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技法从入门到精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水彩画在绘画训练中的作用与地位

水彩画作为独立画种,自19世纪传入中国,很快就被中国民众接受,并在中小学里普及开来。现在,不仅美术院校开设水彩画课程,其他高校的色彩基础课中,也采用水彩和水粉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规律和知识。水彩画在绘画训练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1.3.1 通过水彩画的训练掌握色彩规律及绘画方法

水彩画是以水与色的交融而形成的画种。它主要借助于光在物体上产生的明暗关系和色彩变化来进行物体的塑造,是真实客观地对事物的形态、色彩和特征进行深入刻画的绘画形式。

长期以来,人们通过水彩对客观事物的造型与色彩等因素进行全面认识,并对其艺术表现法则进行研究,水彩画成为色彩科学表现的典范。西方传统绘画观念认为,对现实对象最真实的再现只有通过轮廓和形,而轮廓是通过与背景不同的色彩和明暗对比产生出来的。西方水彩画这种追求光影变化的形式成为水彩画通常的表现形式。

水彩画根据对象的明暗光影对其进行形象塑造。它利用明前暗后、明实暗虚、明强暗弱、明主暗宾的视觉规律来进行水彩画的创作与表现,并能通过光的变化来表现其空间感、质感、层次感和立体感(图1-3-1)。

图1-3-1 水彩的明暗虚实关系(何强华作品)

同时,画家还可根据对事物的直观印象来描绘和反映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感觉和观念,把物体的色彩特征作为描绘的前提和主体,从中发现一般人所不能发现的带有画家个人主观认识的色彩关系、色彩现象和色彩感受(图1-3-2)。

图1-3-2 水彩颜色的主观性

明暗水彩画所追求的就是塞尚所说的能“代表自然”,而不只是“再现自然”的那种绘画形式。水彩画家为了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经过长期的研究与绘画实践创造出一系列画理和法则。这些画理和法则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水彩画艺术的总结,也是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门类绘画的重要途径。

1.3.2 水彩画与其他主要画种的联系与区别

(1)与水粉画的联系与区别

“水粉”这个词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意大利的大师们用一种水质的胶画颜料,或者蛋胶画颜料作画(即坦培拉),并将这种颜料称作水粉。水粉颜料不透明,干后形成没有光泽的粉状表面,与色泽纯净、透明度高的水彩颜料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这两种颜料在工具、技法、基底等方面的要求却很相近。

因为水粉颜料有较强的遮盖力,能够覆盖、涂改,便于初学者的学习,也因其厚涂、干画的画法有些像油画,对于在经济不发达时期,想学油画又学不起的人来说,是油画极好的代用品(图1-3-3)。

图1-3-3 水粉有较好的覆盖能力(高柏年作品)

水彩画与水粉画的作画媒介都是水,以水来进行色彩调配。水粉画的颜料也与水彩画大致相同,只是水粉颜料的颗粒比水彩的略粗一些,如湖蓝、粉绿等色度较淡,粉质较多,不十分透亮(图1-3-4)。

图1-3-4 与水粉比较接近但比水粉透明的水彩画(魏永庆作品)

尽管水彩画与水粉画有一些相近之处,但二者仍然在许多方面有所不同。水彩画依靠水的稀释来减弱其色度,画面越亮的地方,用水越多,用色越少,空出的白纸部分是画面的最亮处。而水粉画则不完全一样,甚至相反。水粉画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接近水彩的表现形式,另一种是接近油画的表现形式。这两种表现形式中高光和亮色都不是空出来的,而是用白颜色与其他颜色调和后,进行非透明覆盖来表现的。

接近水彩画表现手段的水粉画,可以通过较薄用色、多层覆盖,产生水彩画那样的水色交融、色彩斑斓的效果,同时又有一定的浑厚感。由于白粉的介入,色彩的调配更为轻松、自由。在色彩的处理上,可以用深色覆盖亮色,也可以用亮色覆盖深色。水粉的色彩更为厚重,色彩表现更加自由。但在另一方面,这种表现方式就不具备水彩画所独有的魅力—清新与透明(图1-3-5)。

