反转,或是先反转再正转,或是先转大圈再转小圈,或是先转小圈再转大圈。我们在做圆圈转动时,无论怎么变化都行,但是要求把圈走圆,不要有凸凹,还要一个圆接一个圆,连绵不断。成式时,从外形上看,动作似停止,而实际上内劲还在意识引导下运行,待内劲运足向外时,便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本文分动作一、动作二、动作三介绍,只是为了便于叙述,绝对不可以理解为一伸手,二抬腿,三收回,动作直来直往,和做广播操一样,失去太极拳味。刚学拳时,转不圆没有关系,但思想上一定要有把圈转圆的意识,慢慢地圈就转圆了。

太极拳的圆是一个立体圆,不是一个平面圆。做平面圆,只是手在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运动。我们在做平面圆时身向左或向右转,就增加了前后两个方向运动,整个身体都在做立体圆。

太极拳的圆,不仅表现在胳膊上,也表现在身法上。例如,当向左转身时,左裆上提收紧,左膝上提外转,右裆向下放松,右膝松沉内转,就是身在向左做圆。把左换成右,就成了向右转圆。

大圆好学,小圆快,易克敌制胜。太极拳刚学时要练大圆,待有了功夫就要往小圆练,要越练越小,小到圆成了一个点方是上品。

(4)打拳时上体手如何运动,下体足随之。上下相随了中间自然相随,这叫一气贯通。

(5)打拳时胳膊是手领肘,肘领肩;腿是脚领膝,膝领大腿,脚手运动都是从指头领劲开始。手臂一定要放松。不可用力。手上力够提起胳膊运动正好,再多就失于硬了。脚用力可大一些。初学拳总是用力,胳膊肌肉硬邦邦的,应注意放松。

打太极拳不仅手臂要放松,而且身心也要放松,要玩拳要耍拳,不要太严肃过于认真。心身放松,能使身体得到很好休息,打太极拳的人都有这种体会,打完拳后心情愉快,身体轻松,富有活力。心身放松是不提劲、不憋气、不紧张,不是松懈漫不经心,松懈了会没有章法。

(6)肾囊两旁即大腿根内侧,或者说大腿根内侧的那条大筋谓之裆。裆关系到自己运动的方向、圈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和化劲发力。裆玩不好,技击技巧无法更上一层楼,地位十分重要。

裆一定要开。当两脚平行站立,两膝微屈,心意一开,便做到了开裆,裆开与不开与腿岔开大小无关。裆开时顶端成弧形,所以又叫圆裆。这时两腿即是岔开很小,也是开裆。当两腿人字形岔开站立时,裆顶部成尖角,腿岔得再大也不是开裆,由此可见,裆开与不开,关键看裆圆与不圆。裆圆两腿重心易于倒换,裆尖两腿重心不便倒换,因此要圆裆反对尖裆。当臀部低于膝盖时,裆无所依托,悬浮在空中,称为吊裆。吊裆也不便两腿重心转动,故也反对。

裆开了才能放松,裆松了才能快速灵活转动,对方稍有风吹草动,立刻做出反应,抢在对方动的前边。裆顶了转动迟缓,速度上不去,对方力化不掉,处于被动挨打地位。裆分开裆和合裆。有开就有合,有合就有开。开合随心所欲,就拿到了取胜的钥匙。

(7)腰和裆的关系十分密切。陈家沟十七世陈子明对裆、腰有精辟的论述,他说腰的要点是拧腰、活腰、塌腰,裆的要点是松裆、合裆、扣裆。腰裆的关系是拧腰时裆须扣,不扣则散。活腰时裆须松,不松则滞。塌腰时裆须合,不合则浮。凡塌腰合裆者为蓄劲,活腰松裆者为柔劲,惟出劲时须扣裆拧腰。

(8)打拳特别强调松裆,松裆的作用一是引进落空。打拳时身体左右来回转动,如果不松裆转动,能转到135度,接着再松裆,能转到150度。如果松裆后转动,能转到200多度。转动是为了引进落空,对方打来,你转不过180度,就和对方的劲形不成平行,无法将对方引进落空,对方劲还是打到你身上。二是瞬间与对方产生空隙,对方落空失去力量,你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轻松转动,拨转对方,把对方引背。三是没有内力消耗。两腿倒重心时,虚腿的裆如同重心传递路上的障碍物,不松裆,内力要传递过来,会有很大一部分消耗在克服障碍物上,使大力变成小力。松裆,就是搬走了障碍,内力会畅通无阻全部传送过来。并且,全身动作灵活速度快。四是通过松裆,裆上提转动,上身束肋变细,半径变小,转的圈跟着变小,提高自己速度。

(9)人的身体各部分由关节联结起来,关节如同齿轮。裆是主动轮,其他关节是从动轮。裆一动,九大关节(颈、胸、肩、肘、腕、腰、裆、膝、踝)都跟着动。裆一停,关节都跟着停。打拳只关注裆,不关注腰,腰自然会跟随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