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知识考试(上)》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下列多水源供水方案中,哪项供水方案最可能保障城市用水量和水质安全?( )
A.从同一河流不同位置取水的双水厂供水方案
B.从同一河流同一位置取水的双水厂供水力案
C.从不同河流(水质差异较小)取水的双水厂供水方案
D.从不同河流(水质差异较大)取水的双水厂供水方案
【答案】C
【解析】不同河流取水主要有以下优点:①不同河流取水,可保证某一河流取水量不足或水质不能达到取水标准时可从另一河流增加取水量;②不同河流水质差异小,水厂工艺相似,有利于水厂的管理,并制备相似的应急预案标准。故从不同河流(水质差异较小)取水的双水厂供水方案最可能保障城市用水量和水质安全。
2.某城镇给水管网采用网前水塔作为调节构筑物,水塔水柜有效水深为3m,由于年久失修,拟废弃该水塔采用无水塔供水方式,若保证管网用水量不变时,二级泵站吸水管水头损失和二级泵站至原水塔处输水管的水头损失将分别增加1m和2m。则废弃该水塔后对二级泵站水泵扬程的影响,下列哪项正确(不计水塔进水管管口出流流速水头)?( )
A.扬程增加
B.扬程不变
C.扬程减小
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设置网前水塔时,二级泵站扬程(原)H泵原=水塔水柜柜底标高Z塔-清水池最低水位标高Z清+水塔水柜有效水深H塔+二级泵站吸水管路、二级泵站至水塔输水管路的水头损失(原)h原。其中:水塔水柜柜底标高Z塔=控制点的节点水压+水塔到控制点的水头损失(高日高时)。
取消网前水塔,并“保证管网用水量不变”,即仍满足原高日高时供水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点的节点水压、原水塔至控制点的水头损失不变,故管网系统中原水塔所在位置的总水头不变,仍为水塔水柜柜底标高Z塔。所以,取消网前水塔后有:
二级泵站扬程(新)H泵新=原水塔水柜柜底标高Z塔-清水池最低水位标高Z清+二级吸水管路、二级泵站至水塔输水管路的水头损失(新)h新

故二级泵站扬程不变。
3.下列关于给水管网节点流量的表述,哪项不正确?( )
A.节点流量是根据节点相接管段通过沿线流量折算得来的,同时应包括集中流量
B.在节点流量计算中,管段流量按1/2的比例纳入两端节点
C.节点流量是为满足简化管网计算而得出的流量值
D.节点流量数值及其分布将影响管网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答案】B
【解析】A项,节点流量是从沿线流量折算得出的并且假设是在节点集中流出的流量;城市管网中,工业企业等大用户所需流量,可直接作为接入大用户的节点流量,管网图上只有集中在节点的流量,包括由沿线流量折算的节点流量和大用户的集中流量。
B项,管段流量包括沿线流量和转输流量,在节点流量计算中,将管段的沿线流量的1/2纳入管段两端节点。
C项,对于流量变化的管段,难以确定管径和水头损失,所以有必要将沿线流量转化成从节点流出的节点流量。
D项,计算管段流量需要首先求出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管段流量是计算管段水头损失的重要数据,也是选择管径的重要依据,故节点流量将影响管网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4.有两根管径大小不同的输水管,若其长度和布置方式完全相同,管材均采用水泥砂浆内衬的钢管,粗糙系数n均取0.013,下列有关其输水特征比较的判断中,哪项不正确?( )
A.若管道流速相同,两根管道水力坡降之比仅与管径有关
B.若水力坡降相同,大口径管道输水量大于小口管道
C.若水力坡降相同,两根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总值相同
D.大口径管道的比阻值小于小口径管道的比阻值
【答案】C
【解析】A项,混凝土管(渠)及采用水泥砂浆衬里的金属管道水头损失计算公
式为:

管道计算时,可按计算。
故,即
由于管材相同则n相同,当流速ν相同时,i仅与D有关。
B项,

由上式知,若i相同,D越大,则q越大。
D项,

故D越大,越小。
C项,管(渠)道的局部水头损失宜按下式计算:

式中,ζ为管(渠)道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两管道布置方式相同,ζ相同。若i相同,D不同,则ν不同,故hj也不相同。
5.下列有关水泵特性的表述,哪项不正确?( )
A.水泵叶轮必须位于吸水室最低水位以下或泵壳内充满水的条件下方能启动和运行
B.各类水泵均需在出水管上安装阀门,在水泵开启后开启
C.轴流泵类比转数范围中的数值总体高于离心泵类和混流泵类
D.离心泵的安装标高可位于吸水最低水位以上
【答案】B
【解析】A项,轴流泵叶轮需淹没在吸水室最低水位以下;离心泵启动前需预先将泵壳和吸水管充满水,方可保持抽水系统中水的连续流动。
B项,轴流泵是在闸阀全开启情况下启动电机,开启水泵,称为“开阀启动”。并非各类水泵均需在水泵开启后开启。
C项,水泵的比转数轴流泵类相比离心泵类和混流泵类一般流量大、扬程低,故ns大。轴流泵、混流泵、离心泵比转数大小顺序为:轴流泵>混流泵>离心泵。
D项,利用离心泵的允许吸上真空高度可以适当提高水泵的安装高度,有助于减小泵房埋深以节约土建造价。
6.下列有关低坝式取水的描述,哪项正确?( )
A.橡胶坝属低坝中的一种固定坝
B.取水口宜布置在坝前河床凹岸处
C.低坝位置应选择在支流入口下游
D.宜用于水中含有卵石、砾石及粗砂较多的山区浅水河流
【答案】B
【解析】B项,《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第5.3.26条规定,低坝位置应选择在稳定河段上。坝的设置不应影响原河床的稳定性。取水口宜布置在坝前河床凹岸处。
C项,条文说明第5.3.26条规定,关于低坝及其取水口位置的选择原则,①为确保坝基的安全稳定,低坝应建在河床稳定、地质较好的河段,并通过一些水工设施,使坝下游处的河床保持稳定。②选择低坝位置时,尚应注意河道宽窄要适宜,并在支流入口上游,以免泥沙影响。③取水口设在凹岸可防止泥沙淤积,确保安全取水。寒冷地区修建取水口应选在向阳一侧,以减少冰冻影响。
D项,第5.3.25条规定,山区浅水河流的取水构筑物可采用低坝式(活动坝或固定坝)或底栏栅式。低坝式取水构筑物宜用于推移质不多的山区浅水河流;底栏栅式取水构筑物宜用于大颗粒推移质较多的山区浅水河流。
A项,近几年来我国逐渐采用橡胶坝、浮体闸、水力自动翻板闸等新型活动坝,橡胶坝属于活动坝。
7.下列有关异向絮凝、同向絮凝理论的叙述中,哪项正确?( )
A.异向絮凝是分子运动和细小颗粒运动引起的絮凝,絮凝速度与温度无关
B.同向絮凝是外界扰动水体促使细小颗粒碰撞引起的絮凝,絮凝速度与絮凝体粒径有关
C.水流速度梯度G值仅反映相邻水层的速度差,在絮凝池中G值的大小与搅拌功率大小无关
D.异向絮凝速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就变为了同向絮凝
【答案】B
【解析】A项,由布朗运动引起胶粒碰撞聚结成大颗粒的速度,就是原有胶粒个数减少的速率,与水的温度成正比,与颗粒数量浓度的平方成正比,而与颗粒尺寸无关。
B项,同向絮凝速度与絮凝体粒径d有关。
C项,速度梯度当用机械搅拌时,式中的P由机械搅拌器提供。G值的大小与搅拌功率大小有关。
D项,由布朗运动所引起的颗粒碰撞聚集称为“异向絮凝”,由水体运动所引起的颗粒碰撞聚集称为“同向絮凝”。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布朗运动的影响逐渐减弱,当颗粒粒径大于1μm时,布朗运动基本消失,异向絮凝自然停止。因此,要使较大颗粒进一步碰撞聚集,需要靠水体流动或扰动水体完成这一过程。异向絮凝与同向絮凝是由不同运动引起的,不能相互转化。
8.下列关于平流沉淀池中雷诺数(Re)、弗劳德数(Fr)的大小对沉淀效果影响的叙述中,哪项正确?( )
A.雷诺数Re较大的水流可以促使絮凝体颗粒相互碰撞聚结,故认为沉淀池中水流的雷诺数Re越大越好
B.弗劳德数Fr较小的水流流速较慢,沉淀时间增长,杂质去除率提高,故认为沉淀池中水流的弗劳德数Fr越小越好
C.增大过水断面湿周,可同时增大雷诺数、减小弗劳德数,提高杂质沉淀效果
D.增大水平流速有助于减小水体温差、密度差异重流的影响
【答案】D
【解析】A项,对于平流式沉淀池这样的明渠流,当Re<500,水流处于层流状态,Re>2000,水流处于紊流状态。大多数平流式沉淀池的Re=4000~20000,处于紊流状态,在水平流速方向以外产生脉动分速,并伴有小的涡流体,对颗粒沉淀产生不利影响。
BD两项,水流稳定性以弗劳德数Fr判别,表示水流惯性力与重力的比值:故Fr越小,ν越小。在实际沉淀池中存在许多干扰水流稳定的因素,提高沉淀池的水平流速和Fr值,异重流等影响将会减弱。一般认为,平流式沉淀池的Fr值大于10-5为宜。
C项,增大过水断面湿周,可减少水力半径,比较、
可知,减小雷诺数、增大弗劳德数的有效措施是减小水力半径R值。
9.下列关于过滤过程中水头损失变化及过滤滤速变化的叙述中,哪项正确?( )
A.等水头过滤时,单格滤池滤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过滤阻力发生了变化
B.变水头过滤时,滤层水头损失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截留污泥后过滤滤速发生了变化
C.当过滤出水阀门不作调节时,变速过滤滤池的滤速总是从小到大变化
D.非均匀滤料滤池中粒径为di的滤料过滤时水头损失值占整个滤层水头损失的比例和di滤料的密度有关
【答案】D
【解析】A项,等水头过滤时,单格滤池滤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其中一格滤池进行反冲洗。
B项,当滤池过滤速度保持不变,即单格滤池进水量不变的过滤称为“等速过滤”,又称变水头过滤。当滤层中截留的悬浮杂质增多后,滤层孔隙率减小,悬浮物沉积在滤料表面后滤料颗粒表面积增大,其形状也发生变化,水流在滤料中流态发生变化,因而使得过滤系数K值增大,水头损失增加,但变水头的过滤速度不变。
C项,在过滤过程中,如果保持过滤水头损失不变,即保持砂面上水位和滤后清水出水水位高差不变,因截留杂质的滤层孔隙率减小,必然使滤速逐渐减小,这种过滤方式称为“等水头过滤”,又称“等水头减速过滤”。当出水阀门不作调节时,变速过滤滤池是减速过滤。
D项,当滤层为非均匀滤料时,其水头损失可按滤料筛分结果分成若干层计算。取相邻两筛孔孔径的平均值作为各层滤料计算粒径,则各层滤料水头损失之和即为整个滤层水头损失。

