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基本问题分析
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的历史相对于城市发展历史而言是非常短暂的,但其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环节,并且成为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在现代社会,城市居民每天都在和城市地下设施打交道,比如城市生活用水输送、排污等一般要通过地下管道进行;绝大多数的城市通讯电缆、电力线路等会在地下铺设;某些停车场、商场或交通设施等也会位于地下,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不够或不当就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那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历程是什么样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下面笔者将对上述问题逐一进行分析。
(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历程回顾
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众所周知,人类的地下空间利用史可以追溯到6-10万年前,是以利用天然洞穴作为居所开始的。”[3]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发生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是伴随着人口向城市的大量集中而出现的,在工业革命之前虽然也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但谈不上规模化的利用,只能是个别现象,难以达到“公共”的层面。工业革命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开始和地表空间的开发利用一样,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下空间成为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载体。
当下某些常见的、具有类型化意义上的城市地下公共设施大多出现在19世纪中期,如现代意义上的地下水管道建设始于法国巴黎,1853年的巴黎城市大改造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城市道路设置地下水道。再如,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英国首都伦敦建成,开启了人类城市地下铁路的历史,目前地铁已经成为众多大城市极为普通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4]
20世纪中期,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出现了一个高峰,地下公共设施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比如出现了地下商业街,并逐步向地下综合体发展。1930年,日本形成了第一条地下商业街——上野火车站地下街,在此之后,随着日本大城市地铁的发展,大量的车站人流带来无限商机,促进了地铁车站与商业设施的联合建设,进一步刺激了地下街的发展。[5]
为何在20世纪中后期出现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高潮,有学者把其原因总结为以下五点:[6]
一是经过战后多年的建设,社会生产的发展集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成为可能。二是城市中心区建筑密度过高,趋向饱和,地价高涨,地面已没有多少剩余空间可以进行城市扩容,从而使开发地下空间在投资上具有盈利性,吸引了开发商。三是城市中心区兴建大量高层建筑,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基础设施的不足等,促使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四是大量现代高层建筑的兴建,在创造新的城市空间的同时,也割断了城市的历史联系,破坏了传统的城市风貌和城市景观,开发地下公共空间已经成为保护历史性建筑和传统城市风貌的一个重要手段。五是新的地下空间开挖技术的发展和成熟,降低了大规模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难度和开挖成本。
笔者认同上述学者所作的分析,同时认为除了上述原因,20世纪中期东西方对峙的冷战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进行,因为城市作为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如何才能保证人们战时的安全和生活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城市地下空间具有隐蔽性的特征,显然可以在安全方面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保障。我国现有的很多城市地下空间公共设施都是从人防工程转变而来的,兼顾了平时和战时使用两方面的需求,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进行。
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模化和综合性程度已经非常高,有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设施、规模宏大的地下商业场所和纵横交错的地下管道等,并且充分考虑了平战结合,综合利用,“美国在构筑地下工程,实现平战结合上,涉及的范围很广,有商场、餐厅、仓库、车库和学校等。”[7]
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要晚于西方发达国家,一般认为,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人防工程建设。[8]根据我国《人民防空法》第18条的规定,人民防空工程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当时很多城市地下空间设施都是出于战时防御需要的目的而建设的,如我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于1965年开工建设,于1969年建成通车,其主要目的是连接北京西山的卫戍部队和北京站,以便进行战时等紧急情况下的兵力输送,由于属于战备工程,北京地铁在通车后很长时间内并不对公众开放,需要凭介绍信才能参观及乘坐,直到1981年,北京地铁才正式对外运营。[9]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起步较晚,而且早期基本限于人防工程,对于其他国家大力发展的城市地下交通、商业设施等开发较少,其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因素,即20世纪60年代我国工业化程度还比较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较低,相关的开发技术和资金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与此同时,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集中还没有出现,城市地表空间的基础设施还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还未大规模的展开。
