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结语
“既要深耕东莞,又要对外发展。”中惠熙元集团曾这样表示公司的布局策略。
目前来看多元化的效果还难以“盖棺定论”。多元化的正向观点认为,多元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展规模,规避风险,实现资源的共享,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多元化对公司从产业选择传导至财务绩效,以及企业的成长性和盈利性都有促进作用,最终企业价值要高于相关专业化企业组合的价值,即“1+1>2”,对企业存在“协同效应”“范围经济”和“多元化经营溢价”效用(苏冬蔚,2005;傅继波、杨朝军,2005)。正所谓“成也多元化,败也多元化”,多元化的负向观点则认为,多元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规模,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企业过度投资、跨行业补贴、信息不对称、盲目追求多元化而引发财务风险等。多元化程度与企业资产回报率显著负相关,最终损害企业绩效(汪建成、毛蕴诗,2006;何大军,2008)。
然而,市场形势和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房地产企业若缺乏“归零”的心态和勇于创新、转型、变革的勇气,就极有可能不进则退,甚至被洗牌出局。反之,理清思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多元化经营,打通并整合产业链就有机会弯道超车,逆市突破,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惠熙元集团从1999年确立的“以房产为主营业务”转向如今的“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运用互联网+,布局‘金融、股权投资、大健康、教育文化与社会公益等领域’,为人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服务的轻资产管理”。这是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的大势所趋。依托房地产,推动企业与城市的发展融合;增强校企合作,创新运营模式;促进与社区关系的协调发展;抓住地产拆分上市,物业管理分红的机遇;审慎跨界,试水金融、医疗、文化等相关或非相关业务发展;结合互联网思维,中惠熙元的多元化转型已势不可当。然而企业多元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牵涉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也需要企业依据外在的环境进行相应的策略调整,因此多元化策略也要灵活采取“加减法”策略,利用加法抓住机遇,及时做减法以应对风险,保持警觉和理性,保障主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协调发展。真正的转型跨界多元化,一定是纳入公司战略,有了基本成立的商业模式,自上而下地匹配引进人才,给予烧钱般的资金投入,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总体而言,我国面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仅有40年的历史,相对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各种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更为突出,部分大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特殊的资源和能力,也因此拥有更多多元化战略的实施空间。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行业,与多个产业密切关联,更有利于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从实践上看,“企业多元化战略是其公司壮大到某个程度的正确方向,多元化成长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合理配置公司的资源,提高公司层面的资源利用率”。但是多元化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在多元化的道路上稳扎稳打,对于“多元化”中的每一个“元”,都必须审慎地选择和进行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