式中,n为筛分曲线计算分层数;di为滤料计算粒径,即相邻两筛孔孔径的平均值(cm);pi为计算粒径为di的滤料占全部滤料重量比。
设h0i为粒径为di的滤料过滤时水头损失值。则粒径为di的滤料过滤时水头损失值占整个滤层水头损失的比例为:

由上式可知,与粒径为di滤料所占全部滤料重量比有关。而重量与密度有关,故
与密度有关。
10.某企业循环冷却水水源悬浮物含量为45~60mg/L,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下列哪项适用于该冷却水源的冷却塔的工艺构造?( )
A.断面为三角形的板条淋水填料及机械抽风
B.断面为弧形的板条淋水填料及机械鼓风
C.斜交错断面淋水填料及机械抽风
D.梯形斜波薄膜淋水填料及机械鼓风
【答案】B
【解析】AB两项,目前,机械通风冷却塔大多采用抽风式,风机和传动装置安装在冷却塔顶部,可使塔内气流分布更为均匀。抽风式风机启动后,风机下部形成负压,冷空气从冷却塔下部进风口进入塔内。如果冷却水有较强的腐蚀性,应采用鼓风式。
CD两项,各种填料的选用和冷却水的悬浮物含量有关,当冷却水中悬浮物含量小于20mg/L时,宜采用薄膜式淋水填料。当冷却水中悬浮物含量大于50mg/L时,宜采用点滴式或点滴薄膜式淋水填料。故应选择点滴式或点滴薄膜式淋水填料。点滴式淋水填料包括三角形和弧形板条。斜交错断面淋水填料和梯形斜波薄膜式为薄膜式。
11.某厂(在非多风地区)选用多个同规格的双侧进风逆流式机械通风冷却塔,其每格进风口高1.5m,由于地形限制,采用长轴不在同一直线的三排平面布置。下列表述错误的是哪项?( )
A.塔的进风面宜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
B.不同排冷却塔进风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6m
C.进风口处宜设百叶窗式导风装置
D.冷却塔填料底部至集水池之间宜设挡风隔板
【答案】C
【解析】A项,《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 50102—2014)第3.3.6条规定,单侧进风的塔的进风面宜面向夏季主导风向;双侧进风的塔的进风面宜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
B项,第3.3.8条规定,两排以上的塔排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长轴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相邻塔排净距不小于4m;②长轴不在同一直线上相互平行布置的塔排净距不小于塔的进风口高的4倍。本题进风口高度1.5m,则净距不小于1.5×4=6.0m。
C项,第3.3.18条规定,逆流式冷却塔的进风口一般不宜设百叶窗式导风装置。
D项,第3.3.17条规定,双侧进风的逆流式机械通风冷却塔填料底部至集水池水面之间宜设挡风隔板。
12.自来水厂中为达到氧化难分解有机物目的而投加臭氧,其投加点宜在下列哪点?( )
A.取水口
B.混凝沉淀(澄清)前
C.过滤之前
D.清水池之后的二级泵站集水井中
【答案】C
【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第9.9.2条规定,臭氧投加位置应根据净水工艺不同的目的确定:①以去除溶解性铁和锰、色度、藻类,改善臭味以及混凝条件,减少三氯甲烷前驱物为目的的预臭氧,宜设置在混凝沉淀(澄清)之前;②以氧化难分解有机物、灭活病毒和消毒或与其后续生物氧化处理设施相结合为目的的后臭氧,宜设置在过滤之前或过滤之后。
13.关于合流制排水系统,下列说法哪项错误?( )
A.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B.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在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合流干管与截流干管交叉点后的适当位置设置截流井
C.最早出现的合流制排水系统,由于将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水体,会给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D.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仍有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使水体遭受污染
【答案】B
【解析】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在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合流干管与截流干管交叉前或相交处设置截流井,并在截流干管下游设置污水厂,而非交叉点后。
14.在排水工程设计中,下列说法哪项正确?( )
A.在污水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污水收集量起控制作用的地点为控制点
B.在管道埋设深度大于4m时,需设中途泵站提高下游管道的高程
C.道路红线宽度超过30m的城镇干道,宜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道
D.当排水管从平坦地区敷设至陡坡地区且下游管径小于上游管径时,应采用管底平接
【答案】D
【解析】A项,在污水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埋深起控制作用的地点为控制点。
B项,管道的埋深遵循最小埋设深度和最大埋设深度两个原则。最小埋设深度确保最小覆土厚度,根据当地的冰冻线而定;最大允许埋深的应根据技术经济指标及施工方法确定。并非定值,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C项,《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版)第4.3.9条规定,道路红线宽度超过40m的城镇干道,宜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道。
D项,管道在衔接时应遵循的两个原则:①尽可能提高下游管段的高程,以减少管道埋深,降低造价;②避免上游管段中形成回水而造成淤积。故在下游管径小于上游管径时,为防止形成回水,应采用管底平接。
15.下列关于合流制管渠旱季设计流量的说法中,哪项正确?( )
A.合流制管渠旱季设计流量是综合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最高日最大时流量
B.合流制管渠旱季设计流量是综合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平均日最大时流量
C.合流制管渠旱季设计流量是综合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平均日平均时流量
D.合流制管渠旱季设计流量是综合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最高日平均时流量
【答案】C
【解析】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版)条文说明第3.3.1条,规定合流管渠设计流量的计算公式设计综合生活污水量Qd和设计工业废水量Qm均以平均日流量计。
16.下列关于污水处理的沉淀理论的叙述中,哪项正确?( )
A.随着水温升高,颗粒的自由沉淀速度减小
B.颗粒的絮凝沉淀中,异向絮凝起主导作用
C.拥挤沉淀中,颗粒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D.压缩沉淀时,水的上流现象是电渗现象
【答案】C
【解析】A项,根据斯托克斯(Stockes)公式

