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 非手术治疗
5.2.1 药物治疗
5.2.1.1 中药内治
5.2.1.1.1 风寒湿证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主方:蠲痹汤 (《医学心悟》)加减。
常用药:制附子、桂枝、羌活、独活、寻骨风、海桐皮、千年健、威灵仙、当归、白术、甘草、粉防己、防风、通草等。
5.2.1.1.2 湿热证
治法:清热祛湿,舒筋通络。
主方:防己黄芪汤 (《金匮要略》)加减。
常用药:防己、黄芪、怀牛膝、苍术、薏苡仁、木瓜、银花藤、木通、豨莶草、白术、炙甘草等。
5.2.1.1.3 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主方:身痛逐瘀汤 (《医林改错》)加减。
常用药:羌活、独活、秦艽、桃仁、红花、地龙、甘草、牛膝、防己、川芎、当归、五灵脂、制没药等。
5.2.1.1.4 肝肾不足证
治法:补肝益肾,活络止痛。
主方:独活寄生汤 (《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常用药:独活、寄生、秦艽、细辛、当归、熟地黄、赤芍、茯苓、怀牛膝、党参、全蝎等。
释义
·风寒湿证,治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蠲痹汤加减。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威灵仙等祛风散寒胜湿;辅以当归理气养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寒胜加制附子;风胜加寻骨风、防风、千年健;湿胜加粉防己、海桐皮、通草、白术。全方温而不燥,通而不伤,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之功。
·湿热证,治以清热祛湿,舒筋通络,方用防己黄芪汤加减。方中防己、黄芪益气祛风利水;苍术、薏苡仁、木瓜、银花藤、木通、白术清热燥湿利水;怀牛膝、豨莶草舒筋通络。诸药共奏清热祛湿、舒筋通络之功。
·气滞血瘀证,治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方中秦艽、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祛瘀;没药、五灵脂行气血,止疼痛;牛膝、地龙疏通经络以利关节;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肝肾不足证,治以补肝益肾,活络止痛,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方中独活、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为主药;辅以怀牛膝、熟地黄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佐以当归、赤芍补血活血;党参、茯苓益气扶脾,使气血旺盛,有助于祛除风湿;又佐以全蝎搜风祛邪,细辛祛寒止痛,使以秦艽祛周身风寒湿邪。各药合用,是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诸药共奏补肝益肾、活络止痛之功。
5.2.1.2 中药外治
可选用桑枝、桂枝、伸筋草、透骨草、牛膝、木瓜、乳香、没药、红花、羌活、独活、积雪草、补骨脂、淫羊藿、萆薢等煎水取汁,熏洗患处,每天1~2次。功能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释义
·上述药物具有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功效,通过熏洗使药物通过皮肤持续渗透吸收,直接作用于膝关节内部。
5.2.1.3 中成药
复方南星止痛膏、红药贴膏 (气雾剂):适用于风寒湿证。
5.2.1.4 关节营养药物
氨基葡萄糖对帮助软骨修复有一定的作用,一般为口服剂型,5周为一疗程。
释义
·氨基葡萄糖是一种天然的氨基单糖,自蟹和其他带壳海洋生物中提取,是糖胺聚糖和透明质酸重要的结构成分,因此可作为内源性关节软骨营养物质的替代物。它可以刺激软骨细胞产生具有正常多聚体结构的蛋白多糖,提高软骨细胞的修复能力,抑制溶酶体酶、胶原酶和磷脂酶A2等水解酶的释放,减少对关节软骨基质的水解破坏,并能防止损伤细胞的超氧化自由基的产生,促使软骨基质的修复和重建。氨基葡萄糖可作为早期髌骨软骨软化症的治疗选择,对关节软骨严重磨损的晚期髌骨软骨软化症患者则疗效不佳。
5.2.1.5 关节腔内注射疗法
可选用激素类消炎镇痛注射液,每周1次,短期止痛效果较好,但只宜暂用。也可用玻璃酸钠 (透明质酸钠),每周1次,5次为一疗程,可以营养、润滑关节软骨,有一定效果。
释义
·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起到抗炎、镇痛、消肿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直接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合成和表达,减少白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的释放,减轻免疫反应,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充血,促进细胞间质水肿消退,从而起到抗炎、镇痛、消肿作用,但长期应用可以加快软骨退变。
·玻璃酸钠是由葡萄糖醛酸和乙酰氨基己糖组成双糖单位聚合而成的一种黏多糖,与人体滑液和软骨基质的成分相似。注射入关节腔后,可起到如下作用:①增强关节内润滑作用,抑制软骨变性,增加润滑功能;②覆盖和保护关节软骨表面,加速软骨合成代谢,促进软骨的修复;③抑制肽类致病物质产生,抑制滑膜以及滑膜下的病变感觉器,迅速而持久地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5.2.2 手法按摩
5.2.2.1 点揉法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用掌根在髌骨周围自上而下顺时针方向按揉5分钟,再点压双侧膝眼、委中、足三里、血海等穴各2分钟。
5.2.2.2 推拉法
用双手指抓握髌骨,横向或纵向推拉5次,用力要轻缓。
5.2.2.3 叩击法
术者用掌心轻度叩击患膝髌骨前缘50次,速度要慢,有反弹感。
5.2.2.4 过屈法
患者腹卧位,屈膝关节,压小腿反复4~6次。
5.2.3 针刺治疗
取患侧梁丘、血海、膝眼、膝阳关等穴。患者仰卧位,将膝关节屈曲90°,患腿肌肉放松,用毫针直刺,以针感向股四头肌方向放射为佳。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用艾条温和灸2~3壮。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5.2.4 离子导入
将当归、川芎、桃仁、伸筋草、透骨草、防风、细辛、土鳖虫、血竭、川乌、草乌等各50g,水煎1小时后取液。采用直流电药导机,将药垫 (正极)放置髌骨前缘,水垫 (负极)置于腘窝处。先用 “复合药导” (5~10mA)治疗10分钟,后改为 “速治”(10~25mA)治疗20~3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
释义
·上述手法 (按摩、针刺、离子导入)可以改善髌周血液循环,降低骨内压,减轻骨组织内神经末梢的刺激,起到活血止痛的作用,亦可解除因怕痛而减少活动导致髌骨与周围组织之间的粘连,加大髌骨活动范围,减轻作用于髌骨软骨的应力,同时促进滑液向关节软骨浸透和扩散,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促进软骨再生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