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行针方法
一、朱汉章老师针刀手术八法
1.纵行疏通剥离法
肌腱、韧带在骨面的附着点处发生粘连,出现瘢痕而引起的病痛。在此处松解时,刀口线与肌腱、韧带的纤维方向一致,针体垂直骨面刺入,刀刃接触骨面后,与刀口线一致进行疏通(即来回摆动),并可根据粘连、结疤的面积大小,分几条线疏剥,但不可横行(垂直于刀口线方向)铲剥(图2-6)。
2.横行剥离法
当肌肉与韧带损伤后与相邻的骨面发生粘连时,将破坏局部的动态平衡。肌肉、韧带收缩或拉长时会因与骨面的粘连面受牵拉或刺激而引起疼痛,限制肢体运动。治疗时,刀口线与肌肉、韧带的纤维方向一致,针体垂直骨面刺入。当刀口接触骨面后,针体左右摆动或撬动,将粘连在骨面上的肌肉、韧带从骨面上铲起,针下有松动感时出针(图2-7)。
3.切开剥离法
当几种软组织因为损伤被粘连在一起,或因血肿机化后形成包块,或软组织变硬形成条索等,针刀治疗时,刀口线与肌肉、韧带方向一致,针体垂直结疤部位刺入,针刃达病变处时将瘢痕组织切开(图2-8)。
4.铲磨削平法
在骨的边缘、关节周围有骨刺生成,其原因是附着在骨面的软组织损伤后挛缩、牵拉日久而发生的增生现象。故治疗时,应将针刀刀口线与骨刺纵轴垂直,针体垂直骨面刺入,刀刃接触骨面后,把附着在骨刺尖部紧张、挛缩的软组织切断,消除其过强的拉应力,并把骨刺尖部的瘢痕组织铲掉使锐边磨平。
5.瘢痕刮除法
瘢痕如果在腱鞘壁上、骨面上、肌腹上、肌腱上,针刀治疗时,刀口线与治疗部位软组织的纤维方向一致,针体垂直患部平面刺入达瘢痕组织,针刀沿纵轴方向切几刀,然后反复纵向疏剥,刀下有柔韧感时出针。
6.骨痂凿开法
当人体管状骨骨折后因处理不当而致的骨折畸形愈合患者,如有功能障碍等症状者需断骨再接时,可用针刀先行在骨痂部沿原来的骨折断面凿开数孔,然后用手法将畸形愈合的骨干在原断处分开。
7.通透剥离法
对范围较大的粘连、板结的病变组织,无法用1~2针来解决时,可在板结处选取数点进针,把软组织之间的粘连剥开,把与骨面的粘连铲起,软组织之间若有瘢痕也要切开,皮肤与深筋膜浅层粘连剥开等,使板结处变松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8.切割肌纤维法
在颈、肩、腰、背等部位,因部分肌肉纤维过度紧张或痉挛引起的顽固性疼痛、功能障碍,如胸锁乳突肌痉挛或挛缩引起的斜颈。针刀刀口线与肌纤维方向一致,针体垂直病变组织平面,刺达病变部位后,将刀口线调转90°角,切断少量紧张、挛缩的肌纤维而使症状缓解。
二、学习体会
作为一种软组织松解术,针刀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松解变性的软组织,因此针刀治疗最常用的行针方法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锐性分离——切开,另一方面是钝性分离——剥离。
锐性分离主要是指切开,因为针刀前段有宽为0.3~1.0mm的平刃存在,所以称为切开,实际上切开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通常只是一个1mm以下的针孔,难以像一般的手术刀一样形成连续的切口,认为是穿刺也没有问题。切开主要针对软组织粘连、挛缩、张力增高等改变。
切开一般分为纵行切开和横行切开,纵行切开指的是刀口线的方向与纤维方向一致,横行切开指刀口线方向与纤维方向垂直,横行切开切断的纤维数量比纵行切开多得多,因此横行切开的松解效果比纵行切开的效果更强。一般情况下行纵行切开法,当病变较严重时可行横行切开法。例如挛缩关节囊可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因此需要对病变的关节囊进行松解,此时可先使针刀的刀口线方向与关节囊的纤维方向一致,进行纵向切开,当感觉纵向切开效果不好或者在松解过程中感觉针下组织病变比较严重,阻力感较大,可行横行切开以加强松解效果。
钝性分离是指剥离,与用刀口切开组织不一样,剥离是采用针体摆动撬拨的钝性方式使粘连的组织分开,使紧张的组织松动,使缩短的组织延长。针刀的刀口是非常窄的,仅靠切开往往松解效果不彻底,因此锐性分离过后常常要配合钝性分离。剥离也分为纵行剥离和横行剥离。纵行剥离是指针体摆动的方向和纤维方向一致,横行剥离是指针体摆动的方向和纤维方向垂直。剥离的目的是在切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松解效果。剥离是以切开为基础的,粘连等病变组织的切割治疗后,如果针下阻力仍然过大,还可以平行于或垂直于纤维走行方向再予充分剥离。
(柳百智 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