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著作分类全编:人之历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如此“讨赤”

京津间许多次大小战争,战死了不知多少人,为“讨赤”也;执政府前开排枪,打死请愿者四十七,伤百余,通缉“率领暴徒”之徐谦等人五,为“讨赤”也;奉天飞机三临北京之空中,掷下炸弹,杀两妇人,伤一小黄狗,为“讨赤”也。

京津间战死之兵士和北京中被炸死之两妇人和被炸伤之一小黄狗,是否即“赤”,尚无“明令”,下民不得而知。至于府前枪杀之四十七人,则第一“明令”已云有“误伤”矣;京师地方检察厅公函又云“此次集会请愿宗旨尚属正当,又无不正之行为”矣;而国务院会议又将“从优拟恤”矣。然则徐谦们所率领的“暴徒”那里去了呢?他们都有符咒,能避枪炮的么?

总而言之:“讨”则“讨”矣了,而“赤”安在呢?

而“赤”安在,姑且勿论。归根结蒂,“烈士”落葬,徐谦们逃亡,两个俄款委员会委员出缺。六日《京报》云:“昨日九校教职员联席会议代表在法政大学开会,查良钊主席,先报告前日因俄款委员会改组事,与教长胡仁源接洽之情形;次某代表发言,略云,政府此次拟以外教财三部事务官接充委员,同人应绝对反对,并非反对该项人员人格,实因俄款数目甚大,中国教育界仰赖甚深……。”

又有一条新闻,题目是:“五私大亦注意俄款委员会”云。

四十七人之死,有功于“中国教育界”良非浅尠也。“从优拟恤”,谁曰不宜!?

而今而后,庶几“中国教育界”中,不至于再称异己者为“卢布党”欤?

四月六日。


题注: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6年4月10日北京《京报副刊》。收入《华盖集续编》。

当时奉系军阀称国民军为“赤化”,称他们对国民军的进攻为“讨赤”。段祺瑞执政府打死请愿者,也宣称是为了“讨赤”。鲁迅在这篇杂感中指出,把俄款委员会委员徐谦、李大钊等作为赤化分子驱逐后,北洋政府的教育部门正好借机争夺苏俄政府退还的庚子赔款,这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