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传统装修公司、施工队即将消亡
传统装修公司和施工队在未来3~5年将会消亡,这种说法并非危言耸听。二线城市的中小型装修公司基本处于“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状态,不求活得更好,只求能活下去。
苹果装饰、重庆一号家居网、实创装饰等装企的情况依旧让人触目惊心。每年倒闭的装修公司数量有增无减,有风风火火的互联网家装公司,有地方性的中小型装修公司,也有年销售额上亿元的大品牌装修公司。
10万家装企,从野蛮生长到伤痕累累
1.竞争激烈,营销乏力,利润越来越低
中国近三十年毛坯房大量涌现,房地产的繁荣也带动了家装行业的野蛮生长。目前,全国注册的装修公司已经超过10万家,而且你不断有新公司加入这场大搏杀中。很多装企都在叫苦:做这行竞争太残酷!
一个二线城市年销售额2000万元的装修公司,向上跟当地的龙头企业竞争,没有品牌优势、团队优势,营销宣传端的投入也比不过;向下跟施工队竞争,又没有价格优势。施工队更多的是做施工,因为团队小,店租、人工等成本都很低,施工价格就可以降得更低,从而吸引一大批消费者。基于这个原因,很多施工队活得比装修公司还要风光。
很多中小型装修公司之所以惧怕施工队,根本原因在于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大家都在做设计、主辅材代买和施工,中小型装修公司的设计师也在接单给施工队出设计方案。中小型装修公司外包找的施工队,可能就是平常跟自己争饭碗的施工队。大家提供的产品、服务都差不多,消费者找谁都是坑,这个行业正遭遇严重的同质化问题。
同质化问题严重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进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价格战中。今天699元套餐,明天599元套餐,后天甚至推出499元套餐,都在用恶性促销吸引客户。进入正式装修后,消费者要面临“层出不穷的增项”“施工质量差”“公摊面积也要付装修费”等问题,然后矛盾集中爆发、客户集中要求退款。
到头来,装修公司只是在赔钱赚吆喝。哪怕规模大如苹果装饰,也栽倒在了价格战的手下。反倒是小团队的施工队,压低施工费,不愁没客户。
除了价格战,传统装修公司并无更好的营销手段。近些年,搭乘互联网家装的顺风车,很多装修公司确实获得了流量,但是提供的服务依旧是传统的家装服务。从报名到约量尺、从约量尺到设计方案、从设计方案到进店、从进店到成交,各个环节的转化率都很低,最终导致流量被大肆浪费。
有些公司因为恶性促销,短期内拿到100万元、200万元、500万元甚至更多的现金流,于是开始盲目扩张。但这些现金流不是纯利,还包含供应商的尾款、工人成本等。当这些现金流提前用于公司扩张后,公司年底无法给供应商和工人结算尾款,只好继续拿明年的客单订金来垫付。
这样的扩张是很危险的,一旦爆发大规模的、集中的客户退款和供应商催款事件,装修公司就无法支付,又没有外部资金注入,最后只能崩盘。这也是传统装修公司做得越大越危险,生存还不如施工队的原因所在。
2.逐年攀升的成本,一步步压垮装修公司
互联网虽然为装修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但是随着竞争的白热化,流量越来越贵。2015年,微信朋友圈广告刚开通,在专业投放团队的运营下,报名成本大约为50元/个,但现在基本要200元/个。百度竞价也一样,3年前的报名成本可以控制在200元/个,现在已上升至约500元/个。
很多装修老板反映,小区营销越来越难做。之前的物业就是正常谈价格,现在因为找上门的装修公司多了,物业像开拍卖会似的,谁价格高就给谁资源。大家都在做小区营销,很难有自己的特色。
在这一背景下,装企总裁班应运而生、遍地开花,专门给装修公司讲营销,讲如何才能在一个楼盘上锁定20%以上的业主,讲如何通过工地营销搞定“老介新”等。
对装修公司而言,这笔学费也是大成本,而且很多都是浪费掉的成本,辛辛苦苦交了一笔钱,得到的都是大而空的理论。
除了上述的营销成本,人才成本也不容忽视。就拿施工工人的成本来说,装修施工并不是一个很受欢迎的行业,大部分工人学历低,装修只是他们别无选择的职业选择。加上高分贝噪声、超浓度灰尘、金九银十连续高强度赶工等负面因素,工人们都没想过长久待在这个行业。
70后的老工人基本已经回家养老;80后的工人攒了一些钱,纷纷想转向其他行业;90后或者00后的工人,见多了父辈的劳心劳力,他们打心底里不想当一名装修工人,他们渴望更好的生活。
装修公司越来越多,工人越来越难找,就算工人工资一直在提高,但依旧招不到好工人。
比起工人,优秀的项目经理、出色的设计师、专业过硬的销售、有经验的店长等人才都欠缺。公司花大成本招进员工,一两年后又全部流失掉,永远是一批行业新手在替公司做事。
除了营销成本和人才成本,店面租金、办公室租金、材料、管理、物流运输等成本也都在上升。一边是被价格战压榨得越来越少的利润,一边是各种不断攀升的成本,传统装修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
