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岁月的传奇:清华学子感悟《平凡的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生于平凡

物理系 温浩然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平凡的世界,过着平凡的生活,然而,我们却可以带着不平凡的态度与追求面对生活。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苦难的人们,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读来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令我感触最深的人物是少平。当他走出双水村,走入县城,他开始接触更美好更广阔的天地;当他食不果腹的时候,书籍成了他的精神食粮,让他比那些穿戴时尚的同龄人更早地对人生、对社会有了最初的体悟;当每天中午打饭的时候,青年那敏感的自尊心因为贫困而备受打击,他就这样隐忍着贫穷和痛苦坚持完成了学业。这或许于现在已经是很罕见的经历,但它并不妨碍我们去体味那样相似的感受,膜拜那样坚强的心灵。如果说校园生活给孙少平带来的是精神向往的话,那么他离校后的生活给他带去的就是肉体的磨炼和理论的实践。他必须马上找到生存的路径,找到自己在这个城市中的立足点。孙少平努力地抓住每一个工作的机会,即使工作很脏、很累、很屈辱,但他都坚持了下来。迫于生计,根本没有时间和理由去拒绝所谓的“卑微”的工作,他的个人劳动与奉献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他就是一个平凡的小卒,但他为了生活,为了自己的梦想在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奋斗。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是少安。这是一个从13岁开始就被迫放弃教育、扛起了家中重担的男青年。残酷的现实,让他不得不提前将家庭责任扛在肩上,正视一切苦难。自己家的光景已是十分艰难,还要接济自己的姐姐和她年幼的孩子。美好的爱情就在眼前,却因贫穷而无法抓住,只能眼睁睁看着它飞走;在事业刚刚有些起色时,妻子却被确诊为肺癌。少安一直在经历磨难的锻炼,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都不允许他有丝毫喘息或是抱怨,只能勇敢地继续走下去。看着他的经历与他在这困苦中积攒的处事方法,我十分佩服这样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青年。人生路上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也没有任何定律。唯一的规则只是,生活给了你一盘棋,就算局面再差,就算注定要失败,你也要硬着头皮接手,顽强地下完这盘棋。而人生,本就是由这一盘接一盘的棋局组成的。

还有一个必须要提的话题,就是爱情。《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把少年时的萌动、青年时的躁动与无奈、成人后的阴差阳错和责任一一道来。郝红梅与孙少平,田润叶和孙少安,他们之间的友谊或者超乎友谊的情感都让人觉得十分单纯、美好而熟悉;但当他们真正开始体验爱情的时候,现实变得残酷起来,童年的玩伴因为种种原因可能并不会是最终的归宿,现实与理想终究会有距离;而最后,不管结果如何,都要承担起婚姻的责任,不管遇到何种不幸,生活仍要继续。

校长在开学前将这本书送给我们,可谓用心良苦。爱情的部分当然跟物理系的众大汉们可能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中包含着无限的可能,可能会受到各路学霸的各种伤害,能不能走出心灰意冷而重新踏上征程;可能会迎接人生第一次挂科,能不能看开看淡肯定之前的努力,等等。大学就像个小社会,我们在其中过着平凡的生活。这平凡的生活绝不会平坦,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像少平、少安那样,积极地面对生活的坎坷。

作者简介:

温浩然,男,来自北京市,毕业于北京市八一中学,2015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高中时期获“五四”奖章、“聂荣臻”奖学金、北京市“银帆”奖。

母校寄语:

怀念在“八一”的时光,感谢“八一”对我的培养。祝愿学弟学妹们能够在学习上有更多收获,成绩上能有所提高,而最重要的,是希望你们能够在学习之外塑造完整的人格。不管是在学习的道路,还是人生的道路上,你们都能不断奋进。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才能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