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产业出口贫困化增长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稀土贸易基础理论

2.1 均衡价格理论

2.1.1 均衡价格理论的发展历史

传统价格理论主要包括古典价格理论和新古典价格理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首先提出了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基本原理,他认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了商品价值的大小,随着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商品的单位劳动时间减少,商品的价值量也会减少。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重农学派的先驱布阿吉尔贝尔(P Pierre Le Pesant, sieur de Boisguillebert)认为劳动时间决定了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交换必须按照“公平的价格”(比例价格)进行交换,公平的价格最终取决于“劳动的比例”。“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总结吸收威廉·配第和重农学派劳动价值论思想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和总结了劳动价值论,从而奠定了古典经济学的基础。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经济学专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并提出了自由市场理论。他认为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动调整机制,即市场机制可以自发调节商品的供给和需求。

近代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将古典经济学派价值理论与边际学派的经济学思想进行综合与归纳,形成了统一的价格理论体系。1890年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一书,他在该书中把供求论、边际效用论、边际成本论等融合在一起,采用单一市场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成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认为均衡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逐渐形成了均衡价格论,深化了供需理论,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

2.1.2 稀土供给、需求曲线及均衡价格的决定

从均衡价格理论来看,影响稀土市场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是供给和需求的对比关系。当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稀土的国际市场价格下降;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涨。当稀土市场受到偶然性因素冲击导致供给量与需求量严重失衡时,其价格就会出现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从理论上讲,影响需求的因素同时也可能会影响到供给,因为供给与需求是一种动态的均衡趋势。

稀土供给是指生产者在市场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给市场的产品数量。这种供给的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稀土价格——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越大,相反,生产者提供的产量越小;稀土资源开采成本——上游开采成本上升,稀土产品制造成本就会提高,生产者供给的数量就减少,相反,供给的数量就增加;环境成本——开采、冶炼、加工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损害越大,生产者的环境修复成本就越大,提供给市场的供给数量就越小。

由于稀土资源具有稀缺性,其“自然供给”是固定不变的,这就决定了稀土资源长期供给具有刚性,可以近似地认为稀土供给曲线S垂直于横轴。但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对稀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各个国家都在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仅国内供给而且需要从国际市场上寻求稳定的资源供给;加之,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率也不断提高;实际的稀土资源供给曲线仍然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如图2-1中的S曲线。

稀土需求是指消费者在市场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能够购买且消费使用的资源数量。这种需求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价格——价格越高,消费者的使用量就会减少,相反,消费者使用量就会增加;是否存在替代品——由于稀土使用的特殊性,需求弹性很小,无论价格怎么变化,使用量都基本保持稳定;产业结构——稀土材料具有其他材料难以比拟的光、电、磁性能,尤其是稀土永磁材料作为应用领域最为广泛的功能材料,占稀土新材料消费的60%,已广泛应用于节能环保、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当经济总量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时,对稀土的需求就会增加。

稀土资源和其他大部分产品一样,其需求都符合需求规律,即价格和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关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由于稀土用途的特殊性,在很多应用领域几乎不存在替代品,其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极其微小的,即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非常小,因此,实际的稀土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陡峭曲线(2),如图2-1中的D曲线。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微观主体之间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重要媒介,具有很强的市场信号作用,它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实现要素在最有利的地点生产,商品在最有利的市场销售。供给曲线说明了生产者在每一市场价格水平上的供应量是多少,需求曲线说明了消费者在每一市场价格水平上的消费量是多少。但是,它们都没有说明市场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在自身市场供给和需求两种相反力量的互相作用下形成的,通过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如图2-1所示。

根据供需平衡理论,市场均衡出现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的E点,该点也被称为市场均衡点,均衡点上对应的价格和数量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图2-1 稀土均衡价格的确定

此时,稀土市场供给与需求在E点达到平衡,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生产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是相等的,供求双方都获得了自身的最大利益。

2.1.3 稀土均衡价格的变动

以上对稀土市场供需平衡状态的分析仅仅是基于静态的角度,由于资源品市场的供需经常会受到多种因素干扰,如资源自身特点、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市场变化等,因此,国际市场上稀土的供给和需求经常会发生相应变动,从而打破原有的供需平衡状态,如图2-2所示。

根据供求原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需求变动会引起价格和数量的同向变动;供给变动会引起价格的反向变动和数量的同向变动。假如稀土市场没有受到外部冲击,供给与需求维持基本平衡状态,供需平衡点是存在的,如图中E1点,此时的均衡价格为P1,均衡数量为Q1。如果国际市场对稀土的需求没有发生变化(图2-2中D1曲线不发生变动),而稀土供给增加时,即国内稀土企业大量开采稀土精矿和加工稀土氧化物并出口,稀土供给曲线将由S1向右移动到S2,此时,均衡量为Q2,均衡价格为P2,P2显著低于P1(3)如果稀土供给增加的同时,国际市场对稀土的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将由D1向左移动到D2,此时,均衡价格显著下降到P3,由于稀土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小,加之我国稀土出口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科技含量不高,所以价格下降的幅度远大于因为价格下降而使得需求量增加的幅度,稀土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大幅下降。

图2-2 稀土市场供需平衡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