来不及疗伤,传统装修、施工队必然被取代
家装行业和定制家具的发展历程很相似。如今已经上市的尚品宅配是定制家具行业的先行者。在10年前推出单品定制家具时,市场上到处都是成品家具。当时的成品家具就跟现在的传统装修公司一样,面临着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如果尚品宅配继续做成品家具,无异于自杀。
尚品宅配靠单品定制家具成功打开市场,然后凭借工业4.0智能制造技术,让个性定制家具也能跟成品家具一样,大规模批量生产,从而迅速占据市场。
但是很快,单品定制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场景似曾相识?没错,又是同质化问题。尚品宅配快速调整,从单品定制切入全屋定制,再次躲开市场同质化的围剿。
然后呢?我们看看2018年的建博会,耳目所及都是全屋定制品牌的身影,网上搜索一输入“买家具”,整个电脑屏幕都是全屋定制的广告语,成品家具早已烟消云散,单品定制也在快速退出人们的视野。
2018年7月19日,尚品宅配董事长李连柱做客归然书院时大胆预言:“定制家具(单品定制和全屋定制)将会在3~5年内消亡。”所谓的消亡,是指它又变成了一个和早年成品家具一样的状态——产品同质化。
同质化是每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谁都无法避免。每一个同质化时期的到来,都是一个新旧更替的时期。当年在家具行业,被淘汰的是成品家具;如今在装修行业,必然会被淘汰的就是传统装修。
施工队也不例外,虽然施工队成本低,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过得挺好。但是,随着新物种的出现,施工队也会被淘汰。
谁能取代传统装修和施工队
谁能取代传统装修和施工队?答案几乎可以肯定——整装+全屋定制。真正的整装+全屋定制,就是整体设计、整体施工、整体交付,并且从毛坯房开始,就将用户的生活习惯、个性定制要求加入设计方案中,真正做到让用户所见即所得,享受一站式装修、一站式定制、一次性购齐的服务。不像市场上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整装公司,宣传时说的是整装,但实际上还是对主辅材、软硬装产品的简单拼凑。
比起传统装修、施工队,整装+全屋定制可以全面提升装企的竞争力。如果说传统的中小型装修公司和施工队是散兵游勇,那么整装+全屋定制装修公司就是武装到牙齿的精英部队,在产品、盈利模式、成本控制等环节都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在这里,不妨来模拟一场两者之间的对决。
从盈利模式来看,传统装修赚取的是设计费、工人施工费、材料差价,施工队则主要赚取施工费。早在10年前定制家具就免费设计了,而大部分装修公司到现在依旧要靠设计收费来补充营收。
有些传统装修公司还在靠压榨工人施工费来赚钱。至于材料差价,传统装修公司、施工队可以帮客户买门窗,但不一定能同时买得了定制家具;传统装修公司、施工队可以帮客户买瓷砖,但不一定买得了地板,他们只能赚取基装、硬装、软装等某个环节的材料利润。
再看整装+全屋定制的盈利模式。因为它给客户提供的是一站式购齐、一站式装好、个性化定制的家装服务,所以它可以把家装环节所需的产品全都打包销售给客户。基装可以赚钱,硬装可以赚钱,软装可以赚钱,定制家具也可以赚钱。
可盈利的环节多,意味着我不怕你在某个环节降低价格来打价格战。传统装修可以降低设计费,整装+全屋定制可以免费设计;施工队可以压低施工费,整装+全屋定制也可以同等降低施工费,因为整装+全屋定制还可以在其他环节实现盈利。
在别的杀毒软件都收费的时候,360大胆推出了免费杀毒软件,因为还有360浏览器、360游戏等,杀毒软件并不是唯一的盈利点。
从客单价来看,传统装修远不如整装+全屋定制高。传统装修只做硬装,整装+全屋定制的客单价大约能比它高出一倍。
从产品本身来讲,整装+全屋定制的优势就更明显了。对于传统装修,消费者早就怨声载道了。设计图和实际装修效果严重不符、请完假看建材又要请假看家具、施工中又经常出错,工人懂的消费者要懂,工人不懂的消费者更要懂……包括装修公司老板,遇到自己家要装修都很头疼。
而整装+全屋定制是符合消费升级的产品,整装解决了消费者一站式装修的需求,全屋定制解决了消费者个性化定制、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需求,两者的融合能真正做到让消费者省时、省心、省力。客户交完钱,和家人旅游回来就能拎包入住了。
所以,整装+全屋定制提升的是装修公司全面的竞争力。无论从产品、盈利模式还是客单价来看,传统装修、施工队都无法跟整装+全屋定制相比,后者对前者的取代也是必然的。
尚品宅配董事长李连柱先生预言定制家具会在3~5年内消亡后,更提出了尚品宅配未来的方向:全力做整装+全屋定制,并迅速成立了HOMKOO整装云——整装+全屋定制赋能平台。尚品宅配不是自己开装修公司,而是做赋能平台,赋能传统装修公司做整装+全屋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