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
基于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免疫测定,特异敏感,在临床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既可作为筛查试验和诊断试验,也可作为确证试验。应用上的特点,一是方法多,二是项目多。
现代免疫学的发展与微生物学相伴相随,免疫测定技术的发展一开始亦是如此,从1896年用于伤寒诊断的肥达试验(Widal test),免疫测定经历了免疫凝集、免疫沉淀和标记免疫测定技术的发展历程。免疫凝集试验可分为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和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等。免疫沉淀试验也有环状沉淀试验、免疫扩散(单向和双向)、免疫电泳、免疫透射比浊和免疫散射比浊等。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则可分为放射性核素标记和非放射性核素标记两大类,后者又有酶、荧光素、直接发光剂如吖啶酯、镧系元素、三联吡啶钌、胶体金和胶体硒等的标记。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杂交瘤技术产生了单克隆抗体,其应用于免疫测定极大地提高了免疫测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为不同免疫测定方法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如果说抗原和抗体特异相互作用只是免疫测定技术的基本框架,那么,标记物、单克隆抗体、固相支持物等就像是这个框架上最为丰富多彩的外装。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抗原或半抗原物质,只要能得到其特异抗体,均可以建立相应抗原或半抗原的免疫测定方法;同样,任何一种特异抗体,只要能得到纯的特异抗原,也可很容易地建立这种特异抗体的免疫测定方法。因此,临床上采用免疫学方法测定的生物活性物质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免疫测定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是大分子蛋白质和特异抗体测定的首选方法。
樊绮诗教授主编的《免疫测定》从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基本原理、特异抗原和抗体以及标记物的制备、测定试剂的研发、免疫测定及其相关技术、质量控制等免疫测定技术本身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作者均为陶义训老师的弟子们。该书应是一本既可供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免疫测定技术时的重要参考书,也是免疫测定试剂研发企业技术人员不可多得的实用工具书。樊教授与我已相识十多年,只知她是一位在分子遗传检测领域有很深造诣的大专家,做事严谨认真,看到即将付梓的《免疫测定》,才知樊教授原来师出免疫学和免疫测定技术大家陶义训老师门下,在免疫测定技术方面也有如此的深知。很高兴能有机会为樊教授主编的《免疫测定》一书作序,感谢樊教授为业界奉献了这本免疫测定专著。
陶义训教授也是我当初进入免疫测定这个领域后一直深为景仰的老师,后来在我们举办全国会议时,也有幸几次请到陶老师为我们全国免疫检验的同道授业解惑。陶老师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大家风范给我以及全国同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正如樊教授在前言之前提到的,我也谨将此序献给尊敬的陶义训老师。
李金明
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