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杜学士言开河书[1]
十月十日,谨再拜奉书运使学士阁下:某愚不更事物之变[2],备官节下[3],以身得察于左右。事可施设[4],不敢因循苟简[5],以孤大君子推引之意[6],亦其职宜也[7]。
鄞之地邑,跨负江海[8],水有所去,故人无水忧。而深山长谷之水,四面而出,沟渠浍川[9],十百相通。长老言钱氏时置营田吏卒[10],岁浚治之[11],人无旱忧,恃以丰足[12]。营田之废,六七十年,吏者因循,而民力不能自并[13]。向之渠川,稍稍浅塞[14],山谷之水,转以入海而无所潴[15]。幸而雨泽时至,田犹不足于水。方夏历旬不雨,则众川之涸[16],可立而须[17]。故今之邑民最独畏旱,而旱辄连年。是皆人力不至,而非岁之咎也[18]。
某为县于此,幸岁大穰[19],以为宜乘人之有余,及其暇时,大浚治川渠[20],使有所潴,可以无不足水之患。而无老壮稚少,亦皆惩旱之数[21],而幸今之有余力,闻之翕然[22],皆劝趋之[23],无敢爱力。夫小人可与乐成,难与虑始[24]。诚有大利,犹将强之,况其所愿欲哉[25]!窃以为此亦执事之所欲闻也。
伏惟执事,聪明辨智,天下之事,悉已讲而明之矣[26],而又导利去害,汲汲若不足[27]。夫此最长民之吏当致意者[28],故辄具以闻州,州既具以闻执事矣。顾其厝事之详[29],尚不得彻[30],辄复条件其详以闻[31]。唯执事少留聪明[32]。有所未安,教而勿诛[33],幸甚。
[1]杜学士:杜杞,字伟长,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时任两浙转运使。《宋史》卷三〇〇有传。转运使,简称运使。宋初为集中财权,置都转运使。转运使负责一路或数路财赋,并负有督察地方官吏的职责。其后职掌扩大,成为府州以上的行政长官。学士,指有学问的人,这里是对杜杞的尊称,并非指官职。
[2]更:经历,经过。事物之变:指世态变化。
[3]备:充数。节下:犹言麾下,部下。
[4]施设:实施,办理。
[5]因循:照旧不改。引申为拖沓的意思。苟简:苟且简慢。
[6]孤:孤负,即辜负。大君子:这里是对杜杞的尊称。推引:推荐引进。
[7]其:指自己。宜:应该。
[8]跨:跨越。负:背靠。江:指甬江,在鄞县境内。海:指东海。
[9]浍(kuài):田间水沟。
[10]长老:年长的人。钱氏:指五代时的吴越王。五代时,杭州临安(今属浙江)人钱镠(liú)占领江浙一带地区,自称吴越王。传至其孙钱俶(chù)时,降宋。前后共立国八十六年(893—978)。营田:即屯田。
[11]岁:每年。浚(jùn):疏通,深挖。
[12]恃:依靠。
[13]自并:自己组织起来。
[14]稍稍:渐渐。
[15]潴(zhū):水停聚的地方。这里用作动词,蓄水。
[16]涸(hé):枯竭。
[17]可立而须:意思是这是可以立刻和总归要发生的事情。须,终于,总归。
[18]岁:岁时,天时。咎:过错。
[19]穰(ránɡ):丰收。
[20]“以为”三句:意思是认为应该乘着农民有点余粮,又是农闲时候,大力疏浚修治河道。
[21]惩:苦于。数(shuò):频繁。
[22]翕(xī)然:和顺的样子。
[23]劝:勉励。趋:奔赴,归附。之:指开河事。
[24]“夫小人”二句:语出《商君书·更法》:“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以乐成。”小人,这里泛指百姓。
[25]“诚有”三句:意思是即使对农民有很大利益的事情,还要勉强他们去做,何况是他们自愿要做的事呢!
[26]悉:全部,都。讲:谋划,商议。
[27]汲汲:急忙的样子。
[28]长(zhǎnɡ)民:抚育百姓,引申为治民。长,抚育。
[29]厝(cuò)事:措办事情。
[30]彻:贯通。引申为上报。
[31]条件:逐件条列。
[32]少留聪明:稍稍留心。少,稍,略微。聪明,视听灵敏,这里是留心的意思。
[33]诛:责备。
本文是王安石在鄞县知县任上不久写给上司杜杞的一封信,作于庆历七年(1047)。
王安石在这封信中汇报了鄞县的情况,并提出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张。根据鄞县的地理条件,他分析了当地的水利情况,阐明了兴修水利的重要性。文中用确切的事实痛斥了地方官吏的因循保守观念,直截了当地指出这个地区连年大旱的原因在于没有发挥人力作用,而并非是自然条件不好的结果。因此,他建议组织民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他的这一主张不仅在鄞县得到了实施,而且还为他后来执政时推行农田水利法奠定了基础。
本文围绕着“开河”一事,首先从当地的地理环境、水利情况以及历史事实等方面,论证其必要性;然后以当年农业丰收、人力有余、人心一致等现实情况,论述其可能性;最后又从职守方面,强调“导利去害”是官吏应负起的责任,从而使文章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富有说服力。明人茅坤评云:“行文婉而曲,论利害处简而悉。”(《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