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在疯狂地制造幻象
大脑的模拟功能往往会制造出幻象,像放小电影那样,一个劲在我们大脑里连续放着。当假象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它就会欺骗你。
佛教理论认为,痛苦是“集”,也就是对外物的拼命攫取——通过“三毒”来表达的结果。“三毒”就是贪、嗔、痴,这是三个相当强大的传统概念,涵盖了一整套思想、言论和行为范围,十分微妙。贪,就是在胡萝卜后面追着跑;嗔,则是对树枝的厌恶——两者都涉及对更多愉快和更少痛楚的执著。而痴,是对于事物真实存在方式的种种无知,看不到事物是如何相互联系和转化的。
小电影在我们大脑里不停地放映着……
这些小电影的片段,就是我们很多感知的基础。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不断对过去事件进行重复模拟,能够增大生存的机会。
这几种“毒”有时候效果非常明显。大多数时候,它们都躲在你意识的大背景之下,暗暗活动,静静地启动、交织。有的时候,它们会用你大脑的非凡能力来描绘你的内在经验以及外界环境,从而实现它们的功能。比如,你的左右视觉区域其实都各有一个盲点,但实际上你是没法感觉到的,你看到的景物在这两个盲点区域并不是两片空白;这是因为大脑自己把这些空白给填满了,就像照相机的去红眼功能一样,这些都是全自动实现的。其实,很多你“看到”的东西,都是大脑自己“制造”出来的,就像电影中那些利用电脑生成的CG(computer graphic,电脑视觉设计)画面一样。枕叶系统,作为你大脑的视觉处理区,它所接收到的视觉信号里只有一小部分是来自真实的外在世界,其他的部分都是你大脑内部的存储记忆以及感知处理模块所提供的。你的大脑在模拟这个世界,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生活在由自己大脑制造的虚拟现实之中,只不过因为这个虚拟现实和真实世界几乎相差无几,所以我们才不会在行走过程中撞上家具。
产生这种模拟效果的神经类物质主要聚集在你的前额叶大脑皮层的中上部位。在这个模拟器里,小电影是一刻不停地在上映着。这些小电影的片段就是我们很多感知意识行为的基础建筑材料。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不断对过去事件进行重复模拟,能够增大生存的机会,因为这样可以通过重复构建在这些事件中的神经启动模式,强化我们对成功逃生行为的学习。对未来事件的模拟,同样可以增大我们的生存机会,因为这样可以比较各种情况下的不同可能,从中选择最优解决方案,还可以让我们的祖先事先准备好一定的感知-行为神经系统的启动序列,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第一时间开展行动。在过去的300万年里,人类大脑的体积增大了3倍,这种体积的增大大部分都是用于改善大脑的模拟功能,这极大地增加了我们祖先的生存机会。
每一个放映着的小电影,上演的都是悲剧
大脑的模拟功能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折磨你,甚至在睡梦中也不放过你。它就这样不断强化你的神经结构,使你更加痛苦。
现在,人类的大脑已经习惯于时刻不停地进行模拟了。大多数情况下,这和增大生存机会已经毫无关系。审视一下你自己的白日梦,或者回顾一下你在社交中的问题,你就会看到上面我们说的小电影了——这一捆捆的模拟片段在通常情况下都只有几秒钟长。如果你审视得足够仔细,你能在其中发现几个问题。
●因为毕竟是模拟,一旦这种功能开启,你的思绪会在瞬间远离当下状态。也就是说,当你正处理手里的事或者和别人说着话时,突然就陷入了沉思,好像魂一下子跑到了几万米以外,看你的那个小电影去了。但只有在当下,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爱和智慧。
●在模拟的时候,愉快的感觉往往看起来非常强烈,无论是我们吃完第一块蛋糕后考虑第二块究竟是什么味道,还是想象一个精心准备的工作汇报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结果。然而,真的能像我们在小电影里想象的那样,在一切真的来临时得到那么大的快乐吗?答案通常是否定的,大多数日常活动所带来的奖励往往没有我们自己模拟来得那么强烈。
●模拟出来的片段,往往包含很多先入为主的东西:“如果我说了什么什么,他就必然会说什么什么……”很显然他们不会让我们如愿以偿。有的时候,这种先入为主会在模拟中清晰地表现出来;但更多的时候,它们会用复杂的模拟情节来暗示。在现实中,这些明示暗示真的会如期发生么?有时候的确会,但大多数情况下显然不会。这些小电影常常让我们陷入经过简化的过往回忆之中,并让我们对那些缺乏现实基础支撑的未来或憧憬,或忧虑。有的时候,我们会因此而设计出和他人交流的全新方法,有的时候则纯粹是白日做梦。先入为主的概念让我们画地为牢,把生活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远比生活实际应有的地盘要小得多。我们就好像住惯了动物园笼子的动物一样,被放回广阔的天地后,却依然蜷缩在原来笼子般大小的小圈子里。
●在这些模拟中,过去那些让人心烦的情景会一遍接一遍地上演,这很不幸,因为它会不断加强大脑中这些经历及其所带来的痛苦经验之间的神经联结。未来可能产生的威胁也会不断被模拟。但实际上大多数这样令人不安的情节从来都不会成为现实。即便有个别的成为现实,它所带来的不适也远比你预计的要轻微、短暂得多。比如,想象一下如果你把心里的话大声说出来会怎样?这个小电影几乎肯定是个悲剧结尾——你肯定觉得自己会被拒绝,然后很难受。但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你真的把心里话说出来的时候,即便是没有真的如愿以偿,你也会因为说出了心里话而感到舒畅开心不少,也完全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带来多大麻烦。
总的来说,你大脑的模拟功能会把你的注意力从此刻抽离出来,让你去追逐那些并不是那么美好的胡萝卜,忽视更加重要的奖励(比如满足感和内在安宁)。这些模拟产生的小电影充满先入为主的种种限制,不但会加强痛苦的情感,还会让你躲避那些根本就不存在的小树枝。这些小树枝要么不会真的出现在你前进的道路上,要么即便出现也不会那么恐怖、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