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与航天事业相关的其他事业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井喷”多年,近几年“科技井喷”和“先进武器井喷”也崭露头角了。本节介绍与航天事业相关的若干其他事业。至于深海探测、铁基超导等科技成果,这里就不介绍了。航天事业的成果连续不断涌现,各行各业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请大家关注其新进展。
1.嫦娥工程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登上月球,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竞争热点。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包括环境资源,例如月球引力只及地球引力的1/6),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中国探月工程叫作“嫦娥工程”,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等,实现“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并且在月球建立研究基地。
嫦娥工程自2004年1月立项,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预计在2019年发射,采集月球样品并返回地球,全面实现月球探测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
在探月工程的基础上,中国载人登月工程计划预计在2025年前后实现。
2.北斗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A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之后,与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欧盟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相继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四个卫星导航系统都获得了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的认定。
有了北斗系统,我国才可以避免受制于人,掌握空间导航的主动权。
研制北斗系统采取“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为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完成35颗卫星发射组网,建成北斗全球系统,为全球提供服务。
目前,正在运行的北斗二号系统发播B1I和B2I公开服务信号,免费向亚太地区提供公开服务。服务区为南北纬55度、东经55度到180度区域,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50纳秒。
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北斗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基本服务,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北斗系统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携手,与各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一起,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发展,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3.“中国天眼”(FAST)
“中国天眼”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境内,2016年9月25日竣工。它采用中国科学家独创设计和我国贵州南部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建设的高灵敏度巨型射电望远镜,是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其口径500米,有30个足球场大小。它的功能包括寻找暗物质、暗能量。
4.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中国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圆满成功。这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它以2500年前中国古代科学家墨子命名。2017年1月18日,“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使用。
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