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三卷(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关于不能害怕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

七月事件的发生,表明政权已完全转到资产阶级的手中,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经结束,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已经消失。1917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制定了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方针。此后一段时间,党为举行武装起义进行了积极的准备工作。在此时期,由于国内政治反动而暂时居住在芬兰的列宁撰写了一系列著作和文章,如《大难临头,出路何在?》《布尔什维克能保持国家政权吗?》,详细地提出和论证了摆脱俄国灾难、推进革命的途径。

(一)不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就不能前进

这一时期列宁提出的重要思想是:不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就不能前进。所谓“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即采取的措施不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实施这些措施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但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采取了这些措施以后,将会有社会主义革命的前途。列宁从这样的思想认识出发,提出了不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就不能前进、不能害怕采取走向社会主义步骤的思想。这个思想有以下内容:

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所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产阶级国家的国有制。可是,为什么说它是社会主义最充分的物质准备呢?因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无产阶级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在夺取和掌握了国家政权的时候(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时候),必须把资本家手中的全部生产资料夺取过来,由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所掌握和支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中,十分明确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这个任务。如果说无产阶级在革命的进程中存在着把资本家的全部生产资料夺取过来、变为国家财产的任务的话,那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则意味着在资产阶级国家里,这个任务已经由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完成了,即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已经将私人财产掌握在国家手里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准备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条件,或者说它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列宁就此指出:帝国主义战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这不仅是因为帝国主义战争带来的灾难促进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和起义,“而且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在这一级和叫作社会主义的那一级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级”[1]

第二,革命民主国家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走向社会主义的一个或者一些步骤。20世纪初的国家,有封建专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有的也属反动的和专制统治的国家)、革命民主国家之分。所谓革命民主国家,应该是以革命手段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继续向着民主和文明前进的国家。在专制国家里,有封建专制国家和资产阶级专制统治的国家之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准备。如当时的德国,是容克地主和资本家的国家,代表着少数统治者的利益,但它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毫无疑问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准备。假使德国人民推翻了容克地主和资本家阶级的统治,建立起革命民主的国家,那意味着什么呢?列宁说:“那你就会看到,真正革命民主国家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必然会是走向社会主义的一个或一些步骤。”[2]意思是说,如果德国人民建立了革命民主的国家,等于他们在社会主义的“物质准备”的基础上向着社会主义方向走了一步,他们离社会主义更近了一步。

第三,作为一个真正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不能害怕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俄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中,必然地以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身份进行着各种活动和斗争。俄国的各个小资产阶级政党参与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他们的积极进取和勇于斗争展现了革命民主主义者的面貌。列宁认为,作为一个真正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应该向往历史进步,跟着历史前进。他说:“在整个历史上,特别在战争期间,站在原地不动是不可能的。不是前进,就是后退。”[3]他所说的前进,是指把革命推向前进,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并且走向社会主义。他说,在20世纪的俄国,在用革命手段争得了“民主共和制”的条件下,不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就不能前进”。“或者做一个真正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那就不能害怕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4]或者害怕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像一部分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一样,借口俄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非难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从而滚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阵营里。

上述列宁的思想,体现了革命向前进的精神。在把握列宁的这些思想时,一是要注意列宁这里所主张的向前进是指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具体来说,是指由工农掌握政权或者由革命民主派掌握政权,使国家成为真正革命民主的国家,使它离社会主义更近一步。二是要注意列宁关于俄国革命是全欧洲社会主义序幕的思想,即他是将俄国革命同全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联系在一起的。在他的思想里,俄国革命进一步发展并形成巨大的规模,意义在于推动全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全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俄国走向社会主义胜利的前提。

(二)布尔什维克应该夺取政权和能够保持政权

1917年8月下旬布尔什维克在组织工农群众粉碎科尔尼洛夫叛乱后,在群众中的影响日益增强,不久即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苏维埃中占据多数席位。这时布尔什维克完全有力量和能力夺取政权。可是,资产阶级政党和小资产阶级政党散布言论说,布尔什维克不敢夺取政权,夺取了政权也不能保持政权。列宁对此进行了回答。

第一,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和敢于夺取政权。立宪民主党人在其《言语报》上发表文章说,布尔什维克往往在会议上言辞激昂,只不过是嘴上勇敢,骨子里是胆小鬼,他们绝不想夺取政权。社会革命党人在自己的机关报《人民事业报》上说,布尔什维克竭力宣传不要对临时政府实行妥协,认为妥协是俄国一切灾难的根源,可是他们又炮制出他们不能夺取政权的理论来掩饰自己。针对上述这些言论,列宁说:“不论在报刊上或者在口头上,我从来没有看到也没有听到布尔什维克发表过关于我们不应当单独夺取政权的声明。”还说:“任何政党,特别是先进阶级的政党,如果在可能取得政权的时候拒绝夺取政权,那它就没有权利存在下去,就不配称为政党,就任何意义上来说都是渺小的无用之辈。”[5]列宁的思想十分清楚:布尔什维克是先进阶级的政党,它从来没有声明过自己不单独夺取政权,在可能夺取政权的时候一定会果敢地单独夺取政权。

第二,布尔什维克能够用新国家机构即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取代旧国家机构,在技术上使新国家机构运转起来,所以能够保持国家政权。资产阶级政党和小资产阶级政党认为布尔什维克不能保持政权,理由是布尔什维克“不能在技术上掌握国家机构”。列宁针对此提出,说此话的人自认为懂得马克思主义,是有学识的人,其实他们根本不懂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根据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说,无产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应该打碎旧国家机器,用新的机构来代替它。巴黎公社就是这种新国家机构,俄国工兵农代表苏维埃也是这种国家机构。列宁说:“无产阶级不能‘掌握’‘国家机构’并‘使它运转起来’。但是,它能够打碎旧国家机构中一切具有压迫性的、因循守旧的、资产阶级的性质不可更改的东西,而用自己的新机构来代替它。这个机构就是工兵农代表苏维埃。”[6]在列宁看来,作为新国家机构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具有许多优点,如它有工农武装力量,并且这支武装力量不像旧国家的常备军那样脱离人民;这个机构的工作者是由人民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出来的,并且可以随时撤换,比以前的机构民主得多;这个机构为无产阶级队伍中的先进部分提供了一种组织形式,使它能够借以发动、教育、训练和领导全体工农群众参与政治生活;它能够把议会制的长处和直接民主制的长处结合起来,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布尔什维克和无产阶级能够抵挡住各种敌对势力的进攻,保持自己的政权。资产阶级政党和小资产阶级政党的代表人物说,如果推翻了临时政府,由布尔什维克掌握政权,被推翻的旧政府绝不会听天由命,会对布尔什维克政权发动进攻,布尔什维克政府会因为阻挡不住进攻而垮台。列宁指出,这是吓唬人的叫喊。此前科尔尼洛夫发动叛乱时,布尔什维克已经领教过敌对势力的进攻了。资产阶级的反抗力量,布尔什维克已经看到了,全体人民也已经看到了。而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力量有多大,我们还没有真正看到。只有当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里的时候,只有当新政权同资产阶级以及一切反动势力进行殊死斗争的时候,人民的力量才会迸发出来,“只有那时,我们才能看出,人民中间蕴藏着什么样的回击资本家的潜在力量”[7]。在他看来,有了这种力量,布尔什维克一定能够将政权保持下去。


注释

[1]列宁.列宁全集:第32卷.2版.人民出版社,1985:218-219.

[2]同[1]217.

[3][4]列宁.列宁全集:第32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18.

[5]列宁.列宁全集:第32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83.

[6]同[5]296.

[7]列宁.列宁全集:第32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20.