式中,u为颗粒自由沉淀速度;d为颗粒直径;ρs为颗粒密度;ρ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μ为水的黏滞度。水温越高,水的黏滞度μ越低。故沉速ν越大。
B项,颗粒的絮凝沉淀中,由于絮体颗粒较大,由布朗运动引起的异向絮凝较弱。,
C项,拥挤沉淀是指悬浮颗粒在整个沉淀过程中很“拥挤”,颗粒不可能单独下沉,而是相互保持相对位置不变而呈整体下沉的沉淀现象。
D项,压缩沉淀是指悬浮物颗粒在整个沉淀过程中靠重力压缩下层颗粒,使下层颗粒间隙中的水被挤压而向上流的沉淀现象。
17.下列关于活性污泥的叙述中,哪项错误?( )
A.活性污泥是具有代谢功能的活性微生物群、微生物内源代谢和自身氧化的残余物、难以降解的惰性物质、无机物质组成
B.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
C.在活性污泥生长的四个过程中,只有内源呼吸期微生物在衰亡,其他过程微生物都增殖
D.活性污泥絮体具有絮凝和沉降功能
【答案】C
【解析】A项,活性污泥是由下列4部分物质组成:①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②微生物(主要是细茵)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e);③由污水带入的难以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Mi);④由污水带入的无机物质(Mii)。
B项,活性污泥微生物是由细菌类、真菌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多种群体所组成的混合群体。
C项,微生物生长的四个过程,①适应期,又称停滞期或调整期。这是微生物培养的最初阶段,是微生物细胞内各种酶系统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在本阶段初期,微生物不裂殖,数量不增加。在本期后期,酶系统对新环境已基本适应,微生物个体发育也达到一定的程度,细胞开始分裂、微生物开始增殖;②在对数增殖期和减速增殖期,微生物都有增殖,只是增殖速度不同;③内源呼吸期由于营养物质近乎耗尽,微生物开始利用自身体内的储存物质或衰亡的菌体,多数细菌进行自身代谢而逐步衰亡。故在活性污泥生长的四个过程中,只有内源呼吸期微生物在衰亡,微生物不增殖,但是在停滞期初期,微生物也不存在增殖。
D项,活性污泥絮凝体,又称生物絮凝体,其骨干部分是由千万个细菌为主体结合形成的通常称之为“菌胶团”的颗粒。菌胶团对活性污泥的形成及各项功能的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它发育正常的条件下,活性污泥絮凝体才能很好地形成,其对周围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功能及其絮凝.沉降性能,才能够得到正常发挥。
18.下列关于污水泵站设计的说法中,哪项错误?( )
A.当2台或2台以上污水泵合用一根出水管时,每台水泵出水管上均应设置止回阀和闸门
B.污水泵站集水池前应设闸门
C.污水泵站室外地坪标高应按20年一遇洪水位设计
D.污水泵站水泵布置宜采用单行排列
【答案】C
【解析】A项,《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版)第5.5.1条规定,当2台或2台以上水泵合用一根出水管时,每台水泵的出水管上均应设置闸阀,并在闸阀和水泵之间设置止回阀。
B项,第5.3.8条规定,泵站集水池前,应设置闸门或闸槽,泵站宜设置事故排出口,污水站和合流污水站设置事故排出口应报有关部门批准。
C项,第5.1.6条规定,泵站室外地坪标高应按城镇防洪标准确定,并符合规划部门要求,泵房室内地坪应比室外地坪高0.2m~0.3m;易受洪水淹没地区的泵站,其入口处设计地面标高应比设计洪水位高0.5m以上;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在入口处设置闸槽等临时防洪措施。
D项,第5.4.6条规定,水泵布置宜采用单行排列。
19.采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处理时,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是重要指标,下列关于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的说法中,哪项错误?( )
A.普通活性污泥法系统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是指反应池内的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
B.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是指反应池内的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
C.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系统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是指吸附池和再生池混合液悬浮固体算术平均浓度
D.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系统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是指反应区内的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
【答案】C
【解析】《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版)条文说明第6.6.10条规定,X为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的平均浓度,吸附再生反应池的X是根据吸附区的混合液悬浮固体和再生区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按这两个区的容积进行加权平均得出的理论数据。
20.下列关于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描述,哪项错误?( )
A.厌氧生物滤池停运后再启动需要的恢复时间长
B.厌氧接触池反应器不适合处理高悬浮有机物废水
C.厌氧膨胀床比厌氧流化床的水流上升速度小
D.UASB工艺的处理能力与污泥颗粒化程度相关
【答案】A
【解析】A项,厌氧滤池的优点是:①生物固体浓度高,可以承担较高的有机负荷;②生物固体停留时间长,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③启动时间短,停止运行后再启动比较容易;④不需污泥回流;运行管理方便。厌氧生物滤池的缺点是在污水悬浮物较多时容易发生堵塞和短路。
B项,厌氧接触法适用于处理以溶解性有机物为主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该工艺不适合于处理含悬浮有机物为主的废水,悬浮有机物在反应器中积累,减少了厌氧微生物量,同时影响沉淀池分离厌氧污泥的效果。
C项,膨胀床和流化床的区别在于采用的水流上升流速不同,因而生物填料在床中的膨胀率不同。在膨胀床系统中,一般采用较小的上升流速,使床层膨胀率在10%~20%之间,在该条件下,填料在水中处于部分流化状态,而流化床填料颗粒膨胀率达到20%~70%,甚至高达100%。
D项,UASB设计时应考虑废水是否会影响污泥的颗粒化。即UASB工艺的处理能力与污泥颗粒化程度相关。实际上,好氧颗粒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的颗粒化均对其相应处理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21.下列按污泥脱水性能从难到易排列,哪项正确?( )
A.消化污泥>活性污泥>腐殖污泥>初沉污泥
B.活性污泥>腐殖污泥>初沉污泥>消化污泥
C.活性污泥>消化污泥>初沉污泥>腐殖污泥
D.腐殖污泥>初沉污泥>消化污泥>活性污泥
【答案】C
【解析】污泥比阻可用来衡量污泥脱水的难易程度,比阻值越小越易于脱水。脱水难易程度为(由难到易):活性污泥>消化污泥>初沉污泥>腐殖污泥。
22.下列污泥浓缩方式,哪项最节能?( )
A.重力浓缩池
B.气浮浓缩池
C.带式浓缩机
D.离心浓缩机
【答案】A
【解析】污泥浓缩工艺中,重力浓缩的能耗要比其他工艺能耗低很多,仅仅是离心浓缩的1%。气浮浓缩次之,离心浓缩能耗最高。
23.工业废水调节池设置机械搅拌装置的主要目的是下列哪项?( )
A.保持水量均衡
B.减小调节池容积
C.防止浮渣结壳
D.防止杂质沉淀
【答案】D
【解析】设置调节池的目的是调节废水的水质和水量使之均衡,但由于调节池容积通常较大,易造成沉淀,因此调节池应有防沉措施。调节池常用的防沉方式是搅拌,包括空气搅拌、机械搅拌和水力搅拌等。
24.过滤中和池应选用下列哪项滤料?( )
A.石英砂
B.无烟煤
C.锰砂
D.石灰石
【答案】D
【解析】根据酸性废水中和方法选择表,过滤中和包括石灰石滤料和白云石滤料。
25.下列关于建筑叠压供水系统的说法中,哪项不正确?( )
A.叠压供水过程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B.水压波动过大的给水管网,不得采用叠压供水方式
C.由叠压供水设备直接向给水管网供水时,应按给水设计秒流量选泵
D.当叠压供水配置气压给水设备时,应符合气压给水设备的设计要求
【答案】AC
【解析】A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条文说明第3.3.2A条第3款规定,为应对城镇供水工况变化的影响,当城镇给水管网压力下降至最低设定时,防止叠压供水设备对附近其他用户的影响及小区供水安全,部分叠压供水设备在水泵吸水管一侧设置调节水箱。同时,低位贮水池有效贮存容积为城镇供水管网限定的最低水压以下时段(不能叠压供水)小区所需用水量,以策安全供水。由于城镇供水工况变化莫测,低位贮水池的水可能得不到更新而变质,所以规定贮水在水箱中停留时间不得超过12h。故当设置调节水箱时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
B项,条文说明第3.3.2A条第1款规定,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管网叠压供水技术规程》(CECS 221)第3.0.5条规定:“供水管网经常性停水的区域;供水管网可资利用水头过低的区域;供水管网供水压力波动过大的区域;使用管网叠压供水设备后,对周边现有(或规划)用户用水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区域;现有供水管网供水总量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的区域;供水管网管径偏小的区域;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及供水部门认为不宜使用管网叠压供水设备的其他区域等七种区域不得采用管网叠压供水技术。
C项,第3.8.4条规定,生活给水系统采用调速泵组供水时,应按系统最大设计流量选泵,调速泵在额定转速时的工作点,应位于水泵高效区的末端。条文说明第3.8.4条规定,在本规范第3.8.1条的说明中已明确生活给水系统的调速泵组在最大供水量时是多台泵并联供水的,本条规定在选泵时,管网水力特性曲线与水泵为额定转速时的并联曲线的交点,即工作点,它所对应的泵组总出水量,应等于或略大于管网的最大设计流量。本次局部修订将“设计秒流量”改成“最大设计流量”,系根据本规范第3.6.1条规定,当小区规模大时,要按本规范第3.1.9条计算的最大用水时流量为设计流量。
D项,第3.8.5条规定,生活给水系统采用气压给水设备供水时,应符合气压给水设备的规定。
26.下列关于住宅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的说法中,哪项不正确?( )
A.与用水定额有关
B.与卫生器具设置标准有关
C.与服务人数有关
D.与住宅类别无关
【答案】D
【解析】ABC三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第3.6.1条规定,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根据管段服务人数、用水定额及卫生器具设置标准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服务人数小于等于表3.6.1中数值的室外给水管段,其住宅应按本规范第3.6.3、3.6.4条计算管段流量;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应按本规范第3.6.5条、第3.6.6条的规定计算节点流量。
②服务人数大于表6.1中数值的给水干管,住宅应按本规范第3.1.9条的规定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管段流量;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的生活给水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3.1.10条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节点流量。
③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均以平均时用水量计算节点流量。
注:凡不属于小区配套的公共建筑均应另计。
D项,第3.1.9条规定,住宅的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可根据住宅类别、建筑标准、卫生器具设置标准按表3.1.9确定。故当服务人数大于表3.6.1中数值的给水干管,其设计流量与住宅类别有关。
27.下列建筑给水系统设计,哪项可行?( )
A.住宅小区枝状生活给水管网的引入管上未设置倒流防止器
B.水池侧壁进水的生活饮用水进水管口最低点高于水池最高设计水位100mm
C.利用市政水压叠压供水时,仅在水泵的出水管上设置止回阀
D.游泳池淹没补水管上设置倒流防止器
【答案】A
【解析】AC两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第3.2.5条规定,从给水饮用水管道上直接供下列用水管道时,应在这些用水管道的下列部位设置倒流防止器:①从城镇给水管网的不同管段接出两路及两路以上的引入管,且与城镇给水管形成环状管网的小区或建筑物,在其引入管上;②从城镇生活给水管网直接抽水的水泵的吸水管上;A项为枝状管网,可不设置倒流防止器,可行。C选项应设置倒流防止器,而倒流防止器不仅仅是止回阀,不可行。
B项,第3.2.48条规定,生活饮用水水池(箱)进水管口的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的空气间隙应等于进水管管径,但最小不应小于25mm,最大可不大于150mm。当进水管从最高水位以上进入水池(箱),管口为淹没出流时应采取真空破坏器等防虹吸回流措施。注:不存在虹吸回流的低位生活饮用水贮水池,其进水管不受本条限制,但进水管仍宜从最高水面以上进入水池。故当进水管管径大于100mm且有虹吸回流的可能时,B项仅高出100mm不合理。
D项,第3.2.5C条规定,从小区或建筑物内生活饮用水管道上直接接出下列用水管道时,应在这些用水管道上设置真空破坏器:当游泳池、水上游乐池、按摩池、水景池、循环冷却水集水池等的充水或补水管道出口与溢流水位之间的空气间隙小于出口管径2.5倍时,在其充(补)水管上设置。第3.2.5D条规定,空气间隙、导流防止器和真空破坏器的选择,应根据回流性质、回流污染的危害程度按本规范附录A确定。注:在给水管道防回流设施的设置点,不应重复设置。游泳池淹没补水管上应设置真空破坏器,故不能再设置倒流防止器。
28.对于游泳池的净化处理工艺,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
A.硅藻土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优于石英砂过滤
B.泳池可利用市政自来水进行反冲洗
C.利用泳池水进行反冲洗有利于改善泳池水质
D.过滤器反冲洗水泵应设置备用泵
【答案】D
【解析】A项,《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22—2008)条文说明第5.4.3条规定,硅藻土过滤器过滤精度高,能滤除2μm及2μm以上的各类杂质,出水清澈透明,可达到0.1NTU;能滤除大肠菌、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等细菌、病毒。
条文说明第5.2.2、5.2.3条规定,砂过滤器为保证过滤精度,故需要设置絮凝剂投加装置这一工序。硅藻土本身就能截留2μm以上的水中杂质,所以不需要投加絮凝剂这一工序。
B项,第5.7.2条规定,过滤器宜采用池水进行反冲洗;如采用城市生活饮用水反冲洗时,应设隔断水箱。
C项,条文说明第5.7.2条规定,用池水冲洗过滤器,既能达到使过滤器去污的目的,还能增加游泳池的补充水量,有利于稀释池水盐类及防止池水老化,故予以推荐。
D项,第4.6.2条规定,过滤器反冲洗水泵,宜采用循环水泵的工作水泵与备用水泵并联的工况设计,并应按反冲洗所需的流量和扬程校核、调整循环水泵的工况参数。反冲洗水泵即为循环水泵的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故不单独增设反冲洗水泵,更不存在反冲洗水泵的备用泵。
29.下列哪项建筑物不必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
A.建筑面积500m2的戊类厂房
B.建筑体积9600m3的5层办公楼
C.建筑面积360m2的油浸变压器室
D.首层为商业网点的6层普通公寓
【答案】B
【解析】《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第8.2.1条规定,下列建筑或场所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①建筑占地面积大于300m2的厂房和仓库;②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1m的住宅建筑;③体积大于5000m3的车站、码头、机场的候车(船、机)建筑、展览建筑、商店建筑、旅馆建筑、医疗建筑和图书馆建筑等单、多层建筑;④特等、甲等剧场,超过800个座位的其他等级的剧场和电影院等以及超过1200个座位的礼堂、体育馆等单、多层建筑;⑤建筑高度大于15m或体积大于10000m3的办公建筑、教学建筑和其他单、多层民用建筑。
30.某绿化广场下的单层独立地下车库建筑面积3850m2,车位110个,设有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可不设置下列哪项组件?( )
A.报警阀组
B.水流指示器
C.压力开关
D.末端试水装置
【答案】B
【解析】A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2005版)第6.2.1条规定,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设报警阀组。保护室内钢屋架等建筑构件的闭式系统,应设独立的报警阀组。水幕系统应设独立的报警阀组或感温雨淋阀。
C项,第6.4.2条规定,应采用压力开关控制稳压泵,并应能调节启停压力。
D项,第6.5.1条规定,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应设末端试水装置,其他防火分区、楼层均应设直径为25mm的试水阀。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应便于操作,且应有足够排水能力的排水设施。
B项,《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第5.1.1条规定,汽车库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5.1.1的规定。第5.1.2规定,汽车库内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规范表5.1.1的规定增加一倍。根据表5.1.1,地下汽车库或高层汽车库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时,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000m2,故设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面积为4000m2。本题车库面积3850m2,可只设一个分区。由上述分析可知,可不设置水流指示器。
31.下列关于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的叙述中,哪项错误?( )
A.高层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
B.单层、多层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不一定要布置成环状
C.建筑高度≤100m的高层建筑的室内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0m
D.建筑高度为23.80m的7层办公楼的室内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0m
【答案】C
【解析】AB两项,《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第8.1.5条第1款规定,室内消火栓系统管网应布置成环状,当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不大于20L/s(但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住宅除外),且室内消火栓不超过10个时,可布置成枝状。
CD两项,第7.4.12条第2款规定,高层建筑、厂房、库房和室内净空高度超过8m的民用建筑等场所的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应小于0.35MPa,且消防防水枪充实水柱应按13m计算;其他场所的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应小于0.25MPa,且消防防水枪充实水柱应按10m计算.
32.下列关于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的叙述中,哪项不准确?( )
A.甲、乙类物品生产厂房灭火器应按严重危险级配置
B.同一场所存在两种类型的火灾,可配置同一类型通用型灭火器
C.灭火器箱可悬挂在墙壁或柱子上,但箱顶离地(楼)面的距离不应大于1.5m
D.对于危险等级相同的同一楼层或防火分区,可将其作为一个计算单元配置灭火器
【答案】D
【解析】A项,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附录C表C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甲、乙类液体储罐区、桶装库房、堆场属于严重危险级。
B项,第4.1.2条规定,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宜选用相同类型和操作方法的灭火器。当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存在不同火灾种类时,应选用通用型灭火器。
C项,第5.1.3条规定,灭火器的摆放应稳固,其铭牌应朝外。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08m。灭火器箱不得上锁。
D项,第7.2.1条规定,灭火器配置设计的计算单元应按下列规定划分:①当一个楼层或一个水平防火分区内各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相同时,可将其作为一个计算单元。②当一个楼层或一个水平防火分区内各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不相同时,应将其分别作为不同的计算单元。③同一计算单元不得跨越防火分区和楼层。条文说明第7.2.1条规定,某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当其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有一项或二项与相邻的其他场所不相同时,都应将其单独作为一个计算单元来考虑。故只是危险等级相同不能判断是否作为一个计算单元。
33.某数据处理控制中心设有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系统启动灭火时,防护区的实际使用浓度不应大于下列哪项?( )
A.灭火设计浓度
B.有毒性反应浓度
C.惰化设计浓度
D.无毒性反应浓度
【答案】B
【解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0—2005)第6.0.7条规定,有人工作防护区的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不应大于有毒性反应浓度(LOAEL浓度),该值应符合本规范附录G的规定。
34.某病房楼采用蒸汽制备生活热水,热水制备能力按最大小时用水量(60℃)配置。经计算,所需要的热水调节容积为最大小时用水量的50%。则下列水加热器(两台,型号、规格相同)的设置中,哪项正确(注:下列水加热器的贮热量为单台容量)?( )
A.选用导流型容积式水加热器,贮热量为30min最大小时耗热量
B.选用半容积式水加热器,贮热量为20min最大小时耗热量
C.用容积式水加热器,贮热量为45min最大小时耗热量
D.选用半即热式水加热器,贮热量为10min最大小时耗热量
【答案】B
【解析】C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第5.4.3条规定,医院热水供应系统的锅炉或水加热器不得少于2台,其他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的水加热设备不宜少于2台,一台检修时,其余各台的总供热能力不得小于设计小时耗热量的50%。医院建筑不得采用有滞水区的容积式水加热器。
AB两项,本病房楼设置两台加热器,则每台的总供热能力不小于设计小时耗热量的50%,由于总调节容积为最大小时用水量的50%,则每台的贮热量不小于15min最大小时耗热量。A项30min,设置过大。
D项,半即热式水加热器具有加热迅速、传热效果好、安全供水、设备用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适用于热媒能满足设计秒流量所需耗热量、系统用水较为均匀的热水系统。本病房楼热水制备不满足设计秒流量所需耗热量,故不适宜用半即热式水加热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第5.4.10条规定,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贮水器容积应根据日用热水小时变化曲线及锅炉、水加热器的工作制度和供热能力以及自动温度控制装置等因素按积分曲线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半即热式、快速式水加热器,当热媒按设计秒流量供应且有完善可靠的温度自动控制装置时,可不设贮水器;当其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应设贮水器;贮热量宜根据热媒供应情况按导流型容积式水加热器或半容积式水加热器确定。根据上述规范要求,即便设置半即热式加热器,其贮热量也应参照导流型容积式水加热器或半容积式水加热器,即15min确定。D项只有10min,设置过小。
35.以下关于热源、热媒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 )
A.城市热力管网的热媒温度当冬季高夏季低时,要按夏季温度计算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冷水采用地下水)
B.如果城市供热的热力管网每年有约半个月的检修期中断运行,则该热力管网不能采用作为热源
C.当热交换器设于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时,城市热力管网热媒一般需要换热,换热产生的水再作为热媒供向避难层换热间
D.空气源热泵做生活热水的热源适用于夏热冬暖地区
【答案】C
【解析】A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第5.4.8条规定,热媒的计算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热媒为热力管网的热水时,热媒的计算温度应按热力管网供回水的最低温度计算。
B项,第5.2.3条规定,当没有条件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地热或太阳能等自然热源时,宜优先采用能保证全年供热的热力管网作为集中热水供应的热媒。热力管网有半个月检修期,无法保证全年供热,无法作为热源。
D项,第5.2.2B条规定,具备可再生低温能源的下列地区可采用热泵热水供应系统:在夏热冬暖地区,宜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供应系统。
C项,根据沪消发[2002]333号《关于超高层建筑工程消防设计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第1.3.2条规定,除水泵房、供水管道外,其他管道、设备不应直接敷设在避难层。热交换器不能直接敷设于避难层。
36.某学校浴室设有6个淋浴器,下列接管图中,哪项最为合理?(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第5.2.16条规定,公共浴室淋浴器出水水温应稳定,并宜采取下列措施:①采用开式热水供应系统;②给水额定流量较大的用水设备的管道,应与淋浴配水管道分开;③多于3个淋浴器的配水管道,宜布置成环形;④成组淋浴器的配水管的沿程水头损失,当淋浴器少于或等于6个时,可采用每米不大于300Pa;当淋浴器多于6个时,可采用每米不大于350Pa。配水管不宜变径,且其最小管径不得小于25mm;⑤工业企业生活间和学校的淋浴室,宜采用单管热水供应系统。单管热水供应系统应采取保证热水水温稳定的技术措施。BD两项,没有布置成环状,不合理,C项不是采用的单管热水供应,不合理。
37.下列关于生活排水立管的表述,哪项正确?
A.采用特殊单立管时其通水能力大于采用仅设伸顶通气管的立管
B.塑料管内壁光滑可加大其排水速度
C.塑料管的通水能力大于铸铁管
D.内壁光滑可加大排水能力
【答案】B
【解析】A项,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4.4.11条,表4.4.11,生活排水立管最大设计排水能力,伸顶通气管径100mm采用45°斜三通的立管与横支管连接配件时,其排水能力为4.0L/s,而特殊单立管的内螺旋管+旋流器普通型的排水能力为3.5L/s。
BCD三项,增大通水能力的措施有改变立管内壁表面的形状,改变水在立管内的流动轨迹和下降流速。如增加管材内壁粗糙高度Kp,使水膜与管壁间的界面力增加,增加水向下流动的阻力,减小污水在立管内的下降速度。故内壁越光滑,水的下降速度增加,排水能力降低。塑料管比铸铁管内壁光滑。
38.某小区占地面积为12000m2,其中混凝土路面2400m2,绿地7200m2,块石路面1200m2,非铺砌路面1200m2。则该小区地面综合径流系数应为下列哪项?( )
A.0.15
B.0.36
C.0.49
D.0.90
【答案】B
【解析】B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第4.9.6条规定,各种屋面、地面的雨水径流系数可按表4.9.6(见题38解表)采用。
题38解表 径流系数

