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裁剪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原型立体裁剪

一、原型

原型的流派和种类也有很多,基本上都是首创各种原型的人或者单位根据自己对服装与人体的理解推出某个原型,并赋予该原型各自的原理理论。如最早引入到国内的日本文化原型、登丽美原型。后来国内也有样板师总结经验后推出的基型裁剪法。原型是源于立体裁剪而得来的,是学习立体裁剪的入门作业项目。希望通过对立体裁剪制作原型的方法介绍,帮助大家了解这一方法原理。再根据各自的需要去总结归纳出适合需要的原型。

1.原型概念

原型是指覆盖人体躯干腰节以上部分的基本型裁片样板(图3-26)。

图3-26

2.原型的意义

原型的意义在于提供服装与人体必然贴合部位的尺寸控制方式,再依据这一方式指导绘制各类服装样板。

3.原型的应用

应用时以此原型为基础,通过加放余量和加长尺度来制作各种上身衣片的样板(图3-27)。

图3-27

4.人体与服装必然贴合部位的概念

因为这是立体裁剪的初次范例,所以有必要提示一下贴合区的问题(图3-28)。

所谓服装与人体的贴合区,是指服装在人体上的支撑区域,也就是服装的面状支点位置。服装穿在人体上,有一些部位是与人体自然贴合在一起的,如图3-28中的灰色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服装与人体的贴合区1

图3-28

在这些区域里,由于纺织材料自身的重量与垂度,服装和人体是贴合在一起的。应该把服装与人体的关系理解为:一件有余量的服装,不是“裹”在人体上,而是“挂”在人体上的(围裹式服装除外)。贴合区就是人体支撑服装的区域,当然因为人体曲面的不规则,未必能完全紧密地贴合。其他区域则是自然悬垂的状态,不完全贴合人体,甚至与身体无接触,称为自由区或设计区。原型样板上有很大一部分是覆盖贴合区的,可以说原型的意义主要就在于提出贴合区的尺寸控制方式。

5.学习原型立体裁剪的目的

应用立体裁剪的方法构成原型,是学习立体裁剪的入门功夫,在理解贴合区概念的同时,通过这一练习过程至少可以达到这样几个目的:

(1)练习针法、剪法,掌握立体裁剪全过程的操作要领。

(2)掌握通过展开裁片取得服装样板的基本方法。

(3)掌握绘制平面参考制图的方法。

(4)印证四分法、六分法公式与定寸原理。

原型上的省缝位置分布形式很多,这里以这胸下省形式为范例进行说明。

二、胸下省原型

原型结构中,省量和收腰量由前腰位置处理(图3-29)。

图3-29

1.准备白坯布

裁剪一块白坯布,长度比腰节长尺寸长出10cm。整烫平展,如图标入基准的前后中心线和经纱方向纱向线(图3-30)。

图3-30

2.补正人台

如图3-31所示,在人台的两个BP点之间固定一根布条,补正两胸之间凹进的部分,以使前身胸围线以下成为一个平面(图3-31)。

图3-31

3.前中心线

在肩缝处留出缝份,把裁片上的前中心线与人台的前中心模型线重合在一起,分别在前领中心和前腰围中心处用针固定(图3-32)。

图3-32

4.清剪领围

沿着人台颈围线留出1cm缝份,清剪掉裁片上多余部分。将贴合区整理平展后在肩缝线上用针固定(图3-33)。

图3-33

5.留出胸围余量

将胸围线高度上的裁片横向推转至侧缝线位置,留出2.5cm胸围余量后,再推至侧缝线(图3-34)。

图3-34

6.整理出前身省量

将留出的胸围余量整理为斜向前腰侧的方向,这时可以看到前身BP点下方出现了一个多出的量,这就是前身的省量(图3-35)。

7.清剪前袖窿

沿臂根留出2cm缝份后清剪出袖窿形状。袖窿深可暂定在胸围线高度上(图3-36)。

图3-36

8.缝合省量

将腰围线高度上的省量用针合缝起来,在距离BP点2cm向外侧偏出1cm的位置收起省尖(图3-37)。

图3-37

9.整理前身片

清剪下摆缝份,整理前身片。使贴合区平展服帖,胸围余量顺直向下,前中衣片成为一个平面,前侧衣片也成为一个平面(图3-38)。

图3-38

10.固定后中心线

将后身裁片上的后中心线与人台的后中心模型线重合,将肩部缝份推转至肩上,清剪出后领窝,并在肩缝处留出缝份后固定(图3-39)。

图3-39

11.调整后身片纱向

将后身片纱向调整为垂直向下,整个后身片平直,从裁片后背宽处将横向余量推向肩缝处,要求包住肩头,在肩胛骨处和后背宽处用针固定(图3-40)。

图3-40

12.收后肩省

从后背宽处将裁片沿袖窿向上推起,使其包住肩部。此时会自然出现肩部省量,紧贴人台用针收起省量,针尖指向肩胛骨突起处,省长度为8~9 cm(图3-41)。

图3-41

13.后身片胸围余量

沿人台后身胸围线高度将裁片水平推至侧缝线位置,推出2.5cm余量后用针固定(图3-42)。

图3-42

14.清剪后袖窿,搭缝侧缝

清剪出后袖窿,将前、后两片衣片在人台侧面整理成一个平面,用叠缝针法缝合,缝迹垂直向下(图3-43)。

图3-43

15.收后身片腰围省

将垂直向下的后身衣片在腰围处收起一部分,使后身廓型呈现出与前身衣片对应的倒梯形(图3-44)。

图3-44

16.折缝整理,标记裁片

留出缝份清剪所有缝道,调整已有裁片的形态,在弧度较大的位置上打剪口,把所有部位固定的针去掉改为折缝,以便更加精确地表现造型效果。折缝后在所有缝道上做好标记和合印点(图3-45)。

图3-45

17.展开裁片

将裁片取下铺平,用直尺、弯尺将标记点画线连接。得到原型的轮廓净样(图3-46)。

18.拓取展开图

使用复写纸和滚轮,将原型轮廓线复制到样板纸上,服装样板以mm为单位,因此不可以用过粗的线条来标画轮廓线,在轮廓线条清晰的前提下尽量画细些(图3-47)。

图3-46

图3-47

19.缝合确认

在获得原型样板之后,需对原型缝合确认。把裁片缝合起来,放回到人台上,观察效果。此时的核实应该模拟实际穿着的情况,除了在前领中心和后领中心两个位置可以用针固定外,其他位置一概不可以用针固定。轻轻地转动人台,模拟人体动作,观察动作停止时裁片是否发生扭曲变化,以前、后中心线始终不脱离人台上的前、后中心模型线为准(图3-48)。

图3-48

三、绘制原型参考图

(一)接合裁片

将原型前、后身片样板上的袖窿最低点对合在一起,纱向(前、后中心线)平行放置,之后标注作图的辅助线(图3-49)。

图3-49

(二)标注尺寸

标注辅助线之后,本着“先公式、后比例、再定寸”的顺序原则,为展开图填入相应的公式、比例与定寸,使之成为可以成比例放大或者成比例缩小、具有较大通用性的参考制图。作为第一次练习绘制参考图的示例,这里介绍主要公式与尺寸的填写方法(图3-50)。

图3-50

1.腰节长

从后中心画起,直接量取展开图的后领中心至后腰街中心做垂线,量取实际尺寸并标注相应部位。

2.半胸围

测量展开图的半胸围实际尺寸(前、后中心线之间),再量取人台的胸围净尺寸B,应用惯用的制图公式,求取定寸值。定寸是一个经验值,以实际发生为准。此时的定寸是一个不定值,简单计算即可得出。填入半胸围尺寸标注位置即可。本图中半胸围公式为:

3.袖窿深

与袖窿深有最直接比例关系的是腰节长尺寸,它是一个定量,取腰节长的向下加定寸3cm,可以得出袖窿深的公式。

4.侧缝位置

在袖窿深线上等分半胸围,以袖窿深线上半胸围的为基准,标入侧缝上实际发生的调整尺寸。

5.后背宽

后身袖窿深的向下2cm的水平位置为后背宽线,测量展开图的实际尺寸,以“后身袖窿深的向下2cm的水平位置为后背宽线,测量展开图的实际尺寸,以“测量尺寸=”为公式求取定寸值。本图后背宽的公式为