图1-3-5 水彩特有的清新与透明感

现今的展览会中,水粉被囊括在水彩之内。因其使用树胶作为黏合媒介,选用不透明的白色颜料或填充剂加入颜料中,使颜料本身具有一定的遮盖力,水粉在国外又有“树胶水彩”或“不透明水彩”之称,而水彩与水粉的区别也正在于此。

(2)水彩与中国画

水彩与中国画有许多相近或相似之处,这也是中国人更容易接受水彩画的缘故。其相似之处最明显的表现是在材料上。两者均用纸本绘画,讲究用水的干湿变化和对比,使用水溶性颜料和管形笔作画。在用水用色的技法上,二者也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中国画尤其是中国水墨画所表现的氤氲润泽、空灵淡远的艺术效果与水彩画的清新透明、水润空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由于国画颜料和纸的性能局限所致,国画的透明叠加和水色交融效果不及水彩画。生宣纸吸水性较强,故水在纸上的流动渗化不及水彩,叠加的透明度也不及水彩。然而,二者的主要区别不在于媒介物,而是各自所表达的意境和蕴含的内涵不同。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蕴、哲学思想、民族精神对中国画的影响与渗透是非常深刻的。中国画又将这种民族意识通过造型、线条和色彩体现得淋漓尽致(图1-3-6、图1-3-7)。

图1-3-6 与水彩比较接近的中国画

图1-3-7 水彩画中有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是以线为表现语言的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有工笔与写意两种。工笔画在表现方法上工整而细致,其作画步骤是先勾后染,色彩绚丽,并富有装饰趣味。水彩画中也有一种表现形式是先勾出轮廓线,然后用水彩色进行塑造的。尽管同样地用水用色用线,但水彩画中的线条与中国画线条是有所区别的。水彩画中的线条所注重的已不是轮廓本身,而是在光线的概念中进行线的表现。水彩画中的线条把明暗光影融入线中,把光影中原本比较宽的背光面有意进行压缩,变成线的形式,成为水彩画里线的依凭。这里的线,是由影演变而来的,与中国画中作为单一轮廓表达的线在表现理念上完全不同(图1-3-8)。

图1-3-8 水彩中在光影概念下的用线

水彩画同中国写意画一样讲究虚实。但东西方对虚实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西方水彩画之虚实是指色彩对比、明暗对比,而中国画的虚实则注重线条的疏密和轻重,轮廓的清晰和模糊要求“实者虚之”“虚者实之”,体现虚实相生的原则。可见,中国写意画中的虚实是一种意境和气韵的表现,而不像西方绘画那样虚实只是层次、空间和远近的处理方法。

(3)水彩画与油画

在西方,水彩画与油画的风格十分相像。油画是用调色油调和油画颜料进行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是西方绘画中最典型的绘画手段。油画颜料覆盖力强,色彩鲜艳、丰富、细腻,富有极强的表现力。画家可运用油画材料,采用油画的表述语言,对色彩、线条、明暗、空间、层次、肌理等进行全方位的表现。油画往往能充分表现物体复杂的明暗关系和色彩现象,即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出三维空间的效果,并且对物体的描写与刻画亦能做到惟妙惟肖,是迄今为止所有绘画中塑造能力最强的艺术表现形式。

然而,油画用油作为调色媒介,虽有透明画法,但不可能产生像水彩画那样经多层叠加仍能保持的清新透明感,也不可能如水彩画一般,因水在画面上流动而产生意想不到的丰富意趣(图1-3-9、图1-3-10)。

图1-3-9 水彩可以画得如油画般厚重(王绍波作品)

图1-3-10 水彩的透明感是油画达不到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观念的变化、水彩画工具材料的更新和技法的多样化,水彩画将出现更加绚丽多姿的面貌。尽管如此,水彩画的形式仍然没有拓展到它的极限,还有很多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水彩画还需要向其他画种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其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其工具材料也需要不断更新。只有多元取向才能为水彩画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才能赋予水彩画更旺盛的生命力。

在表现风格上,水彩画还应不断追求色彩的丰富、光影的变化、装饰的趣味、水的酣畅、塑造的极致等。只有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破除现有的观念和模式,才能发掘水彩画的所有功能,推动水彩画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