注:各种汇水面积的综合径流系数应加权平均计算。
故有:。
39.下列关于建筑小区生活排水管道及其检查井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 )
A.排水管道在管径改变处设检查井
B.排出管的管顶标高不得高于室外接户管的管顶标高
C.检查井应优先选用塑料排水检查井
D.检查井内应做导流槽
【答案】B
【解析】A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第4.5.2条规定,室外排水管道的连接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检查井:①在管道转弯和连接处;②在管道的管径、坡度改变处。
B项,第4.3.18条第3款规定,排出管管顶标高不得低于室外接户管管顶标高。
C项,第4.5.2A条规定,小区生活排水检查井应优先采用塑料排水检查井。
D项,第4.5.6条规定,生活排水管道的检查井内应有导流槽。
40.下列关于中水水质分析与比较中,哪项不正确?( )
A.沐浴废水有机物的污染程度:住宅>宾馆>公共浴室
B.同一建筑生活污废水有机物的污染程度:厨房>洗衣>沐浴
C.综合污水SS的污染程度:营业餐厅>住宅>宾馆
D.生活污水的可生化程度:洗衣>沐浴>厨房
【答案】AD
【解析】《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2002)第3.1.9条规定,中水原水水质应以实测资料为准,在无实测资料时,各类建筑物各种排水的污染浓度可参照表3.1.9(见题40解表)确定各类建筑的各种污染物浓度表(mg/L)
题40解表


