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与康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点评:

本文能够从监狱内警囚紧张冲突、监管安全风险的表象下,发现警囚信任危机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同时又极易被忽略的问题。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仅从警囚双方个人层面探寻信任危机存在的原因,更是将其放置于当今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背景之下,从制度设计,甚至法治文化方面去找寻警囚信任危机出现的机理;打破了就监狱内部讨论监狱问题的封闭思路。

文章首先对警囚信任危机的具体表现加以归纳列举,通过社会学的视角阐释其内涵,剖析其特点,并结合监狱中的实际情况分析警囚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最后从社会和监狱两个层面提出提升警囚信任的基本路径。本文提出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制度信任,建立起制度信任可能更具有稳定性和保障性。

警囚之间的信任危机由于双方的角色特点、监狱的环境与职能等特殊性,当然有其独特之处,但应当看到的是,这是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之下,社会信任危机在监狱内的一种表征,或者说在监狱内的蔓延。若想解决监狱内的信任危机问题,不是监狱部门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努力就可以解决的,还需要社会环境的改变,更要通过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文章的分析大多是经验性的,是经验的总结与结晶,也可以尝试从某一角度展开实证的研究,以数据支撑,进行科学分析,这可能更有助于阐明观点,甚至可能发现新的问题。作者的研究为解决警囚信任危机,从而更好地保障监管安全与提高改造质量做了有益的探索。

姚建龙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教授


[1]王毅,上海市南汇监狱党委书记、政委。

[2]余飞,上海监狱学会南汇监狱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

[3]傅沿平:《和谐社会导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1页。

[4][美]马克思·舍勒:《资本主义的未来》,罗悌伦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07页。

[5]本文讨论的警囚信任危机不是否认监狱工作的成绩,相反,是承认监狱工作的同时,我们要去发现监狱工作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所以文章的警囚不是指所有的民警和罪犯。

[6]参见董才生:“信任本质与类型的社会学阐释”,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1期。

[7][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46页。

[8]雷鸣:“社会转型期的信任危机”,载《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9]C.Douglas Lummis,Radical Democracy.Ithaca,New York:Comell University Press,1996,p.153.转引自白春阳:《现代社会信任问题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10]王绍光、刘欣:“信任的基础:一种理性的解释”,载《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3期。

[11]白春阳:《现代社会信任问题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第21页。

[12][日]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彭志华译,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13]王建国:“司法公信力的生成机制初探”,载《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14]申自力:“当今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表现、本质及其影响”,载《求实》2004年第7期。

[15][波兰]彼得·什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程胜利译,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16页。

[16]信任品质是指信任是个人人格特质的表现,是一种经过社会学习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点。

[17]郑也夫:《信任论》,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18]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碰到这样一件事:一名罪犯在杨佳案件发生后,居然说,杨佳是他的偶像,他出去后也要向杨佳一样去报复社会。

[19]我们认为,监狱使用的耳目或情况犯,这一做法似乎较矛盾。对监狱来说,的确增加了收集信息的渠道;而对犯人来说,增加了他们之间的猜疑、防卫。

[20][波兰]彼得·什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程胜利译,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9页。

[21]转引自张翔、卢志刚:“信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危机之社会学审思”,载《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22]韩艳萍、李娟:“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塑造政府良好形象”,载《中共方面省委党校学校》,2005年第1期。

[23]关于如何保护民警工作的职业风险,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我们认为,作为基层单位,除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保留证据和执法工作按照程序操作外,更关键的是需要法律的规定。如能创建合理的监狱民警免责制度、国家赔偿救济制度。因此,这里不再展开。

[24]刘力、秦心福、陈兆村:“监狱公众形象建设研究”,载《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25]中外矫正领域的实践证明,对于监狱官员而言,熟知政策法律、处理能力强、判断敏锐、善于和服刑人员沟通等能力之中,最受尊敬且最适合从事矫正工作的,是具有善于和服刑人员沟通技能的官员。来自冯建仓、鲁兰:《中国监狱人民警察权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