有人曾经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关系做过研究,认为:“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即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的阶段,是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初始阶段,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这一发展阶段。据对日本的统计,人均GDP在200-300美元之间时,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期间日本建设了首批地下街;人均GDP在500-2000美元之间时,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大规模开发,在此期间日本建设了100多条地下街和地下公共车库等设施,现有80%的地下公共空间均建于这一时期;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地下公共空间建设量增长速度趋缓,城市浅层地下公共空间饱和,开始进行大深度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研究。”[10]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的人均GDP早已经达到了上述1000-3000美元的阶段标准,因此,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时机已经到来,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国许多特大中心城市的地下交通系统、商业设施和管网系统已经能和发达国家城市的地下设施相媲美,有的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教授所说:“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数量快速增长,体系不断完善,特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总体规模和发展速度已居世界同类城市的先进前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大国。正在得到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的普遍重视。”[11]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现实意义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现实意义是多层面的,有学者把其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12]
一是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节约城市土地资源。这在我国土地耕用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二是有利于为城市提供一定的后备空间资源,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完善城市防灾体系,保障城市在自然和人为灾害时的安全。
另有的学者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现实意义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13]
一是节约城市土地资源。由于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城市发展只能走土地资源集约化使用的发展模式,加大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力度是土地资源集约化使用的必然要求。二是节约城市能源、水资源。由于地下岩土具有热稳定性和密闭性的特征,使得地下空间的热量或冷量损失较小,有利于能源的节约利用,而且地下空间还可以用来储存淡水等,防止水资源的流失。三是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包括缓解城市交通矛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和有效解决“城市综合征”等,所谓“城市综合征”,是指城市中心城区出现向上部畸形发展而呈现的“逆城市化”或“城市郊区化”的现象,具体而言,由于城市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紧张,不得不建造大量的高层建筑,导致中心城区人口过度集中、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而逐渐失去吸引力,进而出现居民迁出、商业衰退等“逆城市化”现象。
笔者认同上述学者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现实意义所作的分析,概括起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是解决“城市问题”的现实需要。前文已经提到,人们在享受城市便利的同时,不得不忍受各种“城市问题”带来的困扰,如交通拥堵、城市面积蔓延导致的通勤时间过长、环境污染等,通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可以实现城市的立体协调发展,使得城市的横向发展一定程度上转变为向下的纵向延伸,有助于缓解相关的“城市问题”。
第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有利于提高城市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如抵御风灾、水灾或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危害。由于地下空间特有的地理优势,使得相关的基础设施必须依托地下的岩石、土方等建造,使其相对于地表的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隐蔽和更为坚实的特性,在抵御自然灾害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由于城市具有人口密集的特点,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大规模的人身、财产损害,充分利用城市地下公共设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相关损害的发生,更好地保护城市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第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有利于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地下空间在储热、储水、储能等方面具有的优势,节约公共成本和支出。这里所讲的城市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能量资源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可以把城市中心区的土地空间资源利用最大化,一定程度上减少城区面积向郊区的过度蔓延,而且地下岩土固有的特性有助于热、水和能源的储存,避免水资源和能量资源的无谓流失。
