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岁月的传奇:清华学子感悟《平凡的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平凡的世界
——文学与现实的悖论

人文学院 李子平

“现实主义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这是人们对现实主义的一般定义和认识。然而,文学毕竟是文学,它具有内容方面的虚构性、材料方面的选择性,以及成文方面的技巧性。并且,文学的一大突出特点,就是作用在意识形态领域,引领人们的认识和观念。

在以表现现实为主旨的现实主义文学当中,这二者的矛盾更加突出。为了道出最深刻的真实,你必须用生花妙笔,巧妙安排出一系列的谎言。

在纯文学的领域,大部分专业的评论家应当能够深切地理解这一点。然而当一部文学作品大众化的时候,普通人却最易分不清什么是为了小说而铺造的“谎言”,什么是“谎言”背后的真实。这时候,文学作品对社会意识形态起的引导作用将是多方面的,包括正面和负面。

情节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来讲,情节就是人物和人物之间发生的关系。为了生动地刻画“典型人物”孙少平,其他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陪衬性。在描写时,技巧性地突出或仅突出与主角有关系的一面。这就是说,在这部以孙少平为主要视角叙述的小说中,其他人都是“他者”。

在这一点上最突出的是文中与孙少平相关的女性。在这些女性角色身上无可避免地被投射了主人公的意识,成为主人公认识自己的客体途径——他者。以田晓霞为例,这个角色带有强烈的“永恒的女性指引人类上升”的特点。在少平的眼里,她是一个完美的女性,是少平追求的理想的形象化、符号化表达。但这也导致了一个致命的毛病,在一部人物刻画力求真实的现实主义著作中,这个人物是不真实的,是脱离现实的,在三秦大地上找不到这样完美无缺的女性。换言之,她只是书中的一个符号,或是说,她是最概念化、扁平化的一个人物。然而,假如有人接受了这样的形象,并且以这样的女性为其现实理想,便可能会引发情绪等问题。

综上所述,在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现实主义的作品当中,存在着人物的真实性和艺术加工的矛盾。客观而言,这个矛盾难以脱离、难以彻底解决。但是这二者之间的平衡,应该是一个值得注意、重视的课题。

作者简介:

李子平,女,来自北京市,毕业于北京市十一学校,2015年考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高中时期获北京市十一学校化学学科奖学金、“文心”奖学金、研究性学习优秀课题奖学金、“三科优胜”奖学金。

母校寄语:

丹霞蔽日,采虹垂天。谷水潺潺,木落翩翩。孤禽失群,悲鸣云间。月盈则冲,华不再繁。古来有之,嗟我何言。——曹丕《丹霞蔽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