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列宁“渐进地”改造旧经济关系的思想
所谓“渐进地”改造旧经济关系,是指逐步地、有秩序地、平稳地改造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状态。它是一种同激进地、快速地、猛烈地改造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相对应的状态。十月革命后,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改造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任务。列宁领导党和无产阶级推进了当时的实践。列宁当时的思想,可称为“渐进地”改造旧经济关系的思想。
(一)“计算和监督”体现了“渐进地”改造旧经济关系的思想
列宁和俄共(布)为建立新制度采取的第一个尝试是实施“计算和监督”。所谓“计算和监督”,是指在不改变企业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前提下,在企业内建立工人组织,由工人组织对企业的生产和分配过程进行监督,对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账目进行计算。1917年4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论及当前革命的任务时提出:“我们的直接任务并不是‘实施’社会主义,而只是立刻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1]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列宁起草《工人监督条例草案》,随后领导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正式的《工人监督条例》,展开了工人监督的活动。
值得强调的是,“计算和监督”的思想是“非剥夺剥夺者”的思想。也就是说,列宁当时主张不剥夺资本家的财产。1917年5月,俄国由于帝国主义战争及经济破坏,出现了严重的饥荒。临时政府的劳动部长、孟什维克斯柯别列夫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说,为了改善劳动群众的生活状况,必须把有产阶级的税率提高到利润的100%,即“剥光”资本家。列宁在批评这种“高调”和“空话”时说:“我们能够而且应该处理得更适当,逐步实行比较合理的税收,把小股东和大股东区别开来,对前者将征得很少,对后者才征得很多。”[2]他还说:“甚至对大多数资本家,无产阶级不仅不打算把他们‘剥光’……不仅不打算剥夺他们的‘一切’,而且相反,打算让资本家在工人亲自监督下去做有益的和光荣的事情。”[3]这里的意思是,不要“剥光”资本家,既不剥夺他们的生产资料,也不对他们征收100%的捐税,而只是对少数大资本家征收较多的捐税。列宁说:“这就是无产阶级政党为了摆脱灾难而应该向人民宣传的措施。这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已经取得政权的地区现在就应该部分实现的措施。这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应该全部实现的措施。”[4]列宁主张不剥夺资本家的财产,意味着他主张“渐进地”改造旧经济关系。苏维埃政权依据列宁的思想,积极实施“计算和监督”的措施,即不剥夺资本家的财产,在此前提下对资本家的活动进行监督和制约。这是“渐进地”改造旧经济关系的实践。
需要指出的是,在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列宁在回忆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维埃政权的措施时,明确提出当时采取的是“渐进地”改造旧经济关系的措施。1921年10月,列宁看到了一份私营的《广告小报》,这使他联想到了1917年底的苏维埃政权政策。他在当时举行的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的报告中讲到这件事,并指出:“在1917年底颁布的头一批法令中,有一条关于国家垄断广告业务的法令。这条法令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争得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设想,向新的社会经济关系过渡尽可能采用渐进的办法——不取消私人报刊,而使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服从国家的领导,把它们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法令规定国家垄断广告业务,也就是设想还保留私营报纸而把它作为一种常规,还保留需要私人广告的经济政策,也保留私有制,即保留许多需要刊登广告的私营企业。”[5]以上这一段话,最清楚地表明了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的思想以及苏维埃政权实践的特点,即他主张采用“渐进的办法”向新的社会经济关系过渡,这种办法的内容是保留私有制,即保留需要刊登广告的私营企业,保留私人报刊,将这些企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使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服从国家的领导(这也就是所谓的“计算和监督”)。他还强调说:1917年国家关于垄断广告的法令“有正确的成分,即国家政权(无产阶级)在向新的社会关系过渡时曾试图通过一种可以说是最能适应当时存在的关系的途径,尽可能采用渐进的办法,不作大的破坏”[6]。意思是说,当时所实行的关于“计算和监督”的措施,是最能适应当时条件的措施,是渐进的措施,是不做大的破坏的措施。
(二)实施国家资本主义展示了“渐进地”改变旧经济关系的思想
1918年春,俄国人民夺取政权和镇压剥削者反抗的斗争告一段落,党和政府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生产建设上。这一时期,列宁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即实施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
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即同国家政权有联系的资本主义。在苏维埃国家,国家资本主义,是指同苏维埃政权有联系的资本主义。在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生产资料仍然由私人占有,企业仍然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进行生产和经营,但是国家政权通过一定的方式同企业建立了联系,如国家政权向企业供应生产原料,由国家政权购买企业生产的产品,同时由国家政权选派工作人员参与企业管理等。由于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或办法不要求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即不剥夺资本家的财产,或者说它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发展的,所以它是“渐进地”改造旧经济关系的措施或办法。
列宁关于在苏俄实施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肯定了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在俄国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在俄国,小私有者占劳动人口的大多数,小生产在社会生产中占优势。相对于这种状况,国家资本主义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列宁在1918年4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如果我们俄国有了国家资本主义,那么过渡到完全的社会主义就会容易,就会有把握”[7],“只有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我们才能达到社会主义。否则,就不会有社会主义”[8]。在列宁的思想里,在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下,国家政权有管理经济和生产的机构,可以有效地对企业生产进行指导和引导;企业在组织生产时必定会实行严格的管理,而且企业会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以新的技术进行生产。这些条件是社会主义生产所要求的。苏俄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有利于过渡到社会主义生产。如果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在俄国普遍地建立起来,必然有利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苏维埃政权根据列宁的思想展开了建立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践。
