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白痴皇帝和黑丑的矮皇后
晋惠帝司马衷生性痴呆,是个白痴皇帝。他听到人家说百姓没有饭吃,饿死了许多人,觉得很奇怪,便说:“何不吃肉糜?”这是个千古流传的大笑话。
既然是个白痴,当初武帝为什么还要立他做皇太子?皇帝一般都有一群儿子,武帝也不例外,共有二十六个。“八王之乱”中的八王就有他的三个儿子在内。他们是楚王司马玮(以下称楚王玮,余亦照此,以省“司马”二字)、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还有一个小儿子(第二十五子)司马炽,继惠帝之后,也做过皇帝(怀帝)。他们都不痴不呆,如能继位为君,总要比惠帝好得多吧。
但上文说过,惠帝是武帝头一个杨皇后的亲生子(第二个杨皇后没有子女)。这位杨皇后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幼时夭折,惠帝是次子,还有一个是秦王司马柬。这时,依次序立太子,当然应该立司马衷。但武帝对于这个儿子的智力水平,似乎既有点了解又不大了解,因而对他进行过一次考核,即叫他对一些政事拟出批文。贾妃即使人代他起草。此人就引经据典写了一大篇。旁边有个精明的家伙说:“这样不行,陛下一眼就看穿了,只能就事论事,不可以引用它书。”贾妃就改命此人起草,他果然写得既浅显又明白。太子照抄不误,缴了上去。武帝看了,心中大喜,觉得这个儿子事理还算明白。可他实在蠢极了,怎么就想不到有“枪手”,他自己不是也曾用过此法吗!(见第一篇)
另外还有一层。惠帝和谢才人生有一个儿子司马遹。这个孩子玲珑乖巧。五岁时,宫中失火,武帝登楼观察火势,这孩子拉着祖父的衣襟,要他退到火光照不到的地方,说:“深夜发生意外事件,应该提高警惕,不可让火光照见皇上。”武帝见孙儿有这等见识,高兴极了。他以为儿子虽笨,但考虑到以后孙子继位,完全可以成为一代明君。可他又想错了,这个孩子并非贾妃所生,将来的地位怎么会有保证呢!
贾妃性情凶悍,生得又矮又黑又丑,做太子妃时,就曾在宫中杀人。有一次,她发觉一个宫女有了孕,勃然大怒,拿起一支手戟掷去,致使宫女受伤流产。武帝知道了,大为光火,决定把她废黜。这时,贾充早已死了,但杨、贾二氏的党羽仍在,杨珧(杨骏之弟)、荀勖都帮她说话,杨珧甚至说:“陛下难道把贾公闾忘了?”武帝的耳根最软,听了他们的话,火气便消了。
太熙元年(290年)四月,武帝去世,太子即位,改太熙元年为永熙元年。这当年改元的做法是不合礼制的。当时杨骏大权独揽,可能就是他的主意。
杨骏是个蠢人。他要专权,又怕人害他,他最怕的是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司马懿之子)。武帝临终前,下诏让汝南王亮与杨骏一同辅政,但昏迷之中,诏书被杨皇后做了手脚,变成了命杨骏独自辅政。汝南王亮怕杨骏害他,在城外安营,要求过了武帝丧事,再到许昌就早已任命的督豫州诸军事的职务。有人却去报告杨骏,说汝南王要动武讨伐杨骏。杨骏害怕,就告诉杨太后(原武帝之杨后),要惠帝写一道诏书,命司空石鉴率领守卫武帝陵地的军队讨伐汝南王。这次,若非石鉴稳重,未曾轻易听命,可能就会闹出大乱子。但汝南王亮事先得到了这个消息,他和廷尉何勖商议,何勖说:“如今朝野都归心于公,哪有公不讨人,而怕人家讨伐的道理!”他劝汝南王亮主动夺权。可汝南王亮生性胆小,不仅不敢发动,还连夜赶赴许昌,事情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在此之前,杨骏之弟杨济不以兄长的意旨为然,曾劝他挽留汝南王亮,但杨骏不听。晋朝宗室强盛,外戚若能与宗室合作,天下就可能安宁。杨骏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杨济就估计到,以后杨家的门户是难以保全了。