第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有利于城市地表风貌包括自然景观和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持和维护。一个城市的形成往往就是一部浓缩的历史,会有许多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自然景观或历史风貌建筑,这些都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的个性所在,若不对其进行保持和维护,那么很有可能所有的城市都千篇一律,仅仅是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协调城市自然景观及历史风貌建筑保持、维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呢?发展地下空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由于地下空间公共设施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不会破坏地表自然景观和历史风貌建筑的外部形态和存在环境,从而达到和谐共存的目标需求。
(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基本内容
从目前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实践来看,开发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一是地下交通设施,包括地铁、地下通道等。地铁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中已经非常普遍,地铁通行里程在不断地增长,其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经常采用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地铁通过在地下专门隧道内运行,可以避免受其他交通工具的影响,具有舒适、快捷、准时等特性,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在21世纪初即2001年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发展大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出了世纪展望。地铁作为大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形式之一,毫无疑问被很多城市视为重点发展的项目。目前,我国已经有数十个城市有了营运的地铁或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地铁。除了地铁,城市地下交通设施还包括地下通道等,既有人行通道,也有机动车通道,虽然这些通道的总里程相对于地铁要短得多,但也是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地下交通和地上交通的接驳、联动,使得城市的空间距离感大大缩短了,极大地节约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时间,这一点在特大和超大型城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二是城市地下商业、交通等综合体。有些地下公共设施集合了商业、交通、停车服务等多种功能,类似于城市地上功能向地下的完整转移,人们一般把此类集合了多种功能的地下设施称为地下综合体。目前,最为常见的地下综合体是地下商业街和地下交通枢纽的汇集。由于城市地下交通越来越发达,在中心城区往往会形成人口流动非常大的地下交通枢纽,兼具地铁、步行、地下机动车道等多种交通功能。人口流动性大必然会带来商业活动的兴盛,于是地下商业街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一般会沿地下步行通道等形成各种商店、停车服务场所等。根据日本建设省的定义,地下商业街是指供公共使用的地下步行通道(包括地下车站检票口以外的通道、广场等)和沿这一步行通道设置的商店、事务所及其他类似设施所形成的一体化地下设施(包括地下停车场),一般建在公共道路或站前广场之下。[14]从实践来看,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建设不仅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城市空间资源,而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人们在城市中进行空间流动的同时,可以方便地进行购物、休闲等活动,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城市生活质量。
三是城市地下共同沟。城市地下共同沟这个概念最早源自日本,是指设置于城市道路或其他建筑设施下,用于容纳两种或两种以上公用、市政管线的构造物及其附属设备,其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15]我国有时把地下共同沟称为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共同沟中比较常见的容纳管线包括电力、煤气、通讯、自来水、排污等各种管道。在城市发展早期,由于缺乏经验和规划,各种地下管线往往各自处理,未有统一的整合,且多采用直接掩埋的方式,此种处理方式逐渐呈现出诸多弊端,包括:(1)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的集中,各种地下管线也越来越多,容易造成地下管线通道之间或和其他地下设施建设相互冲突的情况,为城市后续的发展埋下隐患。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某某城市地下施工挖断了煤气、自来水等管道的报道,这就是地下管道建设不统一、相互冲突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2)各种城市地下管线各自处理的方式容易造成城市地下资源的浪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有限的,各种管线若不进行统一的规划,很容易把有限的地下空间资源占用掉,影响其他开发建设的进行;同时,当各种地下管线密植后,再进行后续的开发建设时必然会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付出极大的社会成本,地下空间利用效率降低,地下资源的浪费也就不可避免了。(3)从长远来看,采取直接掩埋的方式建设地下管线是会带来诸多不利的,如不利于识别,后续地下建设时容易对其造成破坏;再如,不利于后续的扩容和检修,实践中为了对地下管线扩容和检修经常会对道路等进行开挖,人们往往把这种情形戏称为“马路拉链”,此种做法显然会造成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城市地下共同沟对地下各种管线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整合,并规划和设计好专门检修口、吊装口等,进行科学化的监测系统建设,可以较好地避免上述地下管道分散处理带来的弊端,节约地下空间资源和公共资源。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日益重视城市地下共同沟的建设,在2015年7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专门讨论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共同沟)的建设问题,并突出强调了科学规划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的作用。指出:“针对长期存在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落后的突出问题,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城市建造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电、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工程。这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民生之需,而且可以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各城市政府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远景,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编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在年度建设中优先安排,并预留和控制地下空间。”[16]