但是在当时,小私有者从他们的经济利益和习惯出发,反对大生产,反对苏维埃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实践。党内的某些同志也对这种实践持否定态度,散布了许多消极的言论。针对这种情况,列宁在上述会议上的报告中将国家资本主义同小生产相比较,深刻地指出,“我说国家资本主义将会是我们的救星……因为国家资本主义是集中的,有计算和监督的,社会化的,而我们正好缺少这些”,“任何一个没有丧失理智、没有被书本上的只言片语塞满头脑的人都一定会说,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的救星”。[9]这里的意思是说,作为大生产的国家资本主义,具有小生产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只有它才能使俄国摆脱生产极为落后的面貌,从经济上和国力上强大起来。列宁还指出:“为了把问题说得更清楚,我们首先来举一个最具体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这个例子就是德国。那里有达到‘最新成就’的现代大资本主义技术和服从于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有计划的组织。”[10]这里他将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归结为两点:一是有最新的科学技术,用新技术进行生产;二是政府里有管理经济的组织,即制定经济计划的组织。他说,德国的缺陷是这个国家属于地主资产阶级的国家,如果这个国家的性质改变了,它变成了工农国家或者苏维埃国家,那它就具备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部条件。苏俄现在拥有工农国家和苏维埃国家的身份,但是它没有德国所具有的两个条件,所以苏俄要向德国的资本主义学习。
苏俄实施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列宁认为,既对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的行业、企业实行国有化,又在这些行业和企业实行有效的工人监督;既实行工人组织的“计算和监督”,又实行国家政权的监督。同时对大多数未进行国有化的企业,实施国家政权的监督和工人组织的“计算和监督”。
(三)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关于“渐进过渡”的思想
苏维埃俄国的国内战争时期,是俄共(布)领导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对国内外资产阶级展开猛烈攻击的时期。以往人们认为,这一时期列宁的思想属于“激进”“冒进”的思想,即认为他主张快速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可是实际上,列宁这一时期继续坚持并明确论述了“渐进过渡”的思想。
当时的俄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小农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可是,从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看,必须把个体农民引上集体化的道路,必须使个体农民经济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显然,对于俄国来说,完成这个任务是异常困难的。1918年11月上旬,列宁在中部各省贫苦农民委员会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下子就把数量很多的小农户变成大农庄是办不到的。要在短期内一下子把一直分散经营的农业变成公共经济,使之具有全国性大生产的形式,由全体劳动人民普遍地同等地履行劳动义务,同等地公平地享用劳动产品,——要一下子做到这一点,当然是不可能的。”[11]这里所谓“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一下子”是不可能的,是指必须经过一个长时期的、缓慢的过渡阶段。12月中旬,他在全俄土地局、贫苦农民委员会和公社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在讲到这个问题时又说:“实现由个体小农经济到共耕制的过渡,显然需要很长时间,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深深知道,在小农经济的国家中,不经过一系列渐进的预备阶段,要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12]在这里,他不仅清楚地指出这种过渡“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明确地提出,不经过“一系列渐进的预备阶段”,不可能实现这种过渡。
他这里所说的“渐进的预备阶段”,是指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对农民平均分配土地的事实。列宁此前曾就这个事实说过,对农民平均分配土地,让农民个体经营,自己占有自己的劳动成果,看起来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但由于广大农民要求这样做,布尔什维克不能违背大多数农民的意愿;这样的措施可以促进农民经济的发展,为以后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在上述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他强调不经过这样的预备阶段,则不可能完成农村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同时他在这里再三强调,“这种由个体经济到共耕制的过渡,再说一遍,不可能一蹴而就”[13],“我们深深知道,由个体小农经济过渡到共耕制,是千百万人生活中一场触及生活方式最深处的大变革,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完成,只有到人们非改变自己生活不可的时候才能实现”[14]。
1919年10月,列宁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这里,他在深入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实现社会主义要求消灭阶级,要求消除工农差别,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经过长期的、逐步的、渐进的过渡,绝对不可以采取急躁轻率的态度。这就是他所说的:“为了消灭阶级,……这不是一下子能够办到的。这是一个无比困难的任务,而且必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这个任务不能用推翻哪个阶级的办法来解决。要解决这个任务,只有把整个社会经济在组织上加以改造,只有从个体的、单独的小商品经济过渡到公共的大经济。这样的过渡必然是非常长久的。采用急躁轻率的行政手段和立法手段,只会延缓这种过渡,给这种过渡造成困难。”[15]这一论断由于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办法,明确提出采用急躁轻率的行政手段和立法手段根本不可能达到目的,极具理论深刻性,成为列宁关于“渐进过渡”的经典性论断。