杨、贾两家也有矛盾。杨芷(第二个杨后名)和贾南风在宫中已相处了十多年。杨芷每见贾南风有些过失,为爱护起见,常加劝告。贾南风不知她的好意,还怀疑她会在武帝面前说自己的坏话,反而怀恨在心。杨骏则深知这个做了皇后的女人阴险毒辣,每次拟定了诏书命令,给惠帝看过后,就送到里面再给杨太后过目,然后随即施行,中间不让贾后有插手机会。贾后对此当然不满,也就更加嫉恨杨家。另外,贾后还有一块心病,她自己没有儿子,谢才人生的司马遹已经十三岁了。她不能不同意立这个孩子做皇太子,也就不能不同意把他的生母升做淑媛,而她目前能够做到的,就是尽量不让他们母子见面,以待将来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元康元年,贾后发动政变,杀死杨骏兄弟,废黜杨太后,逼她活活饿死。详情如下。
贾后知道,杨骏对宿卫将领孟观、李肇一向礼数不周,二人心怀怨恨,她便使宦官董猛,与二将密商,准备发动政变。同时让李肇联络汝南王亮,要他起兵反杨骏。汝南王不肯,李肇就转而联络都督荆州诸军事的楚王玮。楚王玮是惠帝的兄弟,年方二十,是个好勇斗狠,喜欢揽权的少年王子。他爽快地答应了,立即向朝廷要求入朝。杨骏了解他的性格,本来对他就不大放心,见他要求入朝,立即同意。他以为楚王玮到了京师,便于控制,却没有想到他是来造自己的反的。
元康元年二月,楚王玮到达洛阳。三月初八晚上,孟观、李肇向惠帝诬告杨骏谋反,贾后立即写好诏书,以此罢免了杨骏官职,同时宣布戒严,命东安公司马繇(司马懿之孙)领殿中兵四百人“讨伐”杨骏,楚王玮领兵守卫司马门(皇宫的外门)。杨骏的外甥段广官居散骑常侍,就在惠帝身旁,他跪下求道:“杨骏没有儿子,岂有谋反之理,请陛下明察!”惠帝听了,呆木木地一言不发。他扮演的是一个傀儡的角色,本来就做不了主。
杨骏在府里听到宫中发生变故,即召集众官到府商议。主簿朱振主张发动反击,火烧宫城的正门云龙门,造成声势,再打开宫城的东门万春门,拥护皇太子,引东宫卫兵和京城驻军进宫,责令殿内人员交出祸首。他说:“除此以外,别无办法。”可怜杨骏内心虚弱,哪里有应付非常事件的魄力。他不发一令,只说了几句无关紧要的话:“云龙门是魏明帝所造,工程费用很大,烧了可惜!”众官听了,知道无法挽救,纷纷散走,把杨骏丢在府里等死。
杨骏是有兵可用的。京师有前、后、左、右四军。左军将军刘豫是杨骏的党羽。杨骏不立即抓这支兵,事变时刘豫连杨骏在哪里也不知道。他遇见右军将军裴頠,就向他打听杨骏的去向。裴頠是贾家的近亲,骗他说杨骏已出城逃走。刘豫也是个没有主心骨的人,问:“那我该怎么办?”裴頠说:“该到廷尉(大法官)那儿去听候处分。”刘豫一听,就离开军队走了。不多一会,诏书下来,命裴頠领左军将军,守卫万春门。这时,东安公繇所领的兵还没有出宫城,可见杨骏若有决断,及早用这支兵,就有打进宫城争取主动权的可能。
