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理论的滇越国际旅游合作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创新点

本书专注于共生理论在国际区域旅游合作领域的应用研究,以中国西南边境省份云南和越南的次区域旅游合作为研究对象,并从以下两个方面延伸已有的研究:

1.3.1 对共生理论在旅游学领域应用研究的拓展

最早源于生物学领域的共生理论由于非常客观地揭示了生物之间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以来逐渐被应用到农业、医学、经济、管理乃至社会学领域(12)。本研究正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启发下,将共生理论应用于国际区域旅游合作研究,假设了滇越国际区域旅游合作“线”级层面的四级共生系统,通过共生理论的分析方法,确定了所假设的共生系统共生关系的存在,并进一步判定了现阶段各级共生系统的共生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滇越国际区域旅游共生系统从现阶段共生状态向理想的一体化共生和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发展的机制。这一尝试丰富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内涵,拓展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路与方法,是将共生理论运用于旅游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也是对旅游共生理论和实践的补充和完善。

1.3.2 对中越国际旅游合作研究的拓展

中越的区域经济合作以中国云南为桥头堡,云南与越南的区域旅游合作是中越经济合作中最活跃、最具亮点的一面,是“桥头堡”战略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拟将共生理论应用于区域旅游合作研究,探索在共生的前提下实现滇越旅游市场一体化,并以此为契机实现中国云南和越南国际旅游地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寻求双方或多方的共存共享和互惠互赢(陈学强、刘潇、杨超,2009)。尝试以中国云南和越南为例,在运用共生理论分析滇越国际旅游合作共生要素的基础上探索国际区域旅游合作的共生机制,拓展中越国际旅游合作的层次和空间,为中越国际旅游合作研究进行理论研究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