四是城市其他地下公共设施。除了上述三种城市地下公共设施,实践中还有一些常见的其他地下公共设施,如地下停车场(不包括上述城市地下综合体中的停车场,因为它已经是地下综合体的一部分,此处指单一的地下停车场)、地下人防工程、地下仓库等。这些其他地下公共设施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隐蔽、抗灾、储热、储能等特性,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和生态建设服务。例如,城市中心区域的地表大型建筑一般都会有大型地下停车场作为配套附属设施,这样可以为地表大型建筑中密集的人员流动提供设施保障,因为在大城市的中心地区,地表空间可以说是寸土寸金,如何停车是困扰人们的典型问题之一,为了减少城市中心区域的汽车数量,有很多城市采取了在中心城区收取高额停车费的方式,但这毕竟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最根本的应对应该是增加停车场的容量,基于地表空间有限的现实,向地下要空间,建设大型的地下停车场成为人们基本的选择之一。在大城市的居民小区开发建设中,一般也会建设地下停车设施,这不仅会给开发商带来收益,而且有助于小区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从总体上来看,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加快地下设施的建设已经是人们的普遍共识和不可逆转的城市发展潮流,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地下设施建设也呈现出某些具体特征和发展趋势,对于未来的开发利用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有的归结为以下四点:[17]
(1)附建于大型建筑物的地下室发展为独立的综合地下建筑空间。(2)随着地铁建设,地下空间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拓宽,与地铁相结合、功能复杂的大型综合地下空间和商业地下街会有较大发展。(3)交通上的分层设置,使地下交通系统日臻完善,大大地提高了城市交通容量,并使城市地面环境得到改善。(4)在人们日益重视城市环境和文脉的情况下,开发城市地下空间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手段,已逐渐获得民众的认可。
还有的从借鉴的视角对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8]
(1)综合化,体现为城市地下综合体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且集合了商业和不同功能的地下交通系统等,同时表现出了在地上、地下空间功能中既有区分,更有协调发展的相互结合模式。(2)分层化和深层化。随着一些发达国家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城市浅层部分已基本利用完毕,与此同时,深层开挖技术和装备逐步完善,为了充分和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地下空间开发逐步向深层发展。在地下空间深层化的同时,各空间层面分化趋势越来越强。这种分层面的地下空间,以人及为其服务的功能区为中心,各种地下设施分层设置,以减少相互干扰,保证了地下空间利用的充分性和完整性。(3)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的地下化。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和城市间人员、经济等交流的加速,交通的快捷和现代化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交通和“高密度、高城市化地区”城市间交通的地下化,将成为未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点。(4)先进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和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地貌等都能得到克服和解决,为地下设施的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5)市政公用隧道(共同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随着城市和生活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各种管线种类和密度、长度将快速增加,公用隧道的发展将成为必然。
结合上述学者所作的总结,笔者认为,根据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状况,可对其发展趋势作以下五个方面的概括:
一是相对地上的独立化。这里所讲的独立化是针对地表建筑和设施而言的,和下面所讲的综合化并不矛盾。除了某些传统的地下设施依然附属于地表建筑或设施之外,如利用地表高层建筑的地下基础设施所建的地下停车场等,越来越多的城市地下空间公共设施已经脱离地表建筑和设施而独立存在和发挥作用,换句话说,越来越多的地下设施已经不再是地表设施的附属,而是为了某种功能的发挥而独立存在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系统,如地铁、地下商业街等基本上都是独立发挥作用的,在这种“独立化”的特性下,地下设施抛开了对地表建筑和设施的依附性,不受地表建筑和设施的局限,有助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大规模展开和功能的更好实现。同时,城市地下空间公共设施的独立化也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社会化投资奠定了基础,因为地下设施不再依附于地表建筑和设施,使得社会资本可以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独立投资、运作和获益,不再受地表土地、物业产权等的限制或受其限制的程度大大地降低,从而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打开了更为光明的前景。