A项,一般采用BOD5和CODc等指标来评价水中有机物的含量。由上表可以看出,沐浴废水有机物的污染程度:住宅>公共浴室>宾馆。
BCD三项,在实际工程中,通常用BOD5/CODCr的值,作为污水是否适宜采用生物处理的判别标准,被称为可生化性指标。该指标越大,可生化性越好,反之亦然。以住宅为例,若都取平均值,则洗衣的BOD5/CODCr=235/350=0.67,沐浴的BOD5/CODCr=55/127.5=0.43,厨房的BOD5/CODCr=575/1050=0.55。则可生化程度为:洗衣>厨房>沐浴。
二、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41.下列关于给水系统设计用水量、供水量等的表述中,哪几项错误?( )
A.企业用水是指企业的生产用水,不包含企业员工工作的生活用水
B.同一城市的居民生活用水量小于综合生活用水定额
C.城市给水系统设计供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企业用水、浇路和绿化用水、管网漏损、未预见水量、公共建筑和设施用水、消防用水量之和
D.城市给水系统设计供水量即为城市净水厂的设计规模
【答案】ABC
【解析】AB两项,工业企业的用水量包括企业内的生产用水量和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包括了城市中居民的饮用、烹调、洗涤、冲厕、洗澡等日常生活用水,但是不包括居民在城市的公共建筑及公共设施中的用水。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包括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两部分的总水量,但是不包括城市浇洒道路、绿地和市政等方面的用水。所以同一城市的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小于综合生活用水定额。用水量的量纲为L3·T-1,用水定额的量纲为L3·T-1·人-1,两者量纲不同,无法进行比较。
CD两项,城市给水系统设计供水量应满足其服务对象的下列各项用水量:①综合生活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②工业企业用水量;③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④管网漏损水量;⑤未预见水量;⑥消防用水量。根据给水系统规模的大小、服务对象的不同以及设计的具体情况,上述用水量中的某些部分一般可以不包括在给水系统的设计供水量之中。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供水量,应采用在系统设计年限之内的上述1~5项的最高日用水量之和进行计算。通常将这个数值称为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规模和水厂的设计规模。故城市给水系统设计供水量不包括消防用水量。
42.下列关于分区给水系统的能量分析,哪几项正确?( )
A.在集中供水系统中,供水水泵需要按全部流量和满足控制点所需水压供水,存在部分能量未被利用的情况
B.扩大管道口径,可减少管网中的过剩水压和提高能量利用率
C.对于长距离原水输水,设置中途管道增压泵站一定有利于输水系统的安全和节能运行
D.在同一管网中,采用并联或串联分区供水所节省的能量在理论上是相同的
【答案】AD
【解析】A项,根据,泵站扬程是根据控制点所需最小服务水头和管网中的水头损失确定的,除了控制点附近外,绝大部分的给水区中管网水压高于实际所需水压,出现了不可避免的能量浪费,多余的水压消耗在给水龙头的局部水头损失上。对于集中供水系统,水泵流量按全部流量设计。
C项,当一条输水管的管径不变、流量相同,即沿线无流量分出时,分区后非但不能降低能量费用,甚至基建和设备等项费用反而增加,管理也趋于复杂。这时,只有在输水距离远、管内的水压过高时,才考虑分区。长距离原水输水沿线无流量分出,因此分区并不节能。但是当管内压力过高时,分区有利于系统的安全。
D项,无论串联分区或并联分区,分区后可节省的供水能量相同(沿线流量均匀分配的管网,平均分区后的供水能量均为n为分区个数)。
B项,泵站供水能量E由三部分组成:①保证最小服务水头所需要的能量E1,②克服水管摩阻所需的能量E2;③未利用的能量E3。集中给水系统中供水能量利用的程度,可用必须消耗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来表示,称为能量利用率(其实本公式对分区给水系统也适用):

下图是不同管径时的供水能量图,其中下标D表示管径较大时的能量,下标X表示管径较小时的能量。为了满足B点的最小服务水头,A点存在未利用的能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管径增大时,克服管道摩阻所需的能量E2D<E2x,总能量ED<EX,且未利用的能量E3D<E3x。故扩大管道口径,可减少管网中的过剩水压。

题42解图
根据均匀分区的理论能量分析可知,当分区数n趋于无穷大时,系统未利用的能量E3为0,此时总供水能量

即为系统必须消耗的能量。则系统平均分为n个区后的能量利用率为:

故能量利用率只与分区数有关,而与E2无关,即与管径无关。
43.下列计算离心水泵安装高度的表述中,哪几项不正确?( )
A.当水泵定型后,其允许的吸上真空高度为一固定值
B.水泵安装高度可等于水泵最大吸上真空高度
C.在水泵吸水管流速水头v2/(2g)中,v是指水泵吸入口流速
D.水泵允许最大吸上真空高度修正所涉及的因素是当地的海拔高度和水温
【答案】AB
【解析】AD两项,水泵允许的最大吸上真空高度应按式修正,公式中水泵安装地点的大气压与海拔高度有关,水泵安装地点饱和蒸汽压力与水温有关。
B项,根据式,水泵安装高度小于按实际安装情况所需要的真空高度[Hs];而[Hs]≤(0.9~0.95)水泵最大吸上真空高度
C项,根据式和式
,v是指水泵吸入口流速。
44.下列哪几项的河段位置不宜设置取水构筑物?( )
A.河道出海口区域
B.紧贴轮渡码头边缘
C.弯曲河道凸岸的中间点
D.丁坝对岸且有护岸设施的区域
【答案】ABC
【解析】AC两项,在沿海地区受潮汐影响的河流上设置取水构筑物时,应考虑到成潮的影响,尽量避免取入咸水。取水构筑物设在河道出海口区域,容易受到咸潮的影响,故河道出海口区域不宜设置。在弯曲河段上,取水构筑物位置宜设在河流的凹岸。河岸凸岸,岸坡平缓,容易淤积,深槽主流离岸较远,一般不宜设置取水构筑物。但是,如果在凸岸的起点,主流尚未偏离时,或在凸岸的起点或终点,主流虽已偏离,但离岸不远有不淤积的深槽时,仍可设置取水构筑物。但是凹岸的中间点不宜设置。
B项,突出河岸的码头也和丁坝一样,会阻滞水流,引起淤积,而且码头附近卫生条件较差。因此,取水构筑物应离开码头一定距离。如必须设在码头附近时,最好伸入江心取水。
D项,取水构筑物如与丁坝同岸时,则应设在丁坝上游,与坝前浅滩起点相距一定距离(岸边式取水构筑物不小于150m,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可以小些)。取水构筑物也可设在丁坝的对岸(必须要有护岸设施),但不宜设在丁坝同一岸侧的下游,因主流已经偏离,容易产生淤积。
45.下列有关气浮池分离原理的叙述中,哪几项正确?( )
A.溶气式气浮分离工艺是空气溶解在水中,然后升压释放出微气泡,粘附在细小絮凝微粒上浮到水面
B.粘附在细小絮凝微粒上的气泡越多,絮凝微粒上升速度越大
C.在气浮过程中,向水中鼓入空气的过程也是向水中充氧过程
D.粘附气泡的微粒在水中上浮速度与所受的浮力有关,与重力无关
【答案】BC
【解析】气浮工艺在分离水中杂质的同时,还伴随着对水的曝气、充氧,对微污染及嗅味明显的原水,更显示出其特有的效果。向水中通入空气或减压释放水中的溶解气体,都会产生气泡。粘附一定量微气泡的带气微粒,上浮速度远远大于下沉速度,粘附气泡越多,上浮速度越大。带气微粒上浮过程和自由沉淀过程相似,其上浮速度的大小,同样与其本身重力、受到的浮力、阻力大小有关。
46.对于水厂中高锰酸钾的投加,下列说法哪几项正确?( )
A.可用于生物氧化之前的预氧化
B.宜在水厂取水口处投加
C.当原水中含铁、锰时,可考虑投加去除
D.水厂中一般投加在混凝剂投加点之后
【答案】BC
【解析】A项,一般情况下,生物预氧化工艺前不宜采用预氯化处理。如果是长距离输水,为防止输水管中滋生细菌,有时在取水泵房处投加少量氯气,但应保持不影响生物活性的剂量以下。
BD两项,《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第9.2.13条规定,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时,应符合下列规定:高锰酸钾宜在水厂取水口加入;当在水处理流程中投加时,先于其他水处理药剂投加的时间不宜少于3min。
C项,当用空气中的氧氧化除铁有困难时,可以在水中投加强氧化剂,如氯、高锰酸钾等。此法适用于铁锰有所超标的地表水常规处理。
47.下列关于砂滤料滤池截留水中杂质原理的叙述中,哪几项正确?( )
A.水中大颗粒杂质截留在滤料层表面的原理主要是滤料的机械筛滤作用
B.清洁砂层截留细小颗粒杂质的原理主要是滤料的粘附作用
C.无论何种滤料经净水反冲洗后,滤料表层粒径最小、孔隙尺寸最大
D.水流夹带细小颗粒杂质在滤料层中的流速越大,杂质的惯性作用也越大,越容易脱离流线到达滤料表面,过滤效果越好
【答案】AB
【解析】A项,随着过滤时间增加、滤层中孔隙尺寸逐渐减小,在滤料表层就会形成泥膜,这时,滤料层的筛滤拦截将起很大作用。
B项,过滤初期,滤料较干净,孔隙率最大,孔隙中水流速度最小,水流剪力较弱小,颗粒粘附作用占优势。
C项,双层滤料是上部放置密度较小、粒径较大的轻质滤料(如无烟煤),下部放置密度较大、粒径较小的重质滤料(如石英石)。经水反冲洗后,自然分层,轻质滤料在上层,重质滤料在下层。虽然每层滤料仍是从上至下粒径从小到大,但就滤层整体而言,上层轻质滤料的平均粒径大于下层重质滤料的平均粒径,上层滤料空隙尺寸大于下层滤料空隙尺寸。双层或多层滤料反冲洗后,上层滤料大于下层滤料。
D项,对于某一层滤料而言,颗粒粘附和脱落,在粘附力和水流剪切冲刷作用力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流速越大,惯性力越大,杂质越容易脱离流线到达滤料表面。但是滤速越大,水流剪切冲刷作用越明显,脱附量越大,从而降低过滤效果。
48.当地下水中铁、锰含量超标时采用接触催化氧化法处理。在工艺设计中,哪几项的概念正确?( )
A.锰质活性滤膜能吸附水中的Mn2+,并将其催化氧化成Mn4+
B.普通除锰滤池在长久运行后也会产生除锰菌
C.除铁、除锰各自独立进行,铁的存在对锰的去除没有影响
D.曝气装置的选定依据仅按充氧程度的要求确定即可
【答案】AB
【解析】A项,接触催化氧化法除锰是指在中性pH条件下,含锰地下水经过天然锰砂滤料或石英砂滤料滤池过滤多日后,滤料表面会形成黑褐色锰质活性滤膜,可吸附水中的Mn2+,在锰质活性滤膜催化作用下,氧化成Mn4+后去除的方法。
B项,在长期运行的除锰滤池中还会逐步滋生出大量的除锰菌落,具有生物催化氧化除锰的作用,明显提高除锰效果。
C项,铁、锰共存的地下水除铁除锰时,由于铁的氧化还原电位低于锰,而容易被O2氧化。在相同的pH条件下,二价铁比二价锰的氧化速率快。同时,Fe2+又是Mn4+的还原剂,阻碍二价锰的氧化,使得除锰比除铁困难。对于同时含有较低浓度铁锰的水,可以一步同时去除。如果铁锰含量较高,需先除铁再除锰。
D项,《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第9.6.5条规定,曝气装置应根据原水水质、是否需去除二氧化碳以及充氧程度的要求选定,可采用跌水、淋水、喷水、射流曝气、压缩空气、板条式曝气塔、接触式曝气塔或叶轮式表面曝气装置。
49.某需要软化的工业生产用水原水水质分析结果如下:

下列关于该原水水质概念的表述中,哪几项不正确?( )
A.非碳酸盐硬度为5.10mmol/L
B.重碳酸镁含量为0mmol/L
C.总硬度为2.50mmol/L
D.总碱度为2.50mmol/L
【答案】AC
【解析】A项,水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组合顺序是:(包括K+),水中阴离子与阳离子的组合顺序是:
。
当水的pH≤7.5时,认为水中不含有CO32-,仅有HCO3-离子。根据电中性原理可知上表中是以当量离子摩尔浓度表示离子浓度。
假想组合结果见下题49解表:
题49解表