总之,在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在论述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时,自始至终强调不能急躁轻率地行事,不能图快,不能企图一下子解决问题,要求进行长时期的、渐进的过渡。这足以说明,这一时期他坚持并论述了“渐进过渡”的思想。长期以来人们之所以将这一时期列宁的思想看成“激进”的思想,是因为人们将列宁为应付战争形势和战争条件而做出的决定或提出的论述看成了社会主义理论。毋庸讳言,在国内战争时期,列宁领导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措施,但这是为应付战争形势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列宁自己曾经说过,这不是正常的经济建设所要求的政策和措施,不是正常的经济体制和制度。因此不应将列宁关于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措施的论述,看成正常的建设社会主义理论[16]。
(四)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关于“渐进地”进行经济改造的思想
1921年春,苏俄进入新经济政策时期。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主要有:实行粮食税制,允许自由贸易,支持城市小型私人工商业企业发展,开展租让制和租赁制,在国有企业贯彻商业原则即物质利益的原则等。当时,列宁深入阐述了“渐进地”进行经济改造的思想,并以此思想指导了苏维埃政权的实践。
在这一时期,列宁首先着眼于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正确处理同私有者农民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渐进地进行经济改造的思想。1921年3月,他在党的十大报告中指出,在俄国,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无产阶级只占人口的少数,占大多数的是农民,是进行小生产的私有者农民,这就使无产阶级国家在恢复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长期地同小农打交道,必须渐进地发展。他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些为商品流转而生产的小农,小业主,小生产者。而大生产是不可能在旧的基础上恢复起来的,这需要很多年,至少要几十年,在我们这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可能还要更长一些的时间。在这以前,我们还要同就是这样的一些小生产者打好多年的交道……”[17]这里,关于无产阶级国家需要同小农打“好多年的交道”的论述,体现了“渐进地”进行经济改造的思想。他还说:“如果某个共产党人,竟然想在三年内可以把小农业的经济基础和经济根系改造过来,那他当然是一个幻想家。”“改造小农,改造他们的整个心理和习惯,这件事需要花几代人的时间。”[18]在列宁看来,由于这个情况,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有特殊的办法,即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必须在很长的时期内同农民协调好关系,对他们进行妥协和让步,照顾他们的利益。换句话说,无产阶级不能寄希望于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农民的个体经济形式。这也体现了“渐进地”进行经济改造的思想。
这一时期,列宁还就苏俄恢复经济和经济建设的任务,阐述了“渐进地”推进经济发展的思想。列宁在党的十大报告中指出,国内战争结束以后,恢复国民经济和经济建设的任务上升到首要地位,苏俄同国外资本主义的斗争也转到经济建设方面,因此完成恢复经济和经济建设的任务至关重要。他说:“经济建设问题对于我们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这条战线上,我们应当慢慢地、逐步地——图快是不行的——而又坚持不懈地提高和前进,以取得胜利。”[19]这里,他强调慢慢地、逐步地前进,认为图快是不行的,表达了“渐进地”推进经济发展的思想。在此会议上的报告中,他还说:“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后来又用一些法令和决定加以肯定下来的政策,无疑是党认为必须认真地和长期地实行的政策。”[20]这里所说的政策就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体现渐进发展的政策。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必须长期实行下去,主张长时期的渐进发展。1921年8月,他在《新的时代和新形式的旧错误》中指出,过去的几年,无产阶级在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中取得了世所罕见的成绩,现在转入了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比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要困难得多。他说:“在经济工作中,建设必定更加困难、更加缓慢、更要循序渐进。”[21]“我们只能一步一步地、一寸一寸地前进,否则像我们这样一支‘军队’,在这样困难的道路上,在这样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现在是无法前进的。”[22]这里提出经济建设中必须更加缓慢、循序渐进,必须一步一步地前进,深刻地表述了“渐进地”推进经济发展的思想。同年11月,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指出:“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23]这里,列宁使用了“渐进主义”一词,认为新经济政策就是“渐进主义”的行动方式,是目前的新事物,从而表述了“渐进地”推进经济发展的思想。这里列宁所谓的“渐进地”推进经济发展的思想,实质上是“渐进地”改造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因为在这个时期,苏俄的城市和农村都存在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实施新经济政策,意义在于利用资本主义经济的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
注释
[1]列宁.列宁全集:第29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16.
[2]列宁.列宁全集:第30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07.
[3]列宁.列宁全集:第30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08.
[4]同[3]109.
[5]列宁.列宁全集:第42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22.
[6]列宁.列宁全集:第42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24.
[7]列宁.列宁全集:第34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36.
[8]同[7]239.
[9]列宁.列宁全集:第34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36.
[10]同[9]279.
[11]列宁.列宁全集:第35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70.
[12]同[11]352.
[13]列宁.列宁全集:第35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55.
[14]同[13]353.
[15]列宁.列宁全集:第37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73.
[16]俞良早.列宁后期思想的政治性质及发展中的一贯性.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8(2).
[17]列宁.列宁全集:第41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2.
[18]同[17]53.
[19]列宁.列宁全集:第41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36.
[20]同[19]335.
[21]列宁.列宁全集:第42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14.
[22]同[21]115.
[23]同[2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