杨太后得讯,写帛书射出,号召“救杨太傅者有赏!”贾后借此声称太后参与谋反,命东安公繇立即领兵出发。他到了杨府,不知虚实,就先放起火来,又命弓箭手从高处向府里乱箭射去。杨骏的卫兵被堵在里面,只能躲起来避箭,不敢抵抗。杨骏逃到马厩里,结果被兵士搜出、乱刀砍杀。孟观等也捉拿了杨珧、杨济以及段广、刘豫等人,都全族夷灭,一共杀了好几千人。
第二天,贾后矫诏,命太后移宫,太后母(杨骏妻)庞氏免死,并与太后同居。她一步紧一步,唆使臣下上奏,先是准请废太后为庶人;再准奏庞氏不得免死。可怜这个杨太后,当时抱住母亲,哭哭啼啼地向贾后称妾,哀求免其母一死。可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庞氏终于死在贾后的刀下。次年二月,杨太后活活被饿死在金墉城(洛阳西北角的小城)的冷宫里面。
这次政变,可以说是“八王之乱”的序幕。
接着,贾后又以惠帝诏书征汝南王亮入朝任太宰,与太保卫瓘共录尚书事,一同辅政。惠帝虽是个白痴,但贾后不能一下子就走到前台,也不便一下子让贾家人出任最高的官职,所以她搬出这两个人来过渡一下。他们两个,一个既是辈分最高的宗室成员(司马懿的儿子),又是杨骏的政敌;一个是晋廷资格最老的元老重臣。其实,贾后又何尝想让他俩一直干下去。卫瓘当年曾佯装酒醉,拍拍武帝的坐椅,说:“此座可惜!”武帝懂得他是说太子不堪重托,因而才有出题考核太子之事。贾充曾使人把此事情的起因通知女儿贾南风,说:“卫瓘老奴,几破汝家!”为此贾后怀恨已久,如今把他捧上高位,正是为以后好将他一跤掼杀。
楚王玮和东安公繇是在政变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前者被任为卫将军,领北军中候,掌握一部分兵权,后者升为东安王。他们和贾后的族兄车骑司马贾模、堂房舅父右卫将军郭彰,妹子贾午之子贾谧(贾午的丈夫叫韩寿,贾充没有儿子,使外孙改姓贾)都参与国政。
这一伙人的相互之间很快就产生了裂痕。东安王繇只做得半个多月王,即以“谋废贾后”、“专行诛赏,欲擅朝政”的罪名,被罢官,远谪东北边地。他的罪状未必是实,大概是居功自傲,和贾后及汝南王亮都有点摩擦,所以先遭贬逐(此人后来还任尚书左仆射,后因劝成都王司马颖迎天子请罪,为颖所杀)。
楚王玮的为人前面已经提到,这时他有了点兵权,格外飞扬跋扈。汝南王亮和卫瓘都看不惯,想夺他的兵权,劝他还是回到封地去的好。楚王玮就竭力靠拢贾后。他的心腹岐盛通过积弩将军李肇,向贾后告密状,说汝南王亮和卫瓘要谋废立。贾后抓住这个机会,决定借楚王玮的手,来除掉这两个老头子(汝南王在司马懿的九个儿子中排行第四,司马懿在公元251年就死了,所以汝南王的年龄至少在六十以上。卫瓘这年七十二岁)。
六月,贾后使白痴皇帝亲手写道诏书,命楚王玮“免亮及瓘官”。楚王玮便连夜动手,除出动所领北军外,又假传诏书,令城内外各军一律听他指挥。
这几乎是重演了三个月前杨骏遇害的场面。
楚王玮派两队人马分别开往亮、瓘二人的府第。
汝南王府的帐下督(卫队长)李龙发觉情况异常,立即进内堂禀报,请求发令抵抗,汝南王亮还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不多一会,李肇等率领的兵士已经爬登墙上,大声叫喊,汝南王亮这才大惊失色,说:“我并无贰心,何至于此!”他令人问:“诏书何在?请拿来观看,究竟怎么讲法?”李肇等不予理会,只催兵士打进去。长史(秘书长)刘准见如此情况,说:“他们不肯出示诏书,必是奸谋,府中兵将不少,可以决一死战。”但汝南王亮不听,李肇等冲进内堂,汝南王亮和世子司马矩都被拿下,立即处死。司马亮临死叹道:“我的赤心可以破示天下!”我们在这里应该注意一点,诏书只说“免官”,没有说逮捕,更没有说“处死”。是不是楚王玮或李肇等做过头呢?不然,从贾后到李肇等,他们都是一致的。不过,贾后阴险,楚王玮粗疏,诏书不写明白,事后好一古脑儿推在楚王玮身上,借此把他一并除掉。这是一石二鸟的计策,史书上没有说穿,但明眼人一看,心里自然明白。