二是开发手段的科技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不同于地表、地上空间的开发,它需要在地下岩石或土方中进行,需要先进的科技作为支撑,尤其是开发空间越往深度发展,对于科技的要求就会越高,主要包括要有高科技的设计施工技术,如探测技术、开挖技术、加固技术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很多技术障碍已经成为历史或正在被克服,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进行,如以地铁建设为例,其施工方法已经由最初的“开挖法”发展到现在的“盾构隧道法”,“开挖法”只有在地面建筑很少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开挖深度一般较浅,而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大,而“盾构隧道法”对于地表建筑和环境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而且可以在深度较大的地方施工,目前“盾构隧道法”已经成为地铁建设的主流施工方法。为了更为高效、合理的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国家应该鼓励社会资本对于地下空间开发技术的投入,技术进步本身就有助于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当公民或社会组织进行合法的地下空间开发时,国家应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通过公私协力的方式促进地下空间开发目标的最优化。
三是开发空间领域的深层化。城市浅层地下空间资源毕竟是有限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集中,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需求也会逐步的增多,于是城市地下更深层的空间开发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是较早对城市地下大深度空间进行开发的国家,基本上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的实践来看,大深度空间一般会在地面40米以下,为了规范大深度地下空间的开发,日本在2000年颁布了《大深度地下公共使用特别措施法》,对大深度地下空间开发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法律规制,如空间许可、征用等。[19]大深度地下空间开发有着自己的优势,比如可以增加城市容量,提供更多的可利用空间资源,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大深度地下空间更容易实现工程合理布局和规划,有利于城市线状空间的直线化和点状空间的大规模化,大深度地下空间还具有更好的隔音、恒温、恒湿等性能,能满足一些文化设施、精密工厂、避难防灾等的要求,对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以及防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20]
四是地下设施布局的分层化。为了更好地整合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地下设施及其建设进行合理的竖向分层布局有其必然性。竖向分层的开发方式有利于空间的集约化开发,最大化地提高不同层级地下空间的利用程度,而且集约化的开发有利于大规模施工的进行,从而会节约成本和资源。有人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竖向分层应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性要求是“人货分离,区别功能”,具体来讲,城市浅层地下空间适合于人类短时间活动和需要人工环境的内容,如出行、购物等;对于根本不需要人或仅需要少数人员管理的一些内容,如储存、物流、废弃物处理等,应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安排在较深地下空间中。[21]当然,这种分层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也不是绝对的,要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进行适当的安排和调整,如人员活动的设施一般要建在浅层空间中,但是出于防灾和安全等需要,某些相关设施可能会建在深层的空间内。不过,虽然设施的层级分布会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整体上进行分层布局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发展的大趋势,在总体上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进行地下空间开发规划时,已经注意到分层的必要性,并且尽可能为不同层级设施的建设预留必要的空间,为未来更为合理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分层布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实践来看,常对地下空间作以下的分层:(1)浅层地下空间(地表-地下10米),这部分空间和地表空间直接连接,一般直接为地表空间扩展服务,开发利用的内容、形式和规模与地面关系密切,地质条件的影响一般不对该层地下空间的开发起决定作用。(2)次浅层地下空间(地下10-30米),该层空间与地表空间关系较为直接,可供合理开发的影响要素包括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已开发的地下空间等。(3)次深层地下空间(地下30-50米),该层空间与地表空间联系不很直接,主要是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和地铁隧道的空间,可供合理开发的影响要素包括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已开发的地下空间资源对其影响逐渐变小。(4)深层地下空间(地下50-100米),该层空间与地表空间联系不直接,主要是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和物流通道等的空间,可供合理开发的影响要素包括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少量高层建筑的基础和地基的稳定要求等。[22]
五是地下设施内容的综合化。上文已经提到,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出现了很多综合性设施,如地下综合体集合了商业街、地下交通等多种设施,可以发挥多样性的功能,应该看到,即使是地下共同沟实际上也体现了综合化的特点,因为其汇集了各种地下管线,使得地下管道的综合效益明显提升。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在浅层地下空间开发中,此种综合性的特征体现得更为明显,很大原因是因为浅层开发项目主要涉及的是供城市居民生活使用的设施,通过综合性开发,有利于各种设施在人类活动中共享使用,发挥最大效能,减小重复建设,节约社会成本。以地下综合体为代表的地下设施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具有综合性特征的最重要体现。地下综合体也是现代城市具有时代特征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地下综合体是在近三四十年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欧洲、北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城市,在新城镇的建设和旧城市的再开发过程中,都建设了不同规模的地下综合体,成为具有现代大城市象征意义的建筑类型之一。”[23]可以预计,在未来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设施内容的综合化将会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而且这种综合性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进一步加强,从而会更好地节约城市空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