应用六分法确定前胸宽与后背宽的公式,即将人体后背宽度视作人体胸部截面围度尺寸的,加调整定寸⊙(理解此种方法,详见图3-51)。所谓六分法,即将前胸宽、后背宽部位所对应的人体躯干的截面视作一个椭圆形,以前后中心线为起点,将其六等分,其中的份接近于前胸宽和后背宽的分布规律。因此余量比较少的服装品类常用六分法安排前胸宽和后背宽尺度。

图3-51

6.后领宽

整领宽尺寸与后背宽尺寸成直接比例关系,约为背宽的。可用后背宽的加调整尺寸的方法来定义后领宽公式。本图后领宽公式为:

7.后领深

取后领宽的为后领深。

8.落肩量

本来以角度来确定落肩量本更为合理,但是方便起见,可以用与落肩量有直接关系的已定量尺寸为参照。本图以后领宽的为后落肩量。

9.后肩宽

取后领宽的+0.8cm,在后背宽线与落肩线的相交处向外的水平线上量取。

10.后肩省

取后小肩的处为后肩省中央位置,过该点向肩胛骨位置量取省的长度8.5cm。省尖处量向肩线上量取12°角。

11.前胸宽

将前身袖窿深3等分,下点上画水平线。前胸宽的计算公式与后背宽的公式原理相同。方法是:量取展开图的前胸宽实际尺寸,用“”为公式,求取定寸值。本图前胸宽公式为

12.前领宽

自前中心线与上平线相交处向后量取,前领宽尺寸与后领宽相同。

13.前领深

自前中心线与上平线相交处向下量取,尺度为前领深加1cm。

14.前小肩

前胸宽线与上平线的交点处向下量取两个后领深的长度,过此点画水平短线。再从上平线上前领宽点向短线上量取后肩宽减去后肩省宽度“◎-●”的尺寸,为前小肩宽。

15.BP点

BP点以在立体裁剪中实际发生的标记位置为准。绘制参考制图时,在前身袖窿深线上对应前胸宽的位置标记出左右位置和距该线的高度位置即可。本图中为前胸宽的处后移1cm,局袖窿深线下4cm处。

16.前后衣长差

腰节长是从第七颈椎骨量至后腰节,前衣长是由颈侧点经乳高点量至前腰节,因此必然存在一个前后衣长差数值。这个数值由乳房的丰满度决定,是个变量。本图中取后领深的高度为前后衣长差,自前身省下端顺延至后中心。

服装的分割方式、省量的处理方式多种多样,所以躯干前后差的位置反映在图纸上时也是多样的。这个原型的前身片在胸围线以上无分隔,省量全部处理在腰线上,省量与收腰分量合并,故前后差出现在腰节线以下。前后差分量取决于胸高程度和肩缝颈侧点位置,可以参考前身省宽尺寸来定义,也可以以实际测量为准。

17.前胸省

自BP点向下画垂线至原型下端,在下端交点处向前量取1.5cm,向后量取3cm。

18.后腰省

后身袖窿深线上取后背宽的处后移0.5cm。过此点向上量取4cm,向下画垂线至下平线。省宽2.5cm,左右平分。

19.侧缝收腰量

侧缝上的收腰量取决于预定的原型形态,与前后身片收腰量均衡即可。本图中侧缝收取2cm,分布方式如图3-48所示。

20.袖窿线、领口线

袖窿弧线应随袖窿的宽窄而变化,与袖窿宽窄成比例关系。可分别在前、后身片的袖窿宽度上采取比例加调整尺寸的方法来定义袖窿弧线。

后领中心位置左右应保持3~4cm的水平线,然后画弧线至颈侧点。前领口画法如图3-50所示。

其他简单的定寸定义方式省略。总之,标注尺寸应遵循“先公式、后比例、再定寸”的原则。定寸的绝对值越小,相对来说制图就越准确。

绘制参考制图的意义在于印证平面结构制图原理,深刻把握人体与服装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的确值得下大工夫来研究绘制参考制图。虽然课时有限,至少应将原型的参考制图绘制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