卫瓘家里发生的情况几乎完全相同,不过死人更多。卫瓘的左右也主张抵抗,同时上表核实,如确有处死命令,再束手就戮。但卫瓘也不肯听。他有个旧部荣晦,因有罪被他斥革,这次也前来参与抓捕。他知道卫瓘子孙的名字及人数,进去后指名搜捕,结果连卫瓘本人,共抓到九人,悉数杀死。幸其孙子卫璪、卫玠当时不在家里,不曾遇害。
一夜乱后,楚王玮的心腹岐盛就劝其主子,应乘兵权在手,将贾、郭两氏也一起除掉。这个粗莽的主子对此并没有思想准备,正在犹豫不决之际,形势突然发生变化,楚王玮顿时陷入了绝境。
原来,时任太子少傅闲职的张华,次日见天色已明,即去找贾后的亲信宦官董猛,要他转告贾后:“楚王杀了二公,天下威权将完全落到他的手中,可以用‘擅自杀人’的罪名把他杀掉。”贾后本有此意,当然深表赞同。但这时情势仍极混乱,她也不知该如何收拾局面。于是张华就又献计,请惠帝派殿中将军王宫,手执“驺虞幡”当众宣告:“楚王矫诏,将士切勿听他的号令!”驺虞见《诗经·召南·驺虞》,据说是一种不吃活物的仁兽,晋朝用画有驺虞的旗作为停止军事行动的令旗。将士听了,都丢掉武器,四散奔走。楚王的左右都跑光了,他光杆一人,很快就被捉拿。六月十三日,他被绑出去杀头,那张密诏还在身边,他一边哭,一边把那张青纸拿出来给监斩官看,说:“我也是先帝的亲生骨肉,怎么会让我遭此奇冤!”可他悔之晚矣。他的亲信岐盛也全族都被处死。
这次六月事变是“八王之乱”的第一幕,也可以说是第一个高潮,死了八王中的两个王——汝南王亮和楚王玮。
事变之后,贾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又作出了许多安排。
她把汝南王亮和卫瓘之死的责任推在楚王玮身上,追复汝南王亮的爵号,并追封卫瓘为兰陵郡公。并因卫瓘的女儿鸣冤及其属吏刘繇等的上言,把荣晦全族处死。
贾后任贾模为散骑常侍,加侍中。散骑常侍和侍中都是参与议政的官。她和贾谧商量,决定倚重众望所归的张华,任他为侍中、中书监,又用裴頠为侍中。朝中政事,主要由贾模和张、裴三人负责。贾后对张华很倚重,所以在以后的几年中,政局比较平稳。
贾谧奢侈豪华,但是爱好学问,喜欢结交士大夫,其中才学尤为优长的有陆机、陆云、潘岳、左思等二十四人。另外还有大富豪石崇,是司马氏开国功臣石苞的儿子,他在当时也号为有才气的人物。但传到后世的,却以与外戚王恺斗富一事最为人所熟知。这还是武帝在位时的事情。武帝给王恺一支两尺来高的珊瑚树。王恺以为石家不会有这样的奇珍,故意向石崇炫耀。石崇随手用铁如意把它打碎。王恺急了,与他争吵。石崇却说:“这种东西何足为奇。”他命左右把所藏的珊瑚树都拿出来,三四尺高的竟有六七株,光彩夺目。贾谧的豪富奢华,具体情况不清楚,大约总不及石崇,但是也不会相差太远吧。
从上述的情形看来,在六月事变以后,元康年间(291—299年)基本上是政局稳定、贵族官僚歌舞升平的时期。“八王之乱”的第二幕,要到永康元年(300年),才因废太子遹而爆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