非碳酸盐硬度为所形成的硬度为0.50+1.70+1.40=3.60mmol/。
B项,重碳酸镁含量为0mmol/L
C项,总硬度=Ca2++Mg2+=2.90+3.10=6.00mmol/L
D项,总碱度=HCO3-=0.1+2.4=2.50mmol/L。
50.下列哪几项说法是错误的?( )
A.同一排水系统应采用相同的截流倍数
B.受纳河流环境容量越大,设计截流倍数取值越小
C.截流倍数增大,截流干管管径越小
D.合流管渠的雨水设计重现期增大,可减小混合污水从检查井外溢的可能性
【答案】AC
【解析】A项,《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版)第3.3.3条规定,截流倍数n0的取值应综合考虑受纳水体的水质要求、受纳水体的自净能力、城市类型、人口密度和降雨量等因素。我国的截流倍数一般为2~5。在同一排水系统中可采用同一截流倍数或不同截流倍数。
BC两项,第2.1.22条规定,截流倍数是指合流制排水系统在降雨时被截流的雨水径流量与旱流污水量的比值。受纳河流环境容量越大,其允许排放的污染物越多,故不从截流井溢出的雨水量可减少,设计截留倍数取值越小。根据截流倍数的定义,截流倍数增大,截流干管的流量增大,截流干管管径应越大。
D项,第3.3.4条规定,合流管道的雨水设计重现期可适当高于同一情况下的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合流管渠的雨水设计重现期一般应比同一情况下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适当提高,有人认为可提高10%~25%,因为虽然合流管渠中混合废水从检查井溢出街道的可能性不大,但合流管渠泛滥时溢出的混合污水比雨水管渠泛滥时溢出的雨水所造成的损失要大些,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可能情况,合流管渠的设计重现期和允许的积水程度一般都需从严掌握。设计重现期增大,设计雨水量也增大,河流管渠的直径增大,过流能力增大,可减少混合污水外溢的可能性。
51.关于沉泥槽设置,下列做法哪几项正确?( )
A.在交通繁忙行人稠密的地区,雨水口可设置沉泥槽
B.倒虹管进水井的前一个检查井内应设置沉泥槽
C.泵站前一个检查井内宜设置沉泥槽,深度0.3~0.5m
D.排水管道每隔适当距离的检查井内宜设置沉泥槽
【答案】ABCD
【解析】A项,《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版)条文说明第4.7.4条规定,在交通繁忙行人稠密的地区,根据各地养护经验,可设置沉泥槽。B项,第4.11.6条规定,倒虹管进水井的前一检查井,应设置沉泥槽。CD两项,第4.4.11条规定,在排水管道每隔适当距离的检查井内和泵站前一检查井内,宜设置沉泥槽,深度宜为0.3~0.5m。
52.下列有关我国城镇污水中物质的组成和指标叙述中,哪几项正确?( )
A.描述污水性质的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放射性指标
B.污水中所含固体物质按照存在形态的不同分为悬浮性的和溶解性的两类
C.采用生物处理时,污水中的氨氮是微生物的营养元素,同时可起到缓冲pH的作用
D.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中大多数属于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答案】AC
【解析】A项,描述污水性质的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第一类污染物还包括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
B项,污水中所含固体物质按照存在形态的不同分为悬浮的、胶体的和溶解的三种。
C项,污水进行生物处理时,氨氮不仅向微生物提供营养素,而且对污水中的pH值起缓冲作用。
D项,有机物按被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大致可分为三大类:①可生物降解有机物;②难生物降解有机物,③不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有机氯农药毒性极大且很难分解,多数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即不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有机磷农药毒性仍然很大,也属于难降解有机物,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
53.下列关于排水体制和雨水管理的说法中,哪几项错误?( )
A.除降雨量少的干旱地区外,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可采用分流制
B.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都应该按照城镇排水规划的要求实施雨污分流改造
C.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
D.雨水综合管理应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进行
【答案】AB
【解析】ABC三项,《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版)第1.0.4条规定,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除降雨量少的干旱地区外,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有条件的应按照城镇排水规划的要求,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暂时不具备雨污分流条件的,应采取截流、调蓄和处理相结合的措施。
D项,第1.0.4A项规定,雨水综合管理应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进行,控制面源污染、防治内涝灾害、提高雨水利用程度。
54.下列关于生物膜法特征的描述,哪几项正确?( )
A.生物膜法的微生物多样性要优于活性污泥法
B.生物膜法具有较好的硝化效果
C.生物膜法污泥增长率高
D.普通生物滤池运行费用低
【答案】ABD
【解析】生物膜法是一种能代替活性污泥法用于城市污水的二级生物处理方法,具有运行稳定、脱氮效能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经济节能、无污泥膨胀问题,并能在其中形成较长的食物链,污泥产量较活性污泥工艺低等优点,故C项错误。
55.下列污水处理消毒工艺的设计,哪几项正确?( )
A.液氯消毒的接触池接触时间设计为40min
B.臭氧消毒反应池采用陶瓷微孔曝气器扩散臭氧
C.紫外线消毒前的混凝沉淀采用聚合氯化铝混凝剂
D.二氧化氯消毒的接触池接触时间设计为20min
【答案】ABC
【解析】AD两项,《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版)第6.13.9条规定,二氧化氯或氯消毒后应进行混合和接触,接触时间不应小于30min。故A项正确,D项错误。
B项,为了提高臭氧的利用率,接触反应池最好建成水深为4~6m的深水池,或建成封闭的几格串联的接触池,用管式或板式微孔扩散器扩散臭氧。扩散器用陶瓷或聚氯乙烯微孔塑料或不锈钢制成。
C项,溶解性铝盐一般不影响紫外透光率,且含有铝盐的悬浮固体对于紫外光杀菌也没有阻碍作用。但水中的铁盐可直接吸收紫外光使消毒套管发生壅塞现象,且铁盐还会被吸附在悬浮固体或细菌凝块上形成保护膜,这都不利于紫外光对细菌的杀灭。
56.下列关于污泥特性的说法中,哪几项正确?( )
A.污泥热值与有机物的含量成正比
B.污泥比阻大的比小的容易脱水
C.消化污泥热值比活性污泥热值高
D.消化污泥比活性污泥容易脱水
【答案】AD
【解析】A项,有机物含量决定了污泥的热值与可消化性,通常有机物含量越高,污泥热值也高,可消化性越好。B项,一般比阻小于1×1011m/kg的污泥易于脱水,大于1×1013m/kg的污泥难于脱水。C项,由各类污泥的燃烧热值表可知,消化污泥热值比活性污泥热值低。D项,由污水污泥的比阻和压缩系数表可知,消化污泥的比阻为123.6×1012~139.3×1012m/kg,活性污泥的比阻为164.8×1012~282.5×1012m/kg。消化污泥比活性污泥比阻小,所以消化污泥比活性污泥容易脱水。
57.关于污泥的土地利用,下列说法哪几项正确?( )
A.污泥土地利用的主要障碍是污泥中的重金属、病毒、寄生卵和有害物质
B.达到农用泥质标准的污泥可用于种植任何农作物
C.达到农用泥质标准的污泥连续施用也不得超过20年
D.达到农用泥质标准的污泥每年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施用量仍要限制
【答案】AD
【解析】A项,尽管污泥的土地利用能耗低,可回收利用污泥中N、P、K等营养物质,但污泥中也含有大量病原茵,寄生虫(卵)、重金属,以及一些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污泥必须经过厌氧消化、生物堆肥或化学稳定等处理后才能进行土地利用。
B项,A级污泥无禁止施用作物,B级污泥只可用于油料作物、果树、饲料作物、纤维作物,禁止施用于蔬菜、粮食作物。
CD两项,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 309—2009)第4.6条,农田年施用污泥量累计不应超过7.5t/hm2,农田连续施用不应超过10年。故C项错误,D项正确。
58.某工厂废水六价铬浓度为80mg/L,拟采用还原法处理,下列工艺设计和运行控制条件,哪几项正确?( )
A.控制pH值为2,先投加硫酸亚铁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
B.控制pH值为8,先投加硫酸亚铁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
C.再用碱性药剂调整pH值至8,使Cr3+生成Cr(OH)3沉淀而去除
D.再用碱性药剂调整pH值至2,使Cr3+生成Cr(OH)3沉淀而去除
【答案】AC
【解析】还原法处理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利用还原剂将Cr6+还原为Cr3+,再用碱性药剂调pH在碱性条件下,使Cr3+形成Cr(OH)3沉淀而除去。即在pH=2~3的条件下,硫酸亚铁将Cr6+还原为Cr3+,待还原反应结束后调节pH为7~9,使Cr3+生成Cr(OH)3沉淀而去除。
59.判断下列说法中,哪几项正确?( )
A.管道直饮水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要求即可
B.建筑中水可用于厕所冲洗
C.生活饮用水可用于洗车
D.消防用水对水质没有要求
【答案】BC
【解析】A项,生活饮用水系统供饮用、烹饪、盥洗、洗涤、沐浴等用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要求。管道直饮水系统供直接饮用和烹饪用水,水质应符合《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2005)的要求。
B项,生活杂用水系统供冲厕、绿化、洗车或冲洗路面等用水,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一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的要求。
C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水质比《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一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要求高,故生活饮用水可用于洗车。
D项,消防给水系统水质应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一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消防用水的要求。消防用水有水质要求。
60.生活饮用水池的防污染措施,以下哪几项做法可行且可靠?( )
A.由水池顶部进水
B.水池采用独立结构形式
C.采用密闭入孔
D.水泵吸水管上安装过滤器
【答案】ABC
【解析】A项,第3.2.48条规定,生活饮用水水池(箱)进水管口的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的空气间隙应等于进水管管径,但最小不应小于25cm,最大可不大于150mm。当进水管从最高水位以上进入水池(箱),管口为淹没出流时应采取真空破坏器等防虹吸回流措施。当从水池顶部进水时,只要控制溢流水位,即可满足此条。
B项,第3.2.10条规定,建筑物内的生活饮用水水池(箱)体,应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作为水池(箱)的壁板、底板及顶盖。
C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第3.2.12条规定,生活饮用水水池(箱)的构造和配管,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入孔、通气管、溢流管应有防止生物进入水池(箱)的措施;②进水管宜在水池(箱)的溢流水位以上接入。密闭入孔可防止生物进入。
D项,在水泵吸水管上安装过滤器是为了避免杂物进入水泵,同时该过滤器应便于清洗,确保水泵正常供水。
61.关于游泳池的消毒,下列哪几项做法不符合要求?( )
A.游泳池必须设置池水消毒工艺
B.消毒设备的投加系统应能自动控制
C.采用臭氧消毒应设置活性炭吸附罐
D.输送臭氧气体的管道、阀门、附件应采用306L或316L不锈钢材质
【答案】CD
【解析】A项,《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22—2008)第6.1.1条规定,游泳池的循环水净化处理系统中必须设有池水消毒工艺。
B项,第6.1.4条规定,消毒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设备简单、安全可靠,操作和维修简便;②计量装置的计量应准确,且灵活可调;③投加系统应能自动控制,且安全可靠。
C项,第6.2.6条规定,全流量半程式臭氧消毒时,应设置活性炭吸附罐。故不是所有的臭氧消毒都需要设置活性炭吸附罐。
D项,第6.2.9条规定,输送臭氧气体和臭氧溶液的管道应采用能抗正压及负压变形的、抗化学及电解腐蚀的00Cr17Ni14Mo2(316L)不锈钢阀门、附件和管材,并应设置区别于其他管道的标志。
62.下列有关建筑消防系统灭火设施选择的说法中,哪几项错误?( )
A.同一建筑物内应配置统一规格、型号的灭火器
B.同一建筑物内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消火栓及其水枪和水带
C.设有湿式喷淋系统的同一建筑物内应采用统一规格、型号的闭式喷头
D.当需设置气体灭火系统时,应采用统一规格、型号的预制式灭火装置
【答案】ACD
【解析】A项,《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第4.1.3条规定,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当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灭火器时,应采用灭火剂相容的灭火器。
B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第8.4.3条规定,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同一建筑物内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消火栓、水枪和水带。每条水带的长度不应大于25m。
C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2005版)第6.1.3条规定,湿式系统的喷头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不做吊顶的场所,当配水支管布置在梁下时,应采用直立型喷头;②吊顶下布置的喷头,应采用下垂型喷头或吊顶型喷头;③顶板为水平面的轻危险级、中危险级Ⅰ级居室和办公室,可采用边墙型喷头;④自动啧水一泡沫联用系统应采用洒水喷头;⑤易受碰撞的部位,应采用带保护罩的喷头或吊顶型喷头。同一建筑物内可能有的部位有吊顶,有的没有吊顶,也可能危险等级不一样,故选用的喷头不一样。
D项,当需设置气体灭火系统时,也可以不用预制式灭火装置。
【说明】最新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已删除B项相关内容。
63.某小区地势平坦,小区5层服务会所(建筑高度为19.80m)每层设有2个消火栓,其消防加压设施及消防水池共用小区集中设置的消防加压设施及消防水池,消防水箱利用设在会所北面且比邻会所的高21层住宅楼屋顶消防水箱。下列关于会所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的叙述中,哪几项正确或合理可行?( )
A.会所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可布置成枝状
B.会所每个室内消火栓处应设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
C.会所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应至少设置一套消防水泵接合器
D.会所室内消火栓进水管上设置减压阀后,其室内消火栓可不再另设减压设施
【答案】AD
【解析】AC两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第8.4.2条规定,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室内消火栓超过10个且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15L/s时,其消防给水管道应连成环状,且至少应有2条进水管与室外管网或消防水泵连接。当其中一条进水管发生事故时,其余的进水管应仍能供应全部消防用水量;②高层厂房(仓库)、设置室内消火栓且层数超过4层的厂房(仓库)、设置室内消火栓且层数超过5层的公共建筑,其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应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5层会所的室内消火栓个数为2×5=10个,不超过10个,故可设置为枝状。本建筑不超过5层,可不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
B项,第8.4.3条规定,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高层厂房(仓库)和高位消防水箱静压不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的其他建筑,应在每个室内消火栓处设置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并应有保护设施;②室内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大于0.5MPa时,应设置减压设施;静水压力大于1.0MPa时,应采用分区给水系统。
本小区地势平坦,可忽略服务会所与设置高位水箱的住宅楼的地面高差。室内消火栓口处所需的水压,可按下式计算:

由上式可计算出最不利点的消火栓出口压力,最不利点的消火栓出口压力大约为0.2MPa。假设住宅楼层高3.0m,则总高度为63m,与会所第5层(假设标高16.00m)相差47.00m。则富余水头为27m,完全满足管路水头损失的要求。故可不设置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
D项,高位水箱与会所底层高程相差63m,由于两栋楼相邻,水头损失很小(不会大于13m),故底层的消火栓出口压力超过50m,需要设置减压阀。假设减压阀以最不利点为准设置,即第五层的出口压力刚好为20m,则底层的出口压力大约为36m,不超过50m,根据规范可不再设置减压阀。
【说明】最新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对上述内容作了修订。第8.2.1条规定,下列建筑或场所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①建筑占地面积大于300m2的厂房和仓库;②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1m的住宅建筑;注: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确有困难时,可只设置干式消防竖管和不带消火栓箱的DN65的室内消火栓。③体积大于5000m3的车站、码头、机场的候车(船、机)建筑、展览建筑、商店建筑、旅馆建筑、医疗建筑和图书馆建筑等单、多层建筑;④特等、甲等剧场,超过800个座位的其他等级的剧场和电影院等以及超过1200个座位的礼堂、体育馆等单、多层建筑;⑤建筑高度大于15m或体积大于10000m3的办公建筑、教学建筑和其他单、多层民用建筑。
64.某交通指挥大楼的配电房(体积800m3)、指挥中心(主机房、活动地板及吊顶内合计体积3500m3。)、数据处理机房(体积600m3)设置一套七氯丙烷组合分配管网灭火系统,下列有关该大楼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哪几项正确?( )
A.系统灭火剂设计用量按指挥中心设计用量确定
B.指挥中心的主机房、活动地板及吊顶内分别设一套管网
C.系统共设置5组启动钢瓶(其中,指挥中心设置3组启动钢瓶)
D.通向配电房、指挥中心、数据处理机房的主管道上分别设置选择阀、压力讯号器
【答案】ABD
【解析】A项,《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0—2005)第3.1.5条规定,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第3.1.6项规定,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为防护区设计用量与储存容器的剩余量和管网内的剩余量之和。
第3.3.14项规定,设计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防护区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号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W为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kg);C2为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S为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m3/kg);V为防护区的净容积(m3);K为海拔高度修正系数。
第3.3.4条规定,油浸变压器室、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9%。
第3.3.5条规定,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
故配电房的灭火设计浓度为9%,指挥中心和数据处理机房的灭火设计浓度为8%。则配电房的灭火设计用量为:

指挥中心的灭火设计用量为:

数据处理机房的灭火设计用量为:

由计算可知,指挥中心的灭火设计用量最大,故系统灭火剂设计用量按指挥中心设计用量确定。
BC两项,第3.1.10条规定,同一防护区,当设计两套或三套管网时,集流管可分别设置,系统启动装置必须共用。各管网上喷头流量均应按同一灭火设计浓度、同一喷放时间进行设计。指挥中心只能设置1组启动钢瓶。
D项,第4.1.5条规定,在通向每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主管道上,应设压力讯号器或流量讯号器。第4.1.6条规定,组合分配系统中的每个防护区应设置控制灭火剂流向的选择阀,其公称直径应与该防护区灭火系统的主管道公称直径相等。
65.下列某液化气灌装间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方案中,哪几项正确?( )
A.水雾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35MPa
B.系统保护面积按灌装间建筑使用面积确定
C.系统管道采用均衡布置时可减小系统设计流量
D.因保护面积较大,设置多台雨淋阀,并利用雨淋阀控制同时喷雾的水雾喷头数量
【答案】BCD
【解析】A项,《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219—2014)第3.1.3条规定,水雾喷头的工作压力,当用于灭火时不应小于0.35MPa;用于防护冷却时不应小于0.2MPa。液化气遇火花即爆炸,故应为防护冷却。
B项,第3.1.6条规定,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灌装间、装卸台、泵房、压缩机房等的保护面积应按使用面积确定。
C项,第7.1.4条规定,当采用雨淋阀控制同时喷雾的水雾喷头数量时,水喷雾灭火系统的计算流量应按系统中同时喷雾的水雾喷头的最大用水量确定。当均衡布置时,最大用水量最小。
D项,第6.0.5条规定,当保护对象的保护面积较大或保护对象的数量较多时,水喷雾灭火系统宜设置多台雨淋阀,并利用雨淋阀控制同时喷雾的水雾喷头数量。
66.下列关于开式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设置中,哪几项正确?( )
A.系统中不需设置膨胀罐
B.半容积式热交换罐上可不设安全阀
C.下行上给式配水系统可不设排气装置
D.管网系统应设热水循环管道
【答案】ACD
【解析】A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第5.4.21条规定,在闭式热水供应系统中,应设置压力式膨胀罐、泄压阀。对比5.4.19条,开式的不需设置膨胀罐或者泄压阀。
B项,第5.6.10条规定,水加热设备的上部、热媒进出口管上、贮热水罐和冷热水混合器上应装温度计、压力表;热水循环的进水管上应装温度计及控制循环泵开停的温度传感器;热水箱应装温度计、水位计;压力容器设备应装安全阀,安全阀的接管直径应经计算确定,并应符合锅炉及压力容器的有关规定,安全阀的泄水管应引至安全处且在泄水管上不得装设阀门。半容积式热交换罐属于压力容器,应设置安全阀。
C项,第5.6.4条规定,上行下给式系统配水干管最高点应设排气装置,下行上给式配水系统,可利用最高配水点放气,系统最低点应设泄水装置。
D项,第5.2.10条规定,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热水循环管道。
67.下列关于管道直饮水系统的设置要求中,哪几项错误?( )
A.直饮水净化处理是在保留有益健康的物质前提下,去除有害物质
B.直饮水净化处理应去除有害物质,保障水质卫生安全
C.管道直饮水的循环系统可采用自然循环或机械循环
D.管道直饮水系统宜用变频调速泵供水
【答案】AC
【解析】ABD三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第5.7.3条规定,管道直饮水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①管道直饮水应对原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2005)的规定。②管道直饮水宜采用调速泵组直接供水或处理设备置于屋顶的水箱重力式供水方式。管道直饮水应满足相应的现行标准,故应去除有害物质。但是在深度处理过程中,一些有益健康的物质也被去除了。
C项,由于自然循环需要有温差,且一般自然循环压力较小,故自然循环主要用于第一循环管网。管道直饮水只能采用机械循环才能实现。
68.某13层教学楼地下室层高2.4m,1~13层公共卫生间均采用异层排水方式,排水立管的排出管从地下室排出,公共厕所采用伸顶通气管排水系统。下列该教学楼大楼的公共卫生间排水系统设计中水,哪几项不正确?( )
A.首层卫生间的排水支管接至排水立管的排出管上,其连接点距排水立管底部下游水平距离为1.5m
B.首层卫生间的排水支管可排入排水立管
C.首层卫生间的排水支管单独排至室外检查井
D.首层卫生间的排水管单独排出是为了提高排水能力
【答案】BD
【解析】AC两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第4.3.12条规定,靠近排水立管底部的排水支管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排水立管最低排水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距排水立管管底垂直距离不得小于表4.3.12的规定;②排水支管连接在排出管或排水横干管上时,连接点距立管底部下游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5m;③横支管接入横干管竖直转向管段时,连接点距转向处以下不得小于0.6m。④下列情况下底层排水支管应单独排至室外检查井或采取有效的防反压措施:a.当靠近排水立管底部的排水支管的连接不能满足本条第1、2款的要求时;b.在距排水立管底部1.5m距离之内的排出管、排水横管有90°水平转弯管段时。
B项,根据表4.3.12规定,最低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至立管管底的最小垂直距离,立管连接卫生器具的层数为13~19且仅设伸顶通气的,其距离为3.00m。由于地下室层高2.40m,无法满足3.00m的要求。
D项,首层卫生间的排水管单独排出是为了防止与其它层一起排放而使排放量增大导致的压力增大,致使对管段的损坏。
69.下列关于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设计的叙述中,哪几项不正确?( )
A.满管压力流管系中最大负压出现在雨水斗与悬吊管连接处
B.满管压力流管系中最大压力源自管系进口与出口的高差
C.为保证满管压力流的形成应增加管系的水头损失
D.满管压力流管系的管路等效长度是指最不利计算管路的设计管长
【答案】ACD
【解析】A项,满管压力流管系中,雨水斗和连接管内为负压,其泄水主要靠负压抽吸;悬吊管起始端内的压力可能是正压也可能是负压。
B项,水流进入立管后,雨水斗前水面与排出管出口之间的高差所形成的有效作用压力迅速增加,立管内的负压值迅速减小,至某一高度时压力为零。该点以下,管内压力呈正压,在立管与埋地管连接处达到最大正压值。
C项,在压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管系中,系统可利用的最大压力是雨水进、出口几何高差H形成的压力,该值不得小于雨水排水管道总水头损失与流出水头之和。故不能无限制地增加管系的水头损失。为了保证满管压力流,要求雨水斗被完全淹没即可。
D项,估算最不利计算管路的单位等效长度的水头损失公式为:,式中,L0为最不利计算管路的等效长度(m)。金属管:L0=(1.2~1.4)L,塑料管:L0=(1.4~1.6)L(L为设计管长)。
70.下列关于建筑中水处理设计,哪几项正确?( )
A.建筑中水处理应在前段设置化粪池进行预处理
B.优质原水调节池可以代替二次沉淀池
C.小规模建筑中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允许排入化粪池处理
D.建筑中水处理可采用土地处理和曝气生物滤池处理
【答案】CD
【解析】A项,《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2002)第6.2.2条规定,以生活污水为原水的中水处理工程,应在建筑物粪便排水系统中设置化粪池,化粪池容积按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不小于12h计算。
B项,第6.2.6条规定,初次沉淀池的设置应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工艺等因素确定。当原水为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时,设置调节池后可不再设置初次沉淀池。
C项,第6.1.8条规定,中水处理产生的沉淀污泥、活性污泥和化学污泥,当污泥量较小时,可排至化粪池处理,当污泥量较大时,可采用机械脱水装置或其他方法进行妥善处理。
D项,第6.1.3条规定,当以含有粪便污水的排水作为中水原水时,宜采用二段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流程。其中第2款为生物处理和土地处理,第3款为曝气生物滤池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