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养血美到老:老中医亲授的驻颜秘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寒冬:补养气血的最好时机

冬季是最佳的进补季节。正所谓“秋收冬藏”,冬季是人体处于收纳的时节,这时补充的营养更容易吸收,是机体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这时的进补能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医养生专家也推崇冬季进补,因为冬季是万物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正是一年四季中积蓄能量的黄金时机。如在这个季节进行滋补,可以改善人体的阴阳平衡,旺盛脏腑的气血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民间流传着“冬令进补,来年打虎”的俗语,这种说法是包含着一定科学道理的。那么,冬季补气养血应该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一般来讲,冬季补气养血的食物应该具有三种功能:

第一,要有保温功能,即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

第二,要有御寒功能,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因此,应注意补充矿物质。中国人认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只要不偏食,就可以保证人体对钾、铁、钠等矿物质的需求。值得提醒的是,冬季怕冷的人可多补充一些带皮的蔬菜。专家认为,这类蔬菜生长在土壤里,其根部和皮壳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及营养素。

第三,要吃防燥功能的食物,冬季气候干燥,人们常有鼻干、舌燥、皮肤干裂等症状,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十分必要。维生素B2多存于动物的肝、蛋、奶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总的来说,女性进补,应从调养入手,保持身体内外平衡、气血通畅,再根据情况和体质确定是否需要进补,以及如何进补。气血不足是体质虚弱的表现,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滋补膳食,可帮助改善虚弱体质。

气虚——多吃补气的食物

推荐食谱:剁椒蒸鱼腩、罗汉果杏仁炖鸡翅

气虚是指人气力不足、神疲乏力,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较低下。

主要表现为声低懒言、气怯气短、纳呆少食,舌淡苔白、脉虚无力,严重时可见神昏、汗出、肢冷、脉搏微弱。气虚严重者可表现为气陷,出现腹部坠胀感或腰酸腰痛,同时伴有脱肛、子宫下垂或其他内脏下垂等症。

常用的补气食物:菱角、板栗、糯米、泥鳅、胡萝卜、香菇、豆腐、薯类、牛肉、鸡肉、黄鱼等,都可健脾益气。

鸡翅温中益气、强腰健胃,这道汤还对肺热咳嗽、咽喉疼痛或失音具有很好的功效。

血虚——多吃补血的食物

推荐食谱:白萝卜花生汤、芦笋清炒黑木耳

血虚是指由于血液不足或血液濡养功能减退,出现面色无华、视物不明、四肢麻木、皮肤干燥等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淡白、头晕眼花、脉细无力、心悸失眠、手足发麻、月经失调。

常用的补血食物:猪心、猪肝、桂圆、花生、菠菜、黑木耳、红枣、莲子、蜂蜜、芦笋、乌鸡、黄花菜等,都有补血养血之用。

铁是造血的主要原料之一,补血首先就要补铁。萝卜含铁丰富,有“冬令小人参”之称,花生则有“长生果”的美誉,具有止血和提升血小板的功能,这道白萝卜花生汤既能通气活血,又可起到润肺生血的作用。

含铁量较高的黑木耳是补血良方,中医认为它有益气补血、润肺镇静、凉血止血的功效。

气血双补的食物

推荐食谱:鲫鱼豆腐汤、枸杞猪肝汤

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

适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通常气血双补的食物主要靠两种以及多种食材搭配的食谱来完成。

就拿鲫鱼豆腐汤来说,鲫鱼营养价值极高,补益功效极为显著,可以益气健脾、利尿消肿、开胃调气、清热解毒。对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以及产后、术后、病后体虚气弱者,经常食用鲫鱼是很有益的,可增加营养,增强抗病能力。枸杞猪肝汤能够补肝养肝、明目补血,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